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高频区雷达目标散射中心正向自动化建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772112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高频区雷达目标散射中心正向自动化建模方法。本方法首先对目标CAD几何模型进行实体部件和表面分区,输出带编号的实体部件和表面;接着通过射线追踪和以分区编号为基础的空间射线分集技术,将目标回波贡献分解成多个强散射中心的贡献之和,实现目标强散射中心的有效分离和定量表征以及主要散射来源和区域的判定,建立了强散射中心与目标实体部件间的准确对应关系;最后依据高频区目标电磁散射机理,开发了一套自动化的散射中心属性参数正向推算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构建的散射中心模型与目标结构有着清晰的对应关系,更利于目标识别。

A Forward Automation Modeling Method for Radar Target Scattering Center in High Frequency Z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频区雷达目标散射中心正向自动化建模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雷达目标特性建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频区雷达目标散射中心正向自动化建模方法。
技术介绍
在SAR图像目标识别中,特征的选择与提取是目标解译的基础和关键。早期选取的特征主要是与光学图像类似的几何特征,比如SAR图像中的峰值、脊、谷等几何特征。这类几何特征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不同目标的差异,但其是比较粗糙的特征,用于SAR解译识别的能力有限。后续研究人员又提出了多种变换域特征。变换域特征通过数理统计、数学变换及信号分析等方式提取SAR图像中的不变特征。总的来说,上述两大类特征均没有深入到SAR图像的内在形成机理,均不是SAR图像固有的本质特征,因此很难从根本上解决SAR目标解译识别问题。SAR图像本质是由目标电磁散射形成的。不同于光学的漫反射,高频区雷达目标电磁散射具有很强的方向性,且与目标结构息息相关。因此对于任一固定的姿态角,目标上不同部件结构的散射强度一般差异很大。这一散射强度差异在SAR图像中表现为像素幅值的剧烈起伏变化。当SAR图像分辨率足够高时,不同部件结构的散射效应可以被有效地区分开来,在SAR图像中表现为“一座座独立的山峰”,这些“山峰”表征的就是当前姿态下具有较强散射作用的部件的散射,称之为散射中心。散射中心能够有效地将目标的整体散射效应近似分解为多个局部部件结构散射的叠加,是高频区雷达目标电磁散射的本质特征。目前描述散射中心的通用参数化模型主要有:理想点散射模型、衰减指数和模型、属性散射中心模型。理想点散射中心模型假定目标散射中心的散射特性不随频率和方位角改变而变化,因此该模型只有描述散射中心位置和幅度的参数。衰减指数和模型在理想点散射中心模型的基础上,使用衰减指数的形式描述散射中心幅度与频率和方位角的依赖关系。虽然衰减指数和模型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理想点散射中心模型,但由于衰减指数物理含义不清晰,该模型仍无法较为准确地描述目标在不同频率和方位角下的散射特性。属性散射中心模型基于几何绕射理论和物理光学理论,通过对典型结构的散射特性研究,构建了一个通用的参数化模型,其参数包含丰富的物理和几何属性,能够更准确地描述高频区雷达目标后向散射特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散射中心特征提取,即散射中心建模都是基于回波数据的反演方法,其本质是一个参数估计问题。根据实施数据域的不同,这类反演方法可分为频率域方法和图像域方法。频率域方法在频率域对回波数据中所有散射中心同时进行估计,计算量大,存在模型定阶等问题。图像域方法首先将回波数据变换到图像域,接着将整个图像分割成若干个高能量区域作为各散射中心,然后分别对每个区域(散射中心)进行参数估计。这种方法每次只对一个区域进行处理,因此大大降低了算法复杂度,但仍存在模型定阶等问题。然而,无论是频率域方法还是图像域方法,它们实际上都是基于数据的逆向方法。一方面,这类逆向方法依赖于回波数据,实测数据获取难度大、成本高,而仿真数据的获取需要大量的时间或计算资源;另一方面,逆向方法给出的散射中心及特性参数往往缺乏物理含义,很难与实际目标上的具体结构对应起来,不利于目标解译识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基于数据的散射中心逆向建模方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供了一种高频区雷达目标散射中心正向自动化建模方法,建模成本低、速度快,且得到的散射中心模型与目标几何模型结构有着清晰的对应关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频区雷达目标散射中心正向自动化建模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目标几何模型:利用CAD建模软件构建目标高精度几何CAD模型;步骤2,首先将步骤1构建的目标高精度几何CAD模型进行一级部件分区编号,接着在一级部件分区基础上进行二级表面分区编号,最后将经过一级部件分区和二级表面分区的目标高精度几何CAD模型表面剖分成小三角面元,得到带有分区编号的三角面元网格模型;步骤3,将雷达入射平面波以射线的形式平行射向步骤2中得到的分区剖分后的网格模型,进行射线追踪和以分区编号为基础的空间射线分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强散射中心的判定与定量表征以及强散射中心主要散射来源和区域的判定;步骤4,利用步骤3中得到的强散射中心对应的部件级射线子集和表面级射线子集结果,进行强散射中心模型属性参数即幅度参数、频率依赖参数、位置参数和长度参数的正向推算。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将步骤1构建的目标高精度几何CAD模型进行一级部件分区编号为:一级部件分区将整个目标CAD模型表面TM分解成N个一级部件区域:TM=[RA1,RA2,...,RAi,...,RAN],i∈[1,N]其中,RAi表示分解得到的第i个(编号为i的)一级部件区域,分区原则是:目标表面外法向突变;分解得到的每一部件区域应满足电大尺寸条件;对目标上的典型散射机理应分解为一个部件区域;步骤2中所述在一级部件分区基础上进行二级表面分区编号为:二级表面分区进一步地将每个一级部件区域按部件内部表面法向突变的原则分解成一系列独立的表面,具体地,对第i个一级部件区域RAi分解成Mi个表面:其中,RAi,j表示第i个一级部件区域RAi分解得到的第j个(编号为j的)二级表面区域;步骤2中所述将经过一级部件分区和二级表面分区的目标高精度几何CAD模型表面剖分成小三角面元,得到带有分区编号的三角面元网格模型为:对第i个一级部件区域的第j个二级表面区域RAi,j离散成Lij个小三角面元:其中,RAi,j,k表示第i个一级部件区域的第j个二级表面区域RAi,j离散得到的第k个小三角面元。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将雷达入射平面波以射线的形式平行射向步骤2中得到的分区剖分后的网格模型为:雷达入射平面波在设定的频率及入射姿态角下平行射向目标网格模型,模型中每一个被照亮的小三角面元均对应一条射线即照射点为相应小三角面元的中心点,所有射线组成射线总集;步骤3中所述进行射线追踪和以分区编号为基础的空间射线分集为:射线追踪依照几何光学反射定律对每条射线进行路径追踪判断并将追踪过程中与射线作用的小三角面元对应的一级部件区域编号依次记录到射线追踪序列中:具体地,若第n条射线rn照亮第i1个一级部件区域的第j1个二级表面区域的第k1个小三角面元即此射线初次入射到该三角面元上,则该三角面元对应的一级部件分区编号i1被首先记录在该射线的射线追踪序列In中:In=[i1]接着此射线遵循几何光学反射定律,在该三角面元上产生一条反射射线,如果这条反射射线可以再次照射到目标表面上,则被再次照射的小三角面元对应的一级部件分区编号(假设为i2)被顺序添加记录到该射线的射线追踪序列In中:In=[i1,i2]重复进行上述射线追踪记录过程,直至射线无法照射到目标表面为止,得到最终的射线追踪序列:In=[i1,i2,...,ia]其中,a表示射线反射作用次数即追踪次数;基于一级部件分区编号的空间射线分集将射线追踪序列元素相同的射线归于同一个射线子集中,不同的归于不同的射线子集中,实现不同部件及部件间散射作用的分类合并;最终得到部件级射线子集为:[CS1,CS2,...,CSt,...,CSP],t∈[1,P]其中,P为部件级射线子集总个数,CSt表示第t个部件级射线子集即第t种射线追踪序列的所有射线的集合,本质上表征的是形成散射中心SCt的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频区雷达目标散射中心正向自动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目标几何模型,利用CAD建模软件构建目标高精度几何CAD模型;步骤2,首先将步骤1构建的目标高精度几何CAD模型进行一级部件分区编号,接着在一级部件分区基础上进行二级表面分区编号,最后将经过一级部件分区和二级表面分区的目标高精度几何CAD模型表面剖分成小三角面元,得到带有分区编号的三角面元网格模型;步骤3,将雷达入射平面波以射线的形式平行射向步骤2中得到的分区剖分后的网格模型,进行射线追踪和以分区编号为基础的空间射线分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强散射中心的判定与定量表征以及强散射中心主要散射来源和区域的判定;步骤4,利用步骤3中得到的强散射中心对应的部件级射线子集和表面级射线子集结果,进行强散射中心模型属性参数即幅度参数、频率依赖参数、位置参数和长度参数的正向推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频区雷达目标散射中心正向自动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目标几何模型,利用CAD建模软件构建目标高精度几何CAD模型;步骤2,首先将步骤1构建的目标高精度几何CAD模型进行一级部件分区编号,接着在一级部件分区基础上进行二级表面分区编号,最后将经过一级部件分区和二级表面分区的目标高精度几何CAD模型表面剖分成小三角面元,得到带有分区编号的三角面元网格模型;步骤3,将雷达入射平面波以射线的形式平行射向步骤2中得到的分区剖分后的网格模型,进行射线追踪和以分区编号为基础的空间射线分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强散射中心的判定与定量表征以及强散射中心主要散射来源和区域的判定;步骤4,利用步骤3中得到的强散射中心对应的部件级射线子集和表面级射线子集结果,进行强散射中心模型属性参数即幅度参数、频率依赖参数、位置参数和长度参数的正向推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区雷达目标散射中心正向自动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将步骤1构建的目标高精度几何CAD模型进行一级部件分区编号为:一级部件分区将整个目标CAD模型表面TM分解成N个一级部件区域:TM=[RA1,RA2,...,RAi,...,RAN],i∈[1,N]其中,RAi表示分解得到的第i个(编号为i的)一级部件区域,分区原则是:目标表面外法向突变;分解得到的每一部件区域应满足电大尺寸条件;对目标上的典型散射机理应分解为一个部件区域;步骤2中所述在一级部件分区基础上进行二级表面分区编号为:二级表面分区进一步地将每个一级部件区域按部件内部表面法向突变的原则分解成一系列独立的表面,具体地,对第i个一级部件区域RAi分解成Mi个表面:其中,RAi,j表示第i个一级部件区域RAi分解得到的第j个(编号为j的)二级表面区域;步骤2中所述将经过一级部件分区和二级表面分区的目标高精度几何CAD模型表面剖分成小三角面元,得到带有分区编号的三角面元网格模型为:对第i个一级部件区域的第j个二级表面区域RAi,j离散成Lij个小三角面元:其中,RAi,j,k表示第i个一级部件区域的第j个二级表面区域RAi,j离散得到的第k个小三角面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区雷达目标散射中心正向自动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将雷达入射平面波以射线的形式平行射向步骤2中得到的分区剖分后的网格模型为:雷达入射平面波在设定的频率及入射姿态角下平行射向目标网格模型,模型中每一个被照亮的小三角面元均对应一条射线即照射点为相应小三角面元的中心点,所有射线组成射线总集;步骤3中所述进行射线追踪和以分区编号为基础的空间射线分集为:射线追踪依照几何光学反射定律对每条射线进行路径追踪判断并将追踪过程中与射线作用的小三角面元对应的一级部件区域编号依次记录到射线追踪序列中:具体地,若第n条射线rn照亮第i1个一级部件区域的第j1个二级表面区域的第k1个小三角面元即此射线初次入射到该三角面元上,则该三角面元对应的一级部件分区编号i1被首先记录在该射线的射线追踪序列In中:In=[i1]接着此射线遵循几何光学反射定律,在该三角面元上产生一条反射射线,如果这条反射射线可以再次照射到目标表面上,则被再次照射的小三角面元对应的一级部件分区编号(假设为i2)被顺序添加记录到该射线的射线追踪序列In中:In=[i1,i2]重复进行上述射线追踪记录过程,直至射线无法照射到目标表面为止,得到最终的射线追踪序列:In=[i1,i2,...,ia]其中,a表示射线反射作用次数即追踪次数;基于一级部件分区编号的空间射线分集将射线追踪序列元素相同的射线归于同一个射线子集中,不同的归于不同的射线子集中,实现不同部件及部件间散射作用的分类合并;最终得到部件级射线子集为:[CS1,CS2,...,CSt,...,CSP],t∈[1,P]其中,P为部件级射线子集总个数,CSt表示第t个部件级射线子集即第t种射线追踪序列的所有射线的集合,本质上表征的是形成散射中心SCt的射线集合,因此这P个部件级射线子集对应着P个散射中心:[SC1,SC2,...,SCt,...,SCP],t∈[1,P]步骤3中所述进行强散射中心的判定与定量表征以及强散射中心主要散射来源和区域的判定为:强散射中心的判定与定量表征分别针对散射中心[SC1,SC2,...,SCt,...,SCP]对应的部件级射线子集[CS1,CS2,...,CSt,...,CSP],根据射线参数及追踪过程中对应的小三角面元信息使用物理光学法(PO)计算各部件级射线子集的散射电场值[E1,E2,...,Et,...,EP],接着对所有部件级射线子集即散射中心的散射电场大小排序,并计算所有部件级射线子集散射电场的总和Eall=sum(E1,E2,...,Et,...,EP),最后依次顺序累加排序后的部件级射线子集的散射电场,直至累加到第o个后累加电场值Eap与总电场值Eall的差值小于设定的门限值(一般取1dB),此时可认为这o个占主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何思远张云华朱国强刘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