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浪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7475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浪堤,属于防浪堤领域,其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桩体,所述桩体的设置数量不少于一个,所述桩体的底端插设在水底内,所述桩体顶端位于水面上,并且连接有盖梁;所述桩体插设在水底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避免桩体上浮的抗浮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增强防浪堤位于水体底部结构的稳定性的效果。

A Break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浪堤
本技术涉及防浪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浪堤。
技术介绍
防浪堤为阻断破浪处冲击力,维护港池、维持水面平稳以保护刚开免受恶劣天气影响,以便船舶安全停靠和作业而修建的水中建筑物。现有公告号为CN206448235U的中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避风港防波堤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固连于港池底部用于缓冲波浪的冲击力的挡水板,所述挡水板背离港池底的一端设有横梁板,所述横梁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面向港池外侧的挡水板和面向港池内侧的横梁,所述横梁在水中的长度小于挡水板在水中的长度,两相邻所述挡水板之间设有用于提高防波堤结构整体强度的灌注桩。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不足:由于灌注桩设置在水体底部,由于水体具有流动性和浮力,灌注桩受力易发生浮动,长期受浮力作用造成灌注桩从水体底部浮起,影响防浪堤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此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浪堤,具有增强防浪堤位于水体底部结构的稳定性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浪堤,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桩体,所述桩体的设置数量不少于一个,所述桩体的底端插设在水底内,所述桩体顶端位于水面上,并且连接有盖梁;所述桩体插设在水底内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避免桩体上浮的抗浮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桩体设置在水底内部,由于桩体长期受到水流的浮力作用,易发生上浮,从而从水底浮出,为保证防浪堤的稳定性,故增设抗浮结构,使桩体稳定设置于水底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浮结构包括滑块和抗浮块,所述抗浮块固定设置在滑块的底壁上,所述桩体内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穿过滑块设置,并且所述滑块与连杆之间为滑移连接,所述滑块与滑槽靠近桩体侧壁的槽壁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连杆上;所述滑槽下方开设有容纳槽,所述抗浮块设置在容纳槽内,所述抗浮块远离桩体侧壁的一侧呈楔形,所述桩体内过盈配合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设置有与抗浮块的楔形面适配的楔形顶块,所述桩体内设置有供顶块嵌入的让位槽;所述顶块嵌入让位槽内时,所述顶杆的顶壁与桩体顶壁平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桩体插设于水体底部,向桩体内部移动顶杆,顶杆向让位槽内移动,由于楔形顶块与抗浮块的楔形面适配,抗浮块受力,从容纳槽内伸出,进入土层内部,提升桩体的抓地效果,起到抗浮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浮块沿桩体竖直方向的轴线对称设置有四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个抗浮块同时从桩体内部伸出时,能够均匀提高桩体底部的抓地效果,进而提高桩体的抗浮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梁朝向桩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插板,所述桩体的顶壁上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槽宽小于顶杆的直径,所述插板嵌设在插槽内,所述插板与插槽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盖梁和插板均为预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部分均为预制,并在施工现场通过插槽与插板配合将盖梁与桩体相连,便于操作的同时,过盈配合可使其安装结构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梁的港池侧固定设置有预制楼梯,所述预制楼梯的高度与盖梁的高度相等,所述预制楼梯内部为中空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船停靠在防浪堤内部后,预制楼梯的设置便于船上人员登上盖梁顶壁,中空设置的预制楼梯有效降低楼梯的重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制楼梯的港池侧设置有不少于一个的橡胶护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船停靠在防浪堤内部时,橡胶护舷防止其船体在未减速的情况下冲撞至盖梁上,对船体和盖梁起到双重的保护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梁的临湖侧设置有缓冲缺口,所述缓冲缺口的横截面呈圆弧设置,所述缓冲缺口的半径设置在100cm-150cm的范围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浪打在盖梁位于临湖一侧,呈圆弧设置的缺口将水浪挡在盖梁下方,避免水浪冲至盖梁上,具有良好的防浪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梁的顶壁上设置有安全护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员走在盖梁上时,安全护栏的设置可保证人员安全,避免发生危险。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抗浮结构的设置,起到防止桩体受到浮力从水底浮起,增强防浪堤结构稳定性;2.通过抗浮块的楔形面以及楔形顶块的设置,能够在桩体安装至水底后令抗浮块从桩体内伸出,减小对土层的扰动;3.通过沿桩体长度方向轴线对称设置的四个抗浮块,能够对桩体均匀施力,防止其上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用于体现桩体和盖梁内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图中,1、桩体;11、滑槽;111、连杆;112、弹簧;12、容纳槽;13、顶杆;131、楔形顶块;15、插槽;16、让位槽;2、盖梁;21、插板;22、预制楼梯;23、橡胶护舷;24、缓冲缺口;25、安全护栏;3、抗浮结构;31、滑块;32、抗浮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防浪堤,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桩体1以及设置在桩体1顶端的盖梁2,盖梁2的港池侧一体设置有便于人员从船上登上盖梁2顶壁的预制楼梯22,预制楼梯22内部为能够减重的中空设置,盖梁2的临湖侧开设有缓冲缺口24,缓冲缺口24呈1/4圆弧设置,其半径范围在100cm-150cm,本实施例中缓冲缺口24的半径为150cm,盖梁2的顶壁上设置有用于保护在盖梁2上的人员安全的安全护栏25,预制楼梯22以及盖梁2的港池侧均设置有起到对盖梁2和船只起到双重保护作用的橡胶护舷23。防浪堤用于停靠船只的一侧被称为港池侧,其朝向湖海的一侧为临湖侧,当水浪由临湖侧打到盖梁2上时,呈1/4圆弧设置的缓冲缺口24可将水浪阻拦在外,避免水浪涌上盖梁2,甚至涌入盖梁2的港池侧对停靠在防浪堤内的船只造成冲击。传统防浪堤在建造时,通过在水底建造石基和墙体等作为防浪堤的基座,水流难以与临湖侧进行交换流通,造成防浪堤内部水质变差,而桩体1的设置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的同时不影响防浪堤内的港池侧的水流流通。但是由于桩体1建造于水底,桩体1长期受到水流浮力影响,浮力长期作用于桩体1上,桩体1底端易从水底被拔出,故对桩体1增加了抗浮结构3(参见图2),以增强桩体1的抓地能力。如图2和图3所示,桩体1靠近底壁一侧设置有抗浮结构3,抗浮结构3包括滑块31和与滑块31底壁固定连接的抗浮块32。桩体1内开设有滑槽11,滑槽11内长度方向的两侧之间连接有连杆111,滑块31穿设在连杆111上,并且与连杆111滑移连接。滑槽11的下方开设有容纳槽12,抗浮块32设置在容纳槽12内,容纳槽12以及抗浮块32沿沿桩体1长度方向的轴线对称设置有四个(参见图1),抗浮块32相对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楔形面,桩体1内位于居中设置有顶杆13,顶杆13与桩体1之间为过盈配合,顶杆13朝向桩体1底壁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楔形顶块131,四个抗浮块32同时为与容纳槽12内时,其楔形面的一侧围成与楔形顶块131的形状相同的楔形缺口,桩体1靠近底壁处居中开设有与楔形顶块131的形状相同的让位槽16。在建造防浪堤时,首先将桩体1沿竖直方向插设至土层内,然后将顶杆13置于桩体1内部,由于顶杆13与桩体1之间为过盈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浪堤,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桩体(1),所述桩体(1)的设置数量不少于一个,所述桩体(1)的底端插设在水底内,所述桩体(1)顶端位于水面上,并且连接有盖梁(2);所述桩体(1)插设在水底内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避免桩体(1)上浮的抗浮结构(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浪堤,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桩体(1),所述桩体(1)的设置数量不少于一个,所述桩体(1)的底端插设在水底内,所述桩体(1)顶端位于水面上,并且连接有盖梁(2);所述桩体(1)插设在水底内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避免桩体(1)上浮的抗浮结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浮结构(3)包括滑块(31)和抗浮块(32),所述抗浮块(32)固定设置在滑块(31)的底壁上,所述桩体(1)内开设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连杆(111),所述连杆(111)穿过滑块(31)设置,并且所述滑块(31)与连杆(111)之间为滑移连接,所述滑块(31)与滑槽(11)靠近桩体(1)侧壁的槽壁之间连接有弹簧(112),所述弹簧(112)套设在连杆(111)上;所述滑槽(11)下方开设有容纳槽(12),所述抗浮块(32)设置在容纳槽(12)内,所述抗浮块(32)远离桩体(1)侧壁的一侧呈楔形,所述桩体(1)内过盈配合有顶杆(13),所述顶杆(13)的一端设置有与抗浮块(32)的楔形面适配的楔形顶块(131),所述桩体(1)内设置有供顶块嵌入的让位槽(16);所述顶块嵌入让位槽(16)内时,所述顶杆(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振宁夏佳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水利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