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7092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触控装置,触控装置中设置有N个感应通道以及柔性电路板FPC,第一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感应通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导线的预设位置设置有第一感应通道对应的传导器件;第一感应通道在检测到用户的触摸操作后,生成触控信号,并通过第一端和第二端将触控信号传输至第一感应通道对应的传导器件,以使第一感应通道对应的传导器件将触控信号传导给FPC。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采用第一导线连接第一感应通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比于现有技术分别使用两条导线连接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方式来说,可以减少触控装置中设置的导线的数量,降低导线所占用的空间,实现对触控装置中各部件的位置布置的合理性。

A Touch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终端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装置。
技术介绍
电子设备中通常可以设置有触控屏,用户可以通过触摸触控屏上的应用程序图标获取应用程序对应的页面。以手机为例,传统手机的触控屏一般较小,因此,用户触摸触控屏所生成的触控信号可以经过较小的区域到达处理单元,也就是说,小的触控屏中可以使得触控信号传输过程中的阻抗较小。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现阶段手机的触控屏尺寸越来越大,相应地,用户触摸触控屏所生成的触控信号需要经过较大的区域方可到达处理单元,因此,随着触控屏的尺寸(即长度)变大,可能会使得触控信号传输过程中的阻抗较大,从而导致电子设备的耗电量大,影响触控信号的传输过程。为了减小较大尺寸的触控屏所导致的阻抗较高的问题,现有的一种解决方案为:将触控屏划分为多个感应通道,并在每个感应通道的两端分别设置金属走线,如此,用户触摸触控屏所生成的触控信号可以分别经过两条金属走线传输给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FPC),即触控信号可以通过并联的方式传输给FPC。通常情况下,采用并联的传输方式可以降低阻抗,因此,上述方式可以降低触控信号传输过程中的阻抗。然而,在上述方式中,一个感应通道对应的两条金属走线是分别与FPC实现连接的,因此,若触控装置中感应通道的数量较多,则金属走线的数量也较多,从而可能会占用较大的空间,影响电子设备中其它部件的位置。综上,目前亟需一种触控装置,用以实现对触控装置中各部件(比如金属走线)的位置布置的合理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装置,用以实现对触控装置中各部件(比如金属走线、端口)的位置布置的合理性。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装置,所述触控装置中设置有N个感应通道以及柔性电路板FPC,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所述N个感应通道包括第一感应通道,第一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感应通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所述第一导线的预设位置设置有所述第一感应通道对应的传导器件,所述第一感应通道对应的传导器件与所述FPC连接;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感应通道在检测到用户的触摸操作后,可以生成触控信号,并可以通过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将所述触控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感应通道对应的传导器件;相应地,所述第一感应通道对应的传导器件可以在接收到所述触控信号后,将所述触控信号传导给所述FPC。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第一导线连接第一感应通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可以使得第一感应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二端通过同一条导线连接在FPC上,相比于现有技术分别使用两条导线连接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方式来说,可以减少触控装置中设置的导线的数量,降低导线所占用的空间,实现对触控装置中各部件的位置布置的合理性,且可以降低成本。可选地,所述N个感应通道平行设置;所述N个感应通道分别对应N个传导器件,所述N个传导器件位于与所述第一感应通道的轴线垂直的直线上。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N个感应通道对应N个传导器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N个感应通道对应2N个传导器件的方式来说,可以减少传导器件的数量,一方面,数量较少的传导器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用户的体验;另一方面,数量较少的传导器件所占用的空间较小,从而可以降低传导器件与FPC连接过程的操作复杂性,避免传导器件的数量较多所造成的操作失误,并可以提高传导器件与FPC连接的良率。可选地,所述N个感应通道中位于中心位置的感应通道为第二感应通道,所述第二感应通道对应的传导器件位于所述第二感应通道的轴线上;所述N个感应通道中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感应通道一侧的第三感应通道,所述第三感应通道对应的传导器件位于所述第三感应通道远离于所述第二感应通道的轴线一侧。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N个感应通道的传导器件设置在中间区域,可以使得N条第一导线的走线更为紧密,从而可以减少导线和传导器件所占用的空间,为其它部件预留更多的空间,实现对触控装置中各部件的位置布置的合理性。可选地,所述FPC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N个传导器件对应的N个第一接口;所述N个传导器件分别通过所述N个传导器件对应的第一接口与所述FPC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FPC上可以设置与N个传导器件对应的N个第一接口,相对于现有技术需要设置2N个第一接口的方式来说,可以减小FPC上第一接口的数量,从而可以降低FPC的宽度,使得FPC的制作过程更为简便,且可以节省成本。可选地,所述FPC上设置有与M条第二导线分别对应的M个第二接口;所述FPC上还设置有第一凸起区域和第二凸起区域,所述第一凸起区域用于容纳所述N个第一接口,所述第二凸起区域用于容纳所述M个第二接口。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FPC上的第二接口的位置设置凸起区域,可以使得FPC通过凸起区域与感应通道连接,从而实现FPC与感应通道之间接触的紧密性,提高FPC与感应通道连接的质量。可选地,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区域对应的第一凹槽区域和与所述第二凸起区域对应的第二凹槽区域。上述技术方案中,感应通道与FPC可以通过凹槽区域与凸起区域的配合实现连接,一方面,在保护层上设置凹槽区域,可以减少保护层的挖空面积,从而提高保护层的防水性能;另一方面,凹槽区域与凸起区域的配合较为紧密,从而可以使得FPC与感应通道之间接触更为紧密,提高FPC与感应通道连接的质量。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导器件为金属片。金属片的成本较低,通过使用金属片作为传导器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用户体验。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项触控装置。本申请的这些方面(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应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膜与FPC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装置对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触控装置中可以设置有N个感应通道100,比如图1所示意出的感应通道1、感应通道2、感应通道3、……、感应通道N-2、感应通道N-1、感应通道N;此处,图1中仅示意出了感应通道的一端,并未示意感应通道的完整结构。且,该触控装置中还可以设置有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200,其中,N个感应通道100可以通过N条导线111与FPC200连接,即N个感应通道100中的任一感应通道可以通过一条导线与FPC200连接。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触控装置中还可以设置有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芯片300,FPC200的一端可以连接N条导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装置中设置有N个感应通道以及柔性电路板FPC,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所述N个感应通道包括第一感应通道,第一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感应通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导线的预设位置设置有所述第一感应通道对应的传导器件;所述第一感应通道对应的传导器件与所述FPC连接;所述第一感应通道,用于检测到用户的触摸操作后,生成触控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将所述触控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感应通道对应的传导器件;所述第一感应通道对应的传导器件,用于接收到所述触控信号后,将所述触控信号传导给所述FP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装置中设置有N个感应通道以及柔性电路板FPC,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所述N个感应通道包括第一感应通道,第一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感应通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导线的预设位置设置有所述第一感应通道对应的传导器件;所述第一感应通道对应的传导器件与所述FPC连接;所述第一感应通道,用于检测到用户的触摸操作后,生成触控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将所述触控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感应通道对应的传导器件;所述第一感应通道对应的传导器件,用于接收到所述触控信号后,将所述触控信号传导给所述FPC。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感应通道平行设置;所述N个感应通道分别对应N个传导器件,所述N个传导器件位于与所述第一感应通道的轴线垂直的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感应通道中位于中心位置的感应通道为第二感应通道,所述第二感应通道对应的传导器件位于所述第二感应通道的轴线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赛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