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下隧道式立体车库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76635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路下隧道式立体车库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车库主体区域采用顶管施工方式形成,车库主体区域由一个顶管或多个顶管组合而成,每个顶管能够独立形成一个停车单元,多个顶管能够组合形成一个停车单元;停车单元通过连接通道和升降通道与地面出入口区域相连通;升降通道单独建造,或利用施工路下立体车库过程中的竖井结构;连接通道单独建造,或利用施工路下立体车库过程中的转换通道;该立体车库在已有顶管技术上进行改进而建造,对已有道路结构及周边环境影响较小,且施工期间对道路通行能力影响较小,能够保证路内停车便利性的同时减少对通行能力及行人的负面影响。

A Tunnel-type Stereo Garage under Road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下隧道式立体车库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与市政工程技术相关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路下隧道式立体车库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现有停车泊位数量难以满足日常需求,造成停车难、停车乱的现象,特别是在城市核心区,土地资源寸土寸金,占用大量地面空间建设停车场或立体停车楼较为不经济,所受阻力较大,停车矛盾更为突出。从城市管理者角度而言,路内停车易于实施,只需要在道路红线内进行简单的标线设置,便可以将现成的道路空间转换为可用的停车资源,对缓解停车需求可以发挥立竿见影的功效。对机动车主而言,路内停车可以大大缩短出行者下车后步行抵达临街目的地的时空距离,为短时业务往来、餐饮娱乐和接送需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还可以减少因找寻空闲停车场产生的无效交通量。但现有路内停车形式存在诸多问题,路内停车产生的车道净空损失会直接造成道路通行能力的损失,不规则停放的车辆则容易形成路段瓶颈;一些路内停车位侵占了非机动车、步行空间,阻断了步行和骑行路线,令后者产生障碍感甚至敌视;很多道路上公交停靠站的站前空间被路内停车挤占,给公交车辆进出站和上下客都带来不便;贴近交叉口的路内停车会遮挡车辆和过街行人视线,增加安全隐患。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可以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日益拥挤的现象,在城市道路下方修建停车库可充分利用道路下部空间,为解决城市停车难提供出一个新思路。但道路以通行功能和服务周边功能为主,车流及人流量较大,且道路大多为完善的市政工程,采用传统的明挖法、盖挖顺作法、盖挖逆作法都需要对路面进行大面积的破除,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资源浪费较为严重。顶管施工法在穿越交通繁忙市政道路、城市快速路和河流等项目中有一定的应用,该方法对地面影响较小,机械自动化程度高,掘进精度大,施工误差可控。并且随着顶管施工技术的日益完善,大断面,不规则截面的顶管已经出现,用顶管施工形成的空间来建造停车库已成为可能。但现有的顶管施工中,都是先建造竖井结构,至少包括一个始发井及一个接收井,在始发井内进行顶管设备、反力装置等装置的安装,最后经由接收井将设备回收。若在路下空间通过顶管施工建造停车库,需要将竖井结构设置在道路区域,虽是局部破坏路面,但对于宽度较窄的道路,竖井结构的施工对通行能力造成严重影响,甚至需要做断路导行,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出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路下隧道式立体车库,能够保证路内停车便利性的同时减少对通行能力及行人的负面影响;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建造上述路下隧道式立体车库的方法,该方法机械自动化程度高,对已有道路结构及周边环境影响较小,且施工期间对道路通行能力影响较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路下隧道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车库主体区域设置在道路区域和/或临近道路区域下方,所述车库主体区域采用顶管施工方式形成,所述车库主体区域由一个顶管或多个顶管组合而成,每个顶管能够独立形成一个停车单元,多个顶管能够组合形成一个停车单元;所述停车单元内布置搬运通道和采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制成的停车层,所述停车层上布置有停车位;所述停车单元通过连接通道和升降通道与地面出入口区域相连通;或所述停车单元通过升降通道与地面出入口区域相连通;所述出入口区域设置在地面上道路区域和/或临近道路区域,用于交接车辆;所述升降通道与出入口区域一一对应,用于连通出入口区域及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用于连通升降通道及停车单元;在所述出入口区域、升降通道、连接通道及停车单元内部设置机械设备系统、控制系统、配套系统;通过所述机械设备系统、控制系统、配套系统再经由连接通道和升降通道完成停车位与出入口区域车辆的交换。可选地,所述升降通道内设置有缓存车位,缓存车位提供过渡的功能,在存车高峰时段,待停放车辆较多,为达到快速停车的目的,将停放于所述出入口区域的车辆经控制系统及升降通道内的机械设备系统优先运送至所述缓存车位,在存车高峰期间内的短暂间隔时间或其他设备可以配合的时间,停放于缓存车位上的车辆经控制系统和升降通道及连接通道内的机械设备系统相互配合停放至所述停车单元,将缓存车位上的车辆进行倒运至停车位;在缓存车位存满后或非存车高峰时段,经控制系统、升降通道及连接通道内的机械设备系统相互配合,将停放于出入口区域的车辆直接运送至所述停车单元;在取车高峰时段和/或取车高峰时段来临前,经控制系统、升降通道及连接通道内的机械设备系统相互配合,将停车单元内的车辆随机或按照预约指令优先停放至缓存车位,得到取车指令后将缓存车位上的车辆交接到出入口区域。可选地,在升降通道内布置有垂直循环式立体车库设备、垂直升降式立体车库设备、垂直移动式立体车库设备或多层循环式立体车库设备,所述缓存车位为所述垂直循环式或垂直升降式或垂直移动式或多层循环式立体车库设备提供的停车位。可选地,所述升降通道单独建造,或利用施工路下立体车库过程中的竖井结构;所述连接通道单独建造,或利用施工路下立体车库过程中的转换通道。一种用于建造上述的路下隧道式立体车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修建竖井结构:在道路区域和/或临近道路区域修建竖井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桩、钢管桩、钢板桩、咬合桩、SMW工法桩、倒挂井壁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组合作为竖井结构外侧的支护结构,竖井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或采用预制混凝土结构制作;当采用沉井、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时,沉井结构和地下连续墙结构作为竖井结构外侧的支护结构或直接作为竖井结构;所述竖井结构分为始发井和接收井,或者所述竖井结构同时作为始发井和接收井,同时作为始发井和接收井时,可通过将远端施工面上的施工机械进行拆分,经由原顶进路线返回;始发井作为顶管设备及顶管构件进入地下顶进施工区域的竖向通道,接收井为接收顶管设备的竖向通道;步骤二、建造转换通道:转换通道能将顶管的施工空间进行扩展,将由竖井侧壁区域顶进与接收转化为由转换通道侧壁区域顶进与接收,所述转换通道包含始发通道和接收通道,始发通道与始发井连通,接收通道与接收井连通;始发井施工至设计深度后,对始发井侧壁的始发通道所在区域进行加固处理,加固完成后进行开洞处理,采用暗挖法施工始发通道,始发通道作为顶管设备及顶管构件进入地下顶进施工区域的水平通道,并为顶管顶进施工提供工作空间;接收井施工至设计深度后,对接收井侧壁的接收通道所在区域进行加固处理,加固完成后进行开洞处理,采用暗挖法施工接收通道,接收通道作为顶管设备离开地下顶进施工区域的水平通道;始发通道的高度不小于顶管区域横断面高度;根据竖井结构与顶管区域的位置关系,也能够在竖井结构侧壁区域或竖井结构和转换通道侧壁区域进行顶进与接收;步骤三、顶管区域施工:在始发通道和/或始发井一侧边墙上设定顶管区域横断面范围,并按照所采用的顶管管片形状及尺寸将横断面范围划分为单个或多个组合的顶管施工单元面,每一施工单元面外侧正对位置处设置顶管设备反力支座系统;顶管设备经由始发井进入到始发通道内部,在设定的顶管区域横断面范围内采用顶管施工方法将制作好的预制管片顶入地层中,形成顶管区域空间;预制管片截面呈圆形、矩形、类圆形或类矩形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组合,顶管区域横断面由单个顶管或多个顶管组合而成;步骤四、立体车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下隧道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车库主体区域设置在道路区域和/或临近道路区域下方,所述车库主体区域采用顶管施工方式形成,所述车库主体区域由一个顶管或多个顶管组合而成,每个顶管能够独立形成一个停车单元,多个顶管能够组合形成一个停车单元;所述停车单元内布置搬运通道和采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制成的停车层,所述停车层上布置有停车位;所述停车单元通过连接通道和升降通道与地面出入口区域相连通;或所述停车单元通过升降通道与地面出入口区域相连通;在所述出入口区域、升降通道、连接通道及停车单元内部设置机械设备系统、控制系统、配套系统;通过所述机械设备系统、控制系统、配套系统再经由连接通道和升降通道完成停车位与出入口区域车辆的交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下隧道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车库主体区域设置在道路区域和/或临近道路区域下方,所述车库主体区域采用顶管施工方式形成,所述车库主体区域由一个顶管或多个顶管组合而成,每个顶管能够独立形成一个停车单元,多个顶管能够组合形成一个停车单元;所述停车单元内布置搬运通道和采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制成的停车层,所述停车层上布置有停车位;所述停车单元通过连接通道和升降通道与地面出入口区域相连通;或所述停车单元通过升降通道与地面出入口区域相连通;在所述出入口区域、升降通道、连接通道及停车单元内部设置机械设备系统、控制系统、配套系统;通过所述机械设备系统、控制系统、配套系统再经由连接通道和升降通道完成停车位与出入口区域车辆的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下隧道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通道内设置有缓存车位,存车高峰时段,停放于所述出入口区域的车辆经控制系统及升降通道内的机械设备系统优先运送至所述缓存车位,停放于缓存车位上的车辆再经控制系统和升降通道及连接通道内的机械设备系统相互配合停放至所述停车单元;在缓存车位存满后或非存车高峰时段,经控制系统、升降通道及连接通道内的机械设备系统相互配合,将停放于出入口区域的车辆直接运送至所述停车单元;在取车高峰时段和/或取车高峰时段来临前,经控制系统、升降通道及连接通道内的机械设备系统相互配合,将停车单元内的车辆随机或按照预约指令优先停放至缓存车位,得到取车指令后将缓存车位上的车辆交接到出入口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路下隧道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在升降通道内布置有垂直循环式立体车库设备、垂直升降式立体车库设备、垂直移动式立体车库设备或多层循环式立体车库设备,所述缓存车位为所述垂直循环式或垂直升降式或垂直移动式或多层循环式立体车库设备提供的停车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下隧道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通道单独建造,或利用施工路下立体车库过程中的竖井结构;所述连接通道单独建造,或利用施工路下立体车库过程中的转换通道。5.一种用于建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下隧道式立体车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修建竖井结构:在道路区域和/或临近道路区域修建竖井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桩、钢管桩、钢板桩、咬合桩、SMW工法桩、倒挂井壁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组合作为竖井结构外侧的支护结构,竖井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或采用预制混凝土结构制作;当采用沉井、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时,沉井结构和地下连续墙结构作为竖井结构外侧的支护结构或直接作为竖井结构;所述竖井结构分为始发井和接收井,或者所述竖井结构同时作为始发井和接收井;始发井作为顶管设备及顶管构件进入地下顶进施工区域的竖向通道,接收井为接收顶管设备的竖向通道;步骤二、建造转换通道:转换通道能将顶管的施工空间进行扩展,将由竖井侧壁区域顶进与接收转化为由转换通道侧壁区域顶进与接收,所述转换通道包含始发通道和接收通道,始发通道与始发井连通,接收通道与接收井连通;始发井施工至设计深度后,对始发井侧壁的始发通道所在区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晓青张雷刚刘光磊康增柱程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岩智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