一种平开门机限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7636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开门机限位机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体和摆臂,机体的底端向外延伸形成输出轴,摆臂一端与输出轴联动连接,另一端与门扇固定,摆臂在水平方向上可绕机体周向旋转,机体的底端于输出轴外围处沿周向间隙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孔,摆臂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其抵接的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上均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相互配合的第二连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平开门机限位机构,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调节门扇打开程度。

A Limiting Mechanism of Opening Door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开门机限位机构
本技术涉及平开门机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平开门机限位机构。
技术介绍
按开启方式来分,门可以分为推拉门、平开门、折叠门和旋转门。在宅院和工厂中,平开门运用最为广泛。其通过将门扇铰接在立柱上,使门扇可绕立柱发生转动,然后通过平开门机拉动门扇实现开关门。现有的平开门机其主要结构包括机体和水平设置的摆臂,机体内设有驱动电机和涡轮蜗杆、齿轮组等减速机构,机体固定于立柱上,摆臂的一端与机体的输出轴联动连接,另一端与门扇固定连接,机体输出轴通过驱动电机转动带动摆臂绕机体水平周向旋转,进而带动门扇转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同用户对于门扇的敞开程度需要也各不相同,现有的平开门机不能对门扇的打开角度进行调节,通用性较差。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开门机限位机构,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调节门扇打开程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开门机限位机构,包括机体和摆臂,所述机体的底端向外延伸形成输出轴,所述摆臂一端与输出轴联动连接,另一端与门扇固定,所述摆臂在水平方向上可绕机体周向旋转,所述机体的底端于输出轴外围处沿周向间隙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孔,所述摆臂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其抵接的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所述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上均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相互配合的第二连接孔。进一步设置,所述机体底端于第一连接孔位置处沿周向间隙设置有若干第一防滑条,所述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的连接面上于第一防滑条对应位置处间隙设置有若干第二防滑条。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为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为腰孔,所述腰孔通过螺栓与至少两个相邻的螺纹孔固定连接。进一步设置,所述机体底端于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的外围处沿周向间隙设置有若干圆弧形档条,所述圆弧形档条与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的侧面均相互贴合。进一步设置,所述输出轴底端沿周向开设有若干卡槽,所述摆臂的顶端向上延伸形成若干与卡槽相互配合的卡块,所述输出轴中心处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摆臂上开设有与第三连接孔相互配合的第四连接孔。综上所述,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调整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在周向上的连接位置,可以改变摆臂的旋转角度,进而调整门扇的敞开程度,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平开门机限位机构实施例的装配图。图2为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摆臂与输出轴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机体;11、第一连接孔;12、第一防滑条;13、圆弧形档条;2、摆臂;21、卡块;22、第四连接孔;3、输出轴;31、卡槽;32、第三连接孔;4、左限位块;41、第二连接孔;42、第二防滑条;5、右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平开门机限位机构,包括机体1和摆臂2,摆臂2一端与机体1的输出轴3联动连接,另一端与门扇固定,输出轴3依次连接机体1内的减速机构和电机贯穿壳体延伸至机体1外,电机正反转带动输出轴3发生转动,进而带动摆臂2在水平方向上绕机体1周向旋转,实现开关门;摆臂2两侧分别设置有左限位块4和右限位块5,当摆臂2转至左限位块4或右限位块5时,与其发生抵接,进而防止摆臂2继续转动,实现门扇的定位;机体1的底端于输出轴3外围处沿周向间隙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孔11,左限位块4和右限位块5上均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1相互配合的第二连接孔41,通过在圆周方向上选择合适的第一连接孔11位置,并通过螺栓将第一连接孔11和第二连接孔41进行固定,可以调节左限位块4和右限位块5的位置,进而改变摆臂2的旋转角度,调整门扇的敞开程度,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如图2和图4所示,为了保证门扇能精确定位,第一连接孔11为螺纹孔,第二连接孔41为腰孔,腰孔通过两个螺栓与至少两个相邻的螺纹孔固定连接,能够提高左限位块4与右限位块5的连接稳定性,防止其发生晃动,更好地起到限位作用;其次,机体1底端于第一连接孔11位置处沿周向间隙设置有若干第一防滑条12,左限位块4和右限位块5的连接面上于第一防滑条12对应位置处间隙设置有若干第二防滑条42,可以提高左限位块4与右限位块5与机体1底端的摩擦系数,防止其发生侧滑;另外,机体1底端于左限位块4和右限位块5的外围处沿周向间隙设置有若干圆弧形档条13,圆弧形档条13与左限位块4和右限位块5的侧面均相互贴合,可以防止左限位块4与右限位块5向外侧便宜,进一步提高连接稳定性,更好地进行定位。如图3所示,输出轴3底端沿周向开设有若干卡槽31,摆臂2的顶端向上延伸形成若干与卡槽31相互配合的卡块21,输出轴3中心处开设有第三连接孔32,摆臂2上开设有与第三连接孔32相互配合的第四连接孔22,具体的,先将卡块21嵌设于卡槽31中,然后通过螺栓将第三连接孔32和第四连接孔22进行固定,可以更好地实现联动,传动性能佳。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左限位块4和右限位块5可以呈圆弧状设置,且半径与第一连接孔11围成的圆形相同,使左限位块4和右限位块5在圆周方向上运动,更好地起到限位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开门机限位机构,包括机体(1)和摆臂(2),所述机体(1)的底端向外延伸形成输出轴(3),所述摆臂(2)一端与输出轴(3)联动连接,另一端与门扇固定,所述摆臂(2)在水平方向上可绕机体(1)周向旋转,其特征是:所述机体(1)的底端于输出轴(3)外围处沿周向间隙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孔(11),所述摆臂(2)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其抵接的左限位块(4)和右限位块(5),所述左限位块(4)和右限位块(5)上均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1)相互配合的第二连接孔(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开门机限位机构,包括机体(1)和摆臂(2),所述机体(1)的底端向外延伸形成输出轴(3),所述摆臂(2)一端与输出轴(3)联动连接,另一端与门扇固定,所述摆臂(2)在水平方向上可绕机体(1)周向旋转,其特征是:所述机体(1)的底端于输出轴(3)外围处沿周向间隙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孔(11),所述摆臂(2)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其抵接的左限位块(4)和右限位块(5),所述左限位块(4)和右限位块(5)上均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1)相互配合的第二连接孔(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开门机限位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机体(1)底端于第一连接孔(11)位置处沿周向间隙设置有若干第一防滑条(12),所述左限位块(4)和右限位块(5)的连接面上于第一防滑条(12)对应位置处间隙设置有若干第二防滑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丁丁帅凤兮刘河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富阳鹿山机械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