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恒金专利>正文

一种病人转换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5947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病人转换床,包括床架,设置在床架上的床板,设置在床架底部用于移动的万向轮以及设置在床板两侧的护栏,所述床板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置患者脸部的通孔,所述通孔对应患者头顶一侧的床板底部设置有用于按摩患者头部的按摩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转移舒适、简单,避免患者二次伤害的技术效果。

A Patient Transfer 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病人转换床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尤其是一种病人转换床。
技术介绍
病床也可称为医疗床、护理床等,是病人在休养时使用的床,主要使用场合有各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病床使丧失自理能力的病人或是病情危急的病人在医院内,可以受到医护人员的看护,便于医护人员及时的对病人进行照顾。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检查、康复等护理,所以他们经常会遇到转换病床的情况,目前,现有技术中当转移患者时,一般都是将患者转移至病床让患者躺着移动,但是当转移背部或者背部其他部位受伤的患者时,如果躺着转移可能会因为患者自身重量按压到受伤部位造成二次伤害,造成病人的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转移舒适、简单,避免患者二次伤害的病人转换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病人转换床,包括床架,设置在床架上的床板,设置在床架底部用于移动的万向轮以及设置在床板两侧的护栏,所述床板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置患者脸部的通孔,所述通孔对应患者头顶一侧的床板底部设置有用于按摩患者头部的按摩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移背部或者背部其他部位受伤的患者时,通过床板上通孔的设置,使得可以将病人的脸部容置在通孔内,当患者趴在病床上转移时,使其患部不会因为患者自身重量按压到受伤部位造成二次伤害,并且通孔对应患者头顶一侧设置有按摩器,缓解患者趴着转移时的不适,使其更加舒适的转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护栏包括连接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栏杆,所述连接件一端设置在床架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在连接件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在第一连接杆对应床板一侧,所述栏杆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相铰接,所述栏杆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栏杆分别平均分布在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之间,所述最侧边的栏杆上设置有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包括第一锁定件、第二锁定件、按钮,所述第一锁定件设置在第二连接杆对应第一连接杆一侧,所述第二锁定件设置在第一锁定件一侧的栏杆上,所述按钮设置在第一锁定件对应第二锁定件一侧,所述第一锁定件对应第二锁定件一端设置有凸块,所述第二锁定件对应第一锁定件一端设置有与凸块相适配的凹槽,所述按钮可控制第一锁定件、第二锁定件锁定或解锁护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不需要护栏时,通过所述第一锁定件上的凸块以及第二锁定件上的凹槽的设置,当不需要使用护栏时,所述按钮动作沿第一连接杆方向按压,所述的凸块通过按钮从凹槽内解锁,所述的护栏通过栏杆与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相铰接的设置,当第一锁定件、第二锁定件解锁时,移动所述第一连接杆向第二连接杆方向移动,使得护栏可折叠,节省空间,当需要使用护栏时,所述的第二锁定件移动,使得栏杆与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相垂直,并且按动按钮将凸块置入凹槽,锁定护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杆另一端设置有与螺栓配合的第一螺孔,所述床架对应连接件一侧设置有与螺栓配合的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孔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第二螺孔分别平均设置在床架一侧,所述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相适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护栏的位置不符合患者情况时,通过连接件上第一螺孔与床架上第二螺孔的配合,移动护栏位置,使其符合患者需求,所述的第二螺孔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本技术优选为多个。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床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第二支架上方,所述床板设置在第一支架内侧,所述护栏设置在第二支架一侧,所述第一支架外侧设置有可滑动的卡块,所述卡块相对于床板另一侧设置有指示标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患者置入转换床时,通过所述指示标识的设置,使得可确定确定医生以及护士的位置,更加方便观察病人,所述指示标识通过卡块可滑动设置在第一支架上,使得当观察不同患者情况时,可移动指示标识至最适合的站位,所述的卡块与指示标识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本技术优选为两个。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床架一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相对于床板另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对应连接板一侧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底部一端与连接板相铰接,所述连接板对应连接块一侧设置有与连接块相适配的卡槽,所述连接块另一端可卡设在卡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不需要使用挡板时,通过所述连接板一端与挡板对应连接板一侧的连接块相铰接的设置以及所述连接板上与连接块相适配的卡槽的设置,使得当不使用挡板时,只需将连接块一端从卡槽内拉出并向万向轮方向翻下即可,当需要使用挡板时,将所述的挡板向床板方向翻动,并将连接块置入卡槽内即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挡板分别设置有两个,两个挡板分别设置在床架两端,所述挡板两端分别设置有手持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移动转换床时,通过所述手持部的设置,使得移动时,可将手置入手持部移动转换床更加方便,并且通过万向轮移动时,可通过手持部控制导向。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一;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二;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床架,2、床板,3、万向轮,4、护栏,5、通孔,6、按摩器,7、连接件,8、第一连接杆,9、第二连接杆,10、栏杆,11、第一锁定件,12、第二锁定件,13、按钮,14、凸块,15、凹槽,16、第一螺孔,17、第二螺孔,18、第一支架,19、第二支架,20、卡块,21、指示标识,22、连接板,23、挡板,24、连接块,25、卡槽,26、手持部。具体实施方式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参见附图1-4,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病人转换床,包括床架1,设置在床架1上的床板2,设置在床架1底部用于移动的万向轮3以及设置在床板2两侧的护栏4,所述床板2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置患者脸部的通孔5,所述通孔5对应患者头顶一侧的床板2底部设置有用于按摩患者头部的按摩器6。当转移背部或者背部其他部位受伤的患者时,通过床板2上通孔5的设置,使得可以将病人的脸部容置在通孔5内,当患者趴在病床上转移时,使其患部不会因为患者自身重量按压到受伤部位造成二次伤害,并且通孔5对应患者头顶一侧设置有按摩器6,缓解患者趴着转移时的不适,使其更加舒适的转移。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护栏4包括连接件7、第一连接杆8、第二连接杆9,栏杆10,所述连接件7一端设置在床架1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杆8设置在连接件7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9设置在第一连接杆8对应床板2一侧,所述栏杆10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8、第二连接杆9相铰接,所述栏杆10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栏杆10分别平均分布在第一连接杆8、第二连接杆9之间,所述最侧边的栏杆10上设置有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包括第一锁定件11、第二锁定件12、按钮13,所述第一锁定件11设置在第二连接杆9对应第一连接杆8一侧,所述第二锁定件12设置在第一锁定件11一侧的栏杆10上,所述按钮13设置在第一锁定件11对应第二锁定件12一侧,所述第一锁定件11对应第二锁定件12一端设置有凸块14,所述第二锁定件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病人转换床,包括床架,设置在床架上的床板,设置在床架底部用于移动的万向轮以及设置在床板两侧的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置患者脸部的通孔,所述通孔对应患者头顶一侧的床板底部设置有用于按摩患者头部的按摩器,所述床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第二支架上方,所述床板设置在第一支架内侧,所述护栏设置在第二支架一侧,所述第一支架外侧设置有可滑动的卡块,所述卡块相对于床板另一侧设置有指示标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病人转换床,包括床架,设置在床架上的床板,设置在床架底部用于移动的万向轮以及设置在床板两侧的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置患者脸部的通孔,所述通孔对应患者头顶一侧的床板底部设置有用于按摩患者头部的按摩器,所述床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第二支架上方,所述床板设置在第一支架内侧,所述护栏设置在第二支架一侧,所述第一支架外侧设置有可滑动的卡块,所述卡块相对于床板另一侧设置有指示标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人转换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包括连接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栏杆,所述连接件一端设置在床架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在连接件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在第一连接杆对应床板一侧,所述栏杆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相铰接,所述栏杆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栏杆分别平均分布在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之间,所述最侧边的栏杆上设置有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包括第一锁定件、第二锁定件、按钮,所述第一锁定件设置在第二连接杆对应第一连接杆一侧,所述第二锁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恒金
申请(专利权)人:程恒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