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孔除毛刺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661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孔除毛刺工装,涉及一种去除毛刺的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打磨本体,所述打磨本体的一端连接有伸入待加工产品内孔的定位柱,所述打磨本体的上端且位于所述定位柱外侧形成打磨面,所述打磨面上设置有与待加工产品端面相抵的刀片,所述刀片的刀刃倾斜设置且与待加工产品的内孔端部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证毛刺的去除效果,提高去除毛刺的效率。

A Deburring Tool for Inner H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孔除毛刺工装
本技术涉及一种去除毛刺的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内孔除毛刺工装。
技术介绍
在注塑生产中,管状产品在机加工完后,其内孔端部的圆周面一般会产生细小的毛刺,而这些毛刺硬度较高,如不去除这些毛刺,将严重影响到成品的品质。目前,对于管状产品的毛刺去除,一般采用工人手持去毛刺工具的方式,而人工去除毛刺效率低,且难以保证毛刺的去除效果,因而还有待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孔除毛刺工装,其优点在于能够保证毛刺的去除效果,提高去除毛刺的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孔除毛刺工装,包括打磨本体,所述打磨本体的一端连接有伸入待加工产品内孔的定位柱,所述打磨本体的上端且位于所述定位柱外侧形成打磨面,所述打磨面上设置有与待加工产品端面相抵的刀片,所述刀片的刀刃倾斜设置且与待加工产品的内孔端部接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先将打磨本体安装在电钻上,然后将定位柱伸入待加工产品的内孔,并使得打磨面与待加工产品的端面相抵,最后启动电钻,通过打磨面上的刀片对待加工产品的内孔端部进行打磨,即可实现待加工产品的内孔端部的毛刺去除。综上,通过打磨本体与电钻的配合,能够有效提高去除毛刺的效率,且由于打磨本体在转动的过程中,刀片的刀刃始终与待加工产品的内孔端部接触,从而能够保证毛刺的去除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打磨本体的两侧设置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刀槽,所述刀片设置在所述刀槽内,所述打磨本体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抵接于所述刀片外壁的紧固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刀片的刀刃出现磨损或损坏时,只需将紧固螺栓拧出,即可将刀片从刀槽内取出,实现刀片的更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打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刀槽连通的排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打磨本体转动的过程中,磨掉的毛刺能够从排屑槽排出,从而有效避免毛刺残留在刀槽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打磨本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定位柱的一端延伸有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槽内的转动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定位柱通过转动杆转动连接在安装槽内,从而能够避免打磨本体带动定位柱转动,进而减小定位柱对待加工产品内孔的磨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于所述转动杆外侧的滚动轴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动轴承的设置,能够减小转动杆与安装槽之间的磨损,有利于延长转动杆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滚动轴承的数量设置为两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滚动轴承的设计,能够进一步减小转动杆转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使得转动杆的转动更加顺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柱包括一体连接的导向部和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设置在所述定位柱靠近打磨面的一侧,且所述卡接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向部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导向部和卡接部构成的定位柱,能够方便定位柱进入或脱离待加工产品的内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打磨本体远离所述定位柱的一端设置有键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键槽的设计,能够方便打磨本体与电钻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打磨本体与电钻的配合,能够有效提高去除毛刺的效率,且由于打磨本体在转动的过程中,刀片的刀刃始终与待加工产品的内孔端部接触,从而能够保证毛刺的去除效果;2、当刀片的刀刃出现磨损或损坏时,只需将紧固螺栓拧出,即可将刀片从刀槽内取出,实现刀片的更换;3、通过滚动轴承的设置,能够减小转动杆与安装槽之间的磨损,延长转动杆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电钻与打磨本体连接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钻;2、打磨本体;3、定位柱;31、导向部;32、卡接部;4、打磨面;5、刀片;6、安装槽;7、转动杆;8、滚动轴承;9、刀槽;10、紧固螺栓;13、排屑槽;14、键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内孔除毛刺工装,如图1、2所示,包括与电钻1连接的打磨本体2,打磨本体2远离电钻1的一端连接有伸入待加工产品内孔的定位柱3,打磨本体2的上端且位于定位柱3的外侧形成打磨面4,打磨面4上安装有与待加工产品端面相抵的刀片5,刀片5的刀刃倾斜设置且与待加工产品的内孔端部接触。如图2所示,打磨本体2与定位柱3连接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6,定位柱3的一端延伸有转动连接在安装槽6内的转动杆7,即能够避免打磨本体2带动定位柱3转动,有利于减小定位柱3对待加工产品内孔的磨损。进一步地,安装槽6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在转动杆7外侧的滚动轴承8,本实施例中滚动轴承8的数量优选为两个,通过两个滚动轴承8能够减小转动杆7转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使得转动杆7的转动更加顺畅。如图2所示,定位柱3包括一体连接的导向部31和卡接部32,卡接部32设置在定位柱3靠近打磨面4的一侧,且卡接部32的直径大于导向部31的直径,在定位柱3进入待加工产品的内孔时,卡接部32的外壁与待加工产品的内孔侧壁相贴合,即导向部31的直径小于待加工产品的内孔直径,从而能够方便定位柱3进入或脱离待加工产品的内孔。如图2所示,打磨本体2的两侧设置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刀槽9,刀片5设置在刀槽9内,打磨本体2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抵接在刀片5外壁的紧固螺栓10。因此,当刀片5的刀刃出现磨损或损坏时,只需将紧固螺栓10拧出,即可将刀片5从刀槽9内取出,实现刀片5的更换。如图2、3所示,打磨面4上设置有与刀槽9连通的排屑槽13,通过排屑槽13能够将在打磨本体2转动的过程中磨掉的毛刺排出,从而有效避免毛刺残留在刀槽9内。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能够便于打磨本体2与电钻1连接,本实施例中打磨本体2远离定位柱3的一端设置有键槽14。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及有益效果如下:在使用时,先将打磨本体2安装在电钻1上,然后将定位柱3伸入待加工产品的内孔,并使得打磨面4与待加工产品的端面相抵,最后启动电钻1,通过打磨面4上的刀片5对待加工产品的内孔端部进行打磨,即可实现待加工产品的内孔端部的毛刺去除。综上,通过打磨本体2与电钻1的配合,能够有效提高去除毛刺的效率,且由于打磨本体2在转动的过程中,刀片5的刀刃始终与待加工产品的内孔端部接触,从而能够保证毛刺的去除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孔除毛刺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打磨本体(2),所述打磨本体(2)的一端连接有伸入待加工产品内孔的定位柱(3),所述打磨本体(2)的上端且位于所述定位柱(3)外侧形成打磨面(4),所述打磨面(4)上设置有与待加工产品端面相抵的刀片(5),所述刀片(5)的刀刃倾斜设置且与待加工产品的内孔端部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孔除毛刺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打磨本体(2),所述打磨本体(2)的一端连接有伸入待加工产品内孔的定位柱(3),所述打磨本体(2)的上端且位于所述定位柱(3)外侧形成打磨面(4),所述打磨面(4)上设置有与待加工产品端面相抵的刀片(5),所述刀片(5)的刀刃倾斜设置且与待加工产品的内孔端部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孔除毛刺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本体(2)的两侧设置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刀槽(9),所述刀片(5)设置在所述刀槽(9)内,所述打磨本体(2)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抵接于所述刀片(5)外壁的紧固螺栓(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孔除毛刺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面(4)上设置有与所述刀槽(9)连通的排屑槽(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孔除毛刺工装,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番南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众昕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