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造细集料硅酸盐陶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76270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人造细集料硅酸盐陶砂及其制备方法,该陶砂粒径主要分布在1.18mm~2.36mm以及2.36mm~4.75mm之间,其步骤为:按照钙硅比为0.3~0.7将质量比为石英尾泥:生石灰:铅锌尾矿砂:水泥=(53~55):(13~33):(10~25):(4~8),并以水外加掺量20%~30%与羧甲基纤维素外加掺量0.05%~0.15%搅拌成球,成球时采用一次轮碾、二次搅拌、三次加水的成球工艺,成球后的颗粒经自然养护,水热合成,即得到陶砂。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固废,生产工艺简单快捷,节省能源与原料,且经陶砂替换部分细集料后水泥胶砂试块强度产生一定提高并降低了密度,可用于配置LC45~LC60的结构轻混凝土。

A kind of artificial fine aggregate silicate ceramic sand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造细集料硅酸盐陶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部分取代砂浆基体中细集料的高强硅酸盐陶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结构轻混凝土用人造轻细集料生产领域。
技术介绍
轻集料混凝土具有轻质高强,保温抗震的优点,适用于大跨度的,高层建筑的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与经济价值。人造轻集料的生产始于美国,在20世纪初,美国即利用回转窑制备出页岩陶粒。之后的苏联、日本与德国等国也大力发展人造轻集料用以解决能源与环保问题。我国的轻集料生产起步较晚,自1964年开始才有了一定的发展。我国资源丰富,具有火山灰活性的天然材料与工业废弃物较多,特别适于人造轻集料的生产。目前的混凝土大规模地采用河砂海砂等天然砂,过量的采砂对于河势,堤防,航运,港口,生态环境,水上治安等方面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不符合目前提出的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因此,人造砂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目前使用的人造砂主要是岩石经过机械破碎并筛分后粒径小于4.75mm的机制砂。这种机制砂主要原料是天然岩石与各种尾矿经过破碎形成的石质材料。破碎后的矿石颗粒断面光滑,边缘锐利,不利于砂与水泥间的界面结合且锐利的边缘容易产生应力集中更易导致界面剥落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造细集料硅酸盐陶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包括干混合料、羧甲基纤维素和水,其中,以质量比计,干混合料由如下组分组成:石英尾泥53%~55%、生石灰13%~30%、铅锌尾矿砂10%~25%、水泥4%~8%,钙硅比0.3~0.7;羧甲基纤维素掺量占干混合料质量的0.05%~0.15%,水掺量占干混合料质量的20%~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造细集料硅酸盐陶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包括干混合料、羧甲基纤维素和水,其中,以质量比计,干混合料由如下组分组成:石英尾泥53%~55%、生石灰13%~30%、铅锌尾矿砂10%~25%、水泥4%~8%,钙硅比0.3~0.7;羧甲基纤维素掺量占干混合料质量的0.05%~0.15%,水掺量占干混合料质量的20%~3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细集料硅酸盐陶砂,其特征在于,该陶砂粒径主要分布在1.18mm~2.36mm以及2.36mm~4.75mm之间,并为球形形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细集料硅酸盐陶砂,其特征在于,石英尾泥中的SiO2含量为86%~96wt%,生石灰中有效CaO含量为74%~84wt%。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细集料硅酸盐陶砂,其特征在于,铅锌尾矿砂的粒径为0.1mm~0.63mm。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人造细集料硅酸盐陶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混合料制备将占生石灰5%~15%的水加入到石英尾泥,生石灰,铅锌尾矿砂中,搅拌2min~3min,待各种料混合均匀之后卸料,消化3h~4h得消化料;之后将消化料经行星式轮碾搅拌机碾压搅拌3min~5min;后将经过轮碾的消化料加入水泥、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搅拌3min~5min;继续加入占干混合料总质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崇邓实崔晓昱张士华丁锡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