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行道路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76549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人行道路及其施工方法。一种人行道路,其优势在于行人踩踏时不会有积水溅起。一种人行道路,从下往上依次包括土壤层、级配碎石层、混凝土层以及面板层,所述面板层由多块方形的透水砖拼接而成,所述混凝土层内对应每块透水砖的位置安装有通水管,每根通水管穿过混凝土层,且通水管的上端面与混凝土层上表面平齐,通水管的下端穿过级配碎石层。通过设置通水管使得雨水经过透水砖后,知己人通过通水管排放到地底,因此不会在混凝土层表面形成积水。即使透水砖与混凝土层分离,由于没有积水,踩踏透水砖时也不会导致积水溅起。

A Pedestrian Road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行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人行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人行道路是专供人们行走的路,一般位于车行道的两侧,且高于车行道高度。现有的人行道路通常是通过在混凝土层上铺设透水砖的结构,由于透水砖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因此下雨时,雨水会通过透水砖进入混凝土层表面。由于人行道路是高于车行道的,因此雨水会顺着混凝土层表面流至车行道处。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透水砖脱离混凝土层时,由于雨水会在混凝土层表面堆积,因此踩踏透水砖时会导致积水溅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人行道路,其优势在于行人踩踏时不会有积水溅起。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人行道路,从下往上依次包括土壤层、级配碎石层、混凝土层以及面板层,所述面板层由多块方形的透水砖拼接而成,所述混凝土层内对应每块透水砖的位置安装有通水管,每根通水管穿过混凝土层,且通水管的上端面与混凝土层上表面平齐,通水管的下端穿过级配碎石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通水管使得雨水经过透水砖后,知己人通过通水管排放到地底,因此不会在混凝土层表面形成积水。即使透水砖与混凝土层分离,由于没有积水,踩踏透水砖时也不会导致积水溅起。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砖的下表面向下拱起形成中凸的弧形面,所述混凝土层的上表面成型有多个下凹的弧形槽,透水砖的弧形面配合嵌入弧形槽内,每根通水管从弧形槽的中部穿过混凝土层,且通水管的上端面与弧形槽底面配合处平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弧形槽和弧形面配合连接,一方面增大透水砖和混凝土层的结合面,使得透水砖与混凝土层不容易分离。另一方面使得积水可以通过弧形槽引导向下通过通水管排出,使得少量积水都可以及时排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水管的最下端向外延伸成型有定位盘,所述定位盘的下端面与土壤层的上表面平齐,定位钉穿过定位盘后插入土壤层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盘来辅助安装通水管,有通过定位钉来配合穿过定位盘固定通水管。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砖的上表面均成型有防滑纹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防滑纹路起到防滑效果,保护行人安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人行道路的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人行道路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夯实土壤层;步骤二、安放通水管;步骤三、定位安装通水管;步骤四、铺设级配碎石层;步骤五、铺设混凝土基层;步骤六、振捣、找平;步骤七、养护混凝土基层;步骤八、安装木模;步骤九、铺设自流平水泥层;步骤十、拆除木模;步骤十一、养护自流平水泥层;步骤十二、铺设透水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施施工该人行道路。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三中,在每根通水管的上端安装木模,木模包括木模主体,木模主体的形状大小和透水砖相同,底面凸起弧度略大于透水砖,木模主体的下端面中部成型有直径等于通水管内径的定位柱,木模主体的上端面中部成型有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木模来与通水管配合安装,以便在混凝土层上表面成型弧形槽。木模通过定位柱与通水管配合插接安装,木模主体上成型把手来方便提起木模。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木模通过定位柱和通水管插接安装,安装完木模之后,调整通水管的位置,使得木模之间相互拼接,然后通过定位钉穿过,定位盘插入土壤层内将定位盘定位,定位盘完成定位之后拆除木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木模先预装配合调整通水管的位置,避免通水管定位后透水砖无法相互配合的情况。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五中,搭建模板后,在级配碎石层上方铺设混凝土,混凝土上表面低于通水管上端3~5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铺混凝土基层时,混凝土低于通水管上端面,由于此时木模未安装,无法直接铺设时成型弧形槽,因此在后续安装木模后再铺自流水平水泥来超过通水管以成型弧形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八中,在木模的侧壁和下表面包覆水溶膜后将木模安装在通水管上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水溶膜保护以方便自流平水泥层终凝前脱模,同时水溶膜在养护过程中会自动溶解随凝水排出,因此不需要后续再进行除膜步骤,较为方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自流平水泥层终凝前,拆除木模;在拆除木模后形成的凹槽内刷一层素水泥浆,安装透水砖,并通过木锤敲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自流平水泥层终凝前拆除木模,此时弧形槽已经定型,拆除木摸并不会影响弧形槽形状。刷素水泥浆后安装透水砖来完成人行道路施工。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通水管使得雨水经过透水砖后,知己人通过通水管排放到地底,因此不会在混凝土层表面形成积水,即使透水砖与混凝土层分离,由于没有积水,踩踏透水砖时也不会导致积水溅起;2.通过木模来与通水管配合安装,以便在混凝土层上表面成型弧形槽,木模通过定位柱与通水管配合插接安装,木模主体上成型把手来方便提起木模。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二中木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土壤层;2、级配碎石层;3、混凝土层;4、面板层;5、透水砖;6、弧形面;7、弧形槽;8、通水管;9、定位盘;10、定位钉;11、木模主体;12、定位柱;13、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人行道路,从下往上依次包括土壤层1、级配碎石层2、混凝土层3以及面板层4。如图2所示,面板层4由多块方形的透水砖5拼接而成,每块透水砖5的上表面均成型有防滑纹路。透水砖5的侧壁厚度为10毫米,且下表面向下拱起,形成中凸的弧形面6。如图2所示,混凝土层3的上表面与透水砖5侧壁的下边沿平齐,且混凝土层3的上表面成型有多个下凹的弧形槽7,弧形槽7底面的中部为弧形槽7的最低点。透水砖5的弧形面6配合嵌入弧形槽7内。如图2所示,混凝土层3内对应每块透水砖5的位置安装有通水管8,通水管8由PVC制成。每根通水管8从弧形槽7的中部穿过混凝土层3,且通水管8的上端面与弧形槽7底面配合处平齐。如图2所示,通水管8的下端穿过级配碎石层2,且在通水管8的最下端向外延伸成型有定位盘9。定位盘9的下端面与土壤层1的上表面平齐,对应每个定位盘9均有四根沿周向均布的定位钉10穿过定位盘9后插入土壤层1内。一种人行道路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夯实土壤层1夯实预铺设人行道路处的土壤,形成上表面平整的土壤层1。步骤二、安放通水管8按设计图在土壤层1表面划线,划线后在每个预定位置处安放通水管8,通水管8通过定位盘9与土壤层1的较大接触面,竖直立在土壤层1上。步骤三、定位安装通水管8在每根通水管8的上端安装木模,如图3所示,木模包括木模主体11,木模主体11的形状大小和透水砖5相同,底面凸起弧度略大于透水砖5。木模主体11的下端面中部成型有直径等于通水管8内径的定位柱12,木模主体11的上端面中部成型有把手13。木模通过定位柱12和通水管8插接安装。安装完木模之后,调整通水管8的位置,使得木模之间相互拼接。然后通过定位钉10穿过,定位盘9插入土壤层1内将定位盘9定位。定位盘9完成定位之后拆除木模。步骤四、铺设级配碎石层2。在土壤层1上方铺设级配碎石层2,至覆盖通水管8一半高度位置处。步骤五、铺设混凝土基层搭建模板后,在级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行道路,从下往上依次包括土壤层(1)、级配碎石层(2)、混凝土层(3)以及面板层(4),其特征是,所述面板层(4)由多块方形的透水砖(5)拼接而成,所述混凝土层(3)内对应每块透水砖(5)的位置安装有通水管(8),每根通水管(8)穿过混凝土层(3),且通水管(8)的上端面与混凝土层(3)上表面平齐,通水管(8)的下端穿过级配碎石层(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行道路,从下往上依次包括土壤层(1)、级配碎石层(2)、混凝土层(3)以及面板层(4),其特征是,所述面板层(4)由多块方形的透水砖(5)拼接而成,所述混凝土层(3)内对应每块透水砖(5)的位置安装有通水管(8),每根通水管(8)穿过混凝土层(3),且通水管(8)的上端面与混凝土层(3)上表面平齐,通水管(8)的下端穿过级配碎石层(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道路,其特征是,所述透水砖(5)的下表面向下拱起形成中凸的弧形面(6),所述混凝土层(3)的上表面成型有多个下凹的弧形槽(7),透水砖(5)的弧形面(6)配合嵌入弧形槽(7)内,每根通水管(8)从弧形槽(7)的中部穿过混凝土层(3),且通水管(8)的上端面与弧形槽(7)底面配合处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道路,其特征是,所述通水管(8)的最下端向外延伸成型有定位盘(9),所述定位盘(9)的下端面与土壤层(1)的上表面平齐,定位钉(10)穿过定位盘(9)后插入土壤层(1)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道路,其特征是,所述透水砖(5)的上表面均成型有防滑纹路。5.一种人行道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步骤一、夯实土壤层(1);步骤二、安放通水管(8);步骤三、定位安装通水管(8);步骤四、铺设级配碎石层(2);步骤五、铺设混凝土基层;步骤六、振捣、找平;步骤七、养护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梅霜卢林云林联通林国辉洪安德黄林花江爱涛蒋建新林仁萍
申请(专利权)人:皓耀时代福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