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多种规格蜡笔装配线输送蜡笔笔筒的上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蜡笔装配线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多种规格蜡笔装配线输送蜡笔笔筒的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主流蜡笔大多采用人工组装的作业方式,包括蜡笔笔筒的上料动作,这种作业方式无法与前后注塑生产工序配合形成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工作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大型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应用于多种规格蜡笔装配线输送蜡笔笔筒的上料装置,以期能够实现对蜡笔笔筒的自动定位、自动分料、自动上料,提高蜡笔笔筒装配上料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多种规格蜡笔装配线输送蜡笔笔筒的上料装置,其结构特点是:由可调宽度料斗、分料机构与筛动机构构成;所述可调宽度料斗的一对侧板呈左右相对、平行布设,围设形成上下贯通的长方体空腔,作为笔筒上料腔,宽度与笔筒的长度相适配,以上方开口作为进料口,下方开口作为出料口,所述一对侧板是通过设于二者前端及后端之间的多个光轴组件相连接,二者之间左右向的间距通过所述光轴组件可调节,所述可调宽度料斗整体是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多种规格蜡笔装配线输送蜡笔笔筒的上料装置,其特征是:由可调宽度料斗(1)、分料机构(7)与筛动机构(16)构成;所述可调宽度料斗(1)的一对侧板(2)呈左右相对、平行布设,围设形成上下贯通的长方体空腔,作为笔筒上料腔,宽度与笔筒的长度相适配,以上方开口作为进料口,下方开口作为出料口,所述一对侧板(2)是通过设于二者前端及后端之间的多个光轴(3)组件相连接,二者之间左右向的间距通过所述光轴(3)组件可调节,所述可调宽度料斗(1)整体是通过多根光轴(3)固装于筛动机构(16)的一对固定板(17)上,悬吊于分料机构(7)的基板(8)的上方;所述分料机构(7)以所述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多种规格蜡笔装配线输送蜡笔笔筒的上料装置,其特征是:由可调宽度料斗(1)、分料机构(7)与筛动机构(16)构成;所述可调宽度料斗(1)的一对侧板(2)呈左右相对、平行布设,围设形成上下贯通的长方体空腔,作为笔筒上料腔,宽度与笔筒的长度相适配,以上方开口作为进料口,下方开口作为出料口,所述一对侧板(2)是通过设于二者前端及后端之间的多个光轴(3)组件相连接,二者之间左右向的间距通过所述光轴(3)组件可调节,所述可调宽度料斗(1)整体是通过多根光轴(3)固装于筛动机构(16)的一对固定板(17)上,悬吊于分料机构(7)的基板(8)的上方;所述分料机构(7)以所述基板(8)为安装支架,在基板(8)的底部安装由驱动装置(10)、推板(11)与挡板(12)组成的推料单元,所述基板(8)的上端面紧邻于一对侧板(2)的底端,板体上对应于所述出料口的下方位置处开设有上落料孔组,所述上落料孔组包括至少一个上落料孔(13),所述挡板(12)固装于基板(8)的下方,推板(11)位于挡板(12)与基板(8)之间,能够由固装于基板(8)底部的驱动装置(10)驱动、沿笔筒上料腔的长度方向做直线往复移动,所述推板(11)与挡板(12)上分别对应开设与所述上落料孔组具有相同结构形式的中落料孔组与下落料孔组,各落料孔均是沿着笔筒上料腔的宽度方向布设,并能够容纳单个笔筒通过,所述分料机构(7)是依靠推料单元中推板(11)的直线往复移动使中落料孔组与上落料孔组竖向对齐形成第一竖向落料通道,或使与下落料孔组竖向对齐形成第二竖向落料通道,经出料口落至第一竖向落料通道的笔筒能够由推板(11)推送至第二竖向落料通道,经下落料孔(15)向下落出;所述筛动机构(16)包括机架(18)、安装于机架(18)上的动力单元以及通过一对减磨滑动机构安装于机架(18)上的所述一对固定板(17),所述动力单元是由驱动电机(19)提供驱动力,经传动机构传动,驱动一对固定板(17)沿一对减磨滑动机构的光杆(25)、顺着笔筒上料腔的长度方向做直线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为国,陈华奎,徐林森,王涛,杨青丰,顾潇宇,曹凯,张亮,潘兵,崔云强,王容川,叶晓东,孔令成,冯宝林,孙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