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6238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应釜,包括筒体、导流罩和封盖;筒体底部为丘形,筒体的内侧壁顶部开设有定位槽,筒体外壁一侧由上至下设置有出口和入口;筒体内壁与底内嵌有盘管,所述导流罩设置于筒体上部,导流罩顶部开设有呈圆形的通孔;所述封盖设置于筒体顶部,所述封盖顶部内壁为丘形结构,封盖顶部斜向开设有两个螺纹孔,每个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旋塞,所述旋塞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旋塞顶部分别设置有加料漏斗和加液漏斗,封盖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与封盖之间设置有机械密封件,所述封盖下部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下部设置有带轴的搅拌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防止反应釜物料飞溅、清洁方便和密封可靠性高。

A Re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小型实验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即应用于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和医药等行业,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小型反应釜结构基本相同,除有反应釜体外,还有传动装置、搅拌和加热(或冷却)装置等,可改善传热条件,使反应温度控制得比较均匀,并不强化传质过程,而一般实验室用的小型反应釜仅仅是釜壁上存在导热的盘管,其搅拌装置比较单一,不适合多种搅拌需求,另外由于反应过程中物质粘度变化,导致搅拌速度与搅拌效果改变的时候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导致反应釜中物料飞溅,不仅影响反应进行程度,也导致反应釜极难清洁,特别是封盖上设置了复杂加料装置的封盖,更加难以清洁,影响下次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防止反应釜物料飞溅、清洁方便和密封可靠性高的反应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反应釜,包括筒体、导流罩和封盖;所述筒体为顶部敞口的空心圆柱形结构,筒体底部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导流罩(17)和封盖(15);所述筒体(1)为顶部敞口的空心圆柱形结构,筒体(1)底部为丘形,筒体(1)底部与内侧壁圆弧过渡;筒体(1)的内侧壁顶部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截面为直角梯形结构;筒体(1)外壁一侧由上至下设置有出口(18)和入口(20);筒体(1)内壁与底部内嵌有盘管(4),所述盘管(4)初始端与入口(20)连接,盘管(4)尾端绕底部中心呈螺旋状盘绕后绕筒体(1)内壁呈螺旋上升状盘绕至筒体(1)顶部后与出口(18)端连接;所述导流罩(17)设置于筒体(1)上部,导流罩(17)呈敞口的中空圆柱形结构,导流罩(17)顶部开设有呈圆形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导流罩(17)和封盖(15);所述筒体(1)为顶部敞口的空心圆柱形结构,筒体(1)底部为丘形,筒体(1)底部与内侧壁圆弧过渡;筒体(1)的内侧壁顶部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截面为直角梯形结构;筒体(1)外壁一侧由上至下设置有出口(18)和入口(20);筒体(1)内壁与底部内嵌有盘管(4),所述盘管(4)初始端与入口(20)连接,盘管(4)尾端绕底部中心呈螺旋状盘绕后绕筒体(1)内壁呈螺旋上升状盘绕至筒体(1)顶部后与出口(18)端连接;所述导流罩(17)设置于筒体(1)上部,导流罩(17)呈敞口的中空圆柱形结构,导流罩(17)顶部开设有呈圆形的通孔,导流罩(17)敞口端卡接于定位槽内;所述封盖(15)设置于筒体(1)顶部,封盖(15)为敞口的中空柱体,所述封盖(15)顶部内壁为丘形结构,封盖(15)顶部斜向开设有两个螺纹孔,每个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旋塞(10),所述旋塞(10)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旋塞(10)顶部分别设置有加料漏斗(12)和加液漏斗(14),所述加料漏斗(12)和加液漏斗(14)的底部穿过旋塞(10)设置于导流罩(17)通孔内;封盖(15)顶部设置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与封盖(15)之间设置有机械密封件(16),所述封盖(15)下部设置有连接轴(6),所述连接轴(6)一端与电机(13)连接,另一端穿过导流罩(17)的通孔设置于筒体(1)内部;连接轴(6)底部开设有截面呈“D”字形的沉孔,连接轴(6)下部设置有带轴的搅拌桨(3),所述搅拌桨(3)的轴设置于沉孔内;连接轴(6)外壁一侧设置有固定螺栓(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心怡
申请(专利权)人:濮阳市汇元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