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皮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59091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下肢皮牵引装置,它包括支撑骨架和牵引套,支撑骨架包括底座和多根支撑伸缩杆;大腿架支撑伸缩杆和小腿架支撑伸缩杆顶端均设有通孔转轮;大腿架的一端固定在通孔转轮的通孔内,另一端与活动支撑座铰接;小腿架两端固定在通孔转轮的通孔内;在小腿架的末端设置有由下肢踝泵驱动的脚摇板;牵引套包括大腿牵引套和小腿牵引套;小腿牵引套的一侧和大腿牵引套相接,另一侧与连接重锤的总牵引绳相接;大腿牵引套和小腿牵引套内均设有衬垫,衬垫下面铺有与气泵相连通的气襄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牵引带下滑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影响疗效和增加护理工作量以及不能用于无骨科牵引床科室的问题。

Lower extremity skin tra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肢皮牵引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
,尤其是一种用于骨科术前辅助治疗进行下肢皮牵引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下肢皮肤牵引带作为骨科常用的工具,对老年人下肢骨折的治疗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股骨颈、股骨粗隆骨折手术前辅助疗法至关重要,是关节骨科术前辅助治疗的常用工具。目前该治疗是在骨科牵引床上,将患者的患肢捆绑在塑料(尼龙)牵引带上,放置在布朗式架或者一个较高的斜坡垫上,牵引绳直接与尼龙牵引带连接,牵引绳置于牵引床床尾的滑轮上,牵引绳上挂重锤,利用身体重量与重锤的反牵引力拉动下肢,使骨折部分复位,维持下肢外展中立位,骨折部位相对固定,使肌肉放松,减轻患肢疼痛。但采用这种治疗方法存在如下缺点:1、传统的下肢皮肤牵引带挂重锤牵引后,由于牵引绳直接拉牵引带两侧,容易使牵引带变形,使其各段部位受力不均,加之人大腿小腿均为近端粗,远端细,使牵引带容易下滑,最终聚结在足跟处,对于整个下肢、特别是足跟足背易引起压力性组织损伤,牵引带下滑可影响病人进行足部踝泵练习、足部旋转运动等的功能锻炼,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牵引带下滑次数频繁,这样反复牵引带下滑,影响疗效,并增加护士的工作量。2、因牵引架的长度及高度无法调节,对牵引过程中患者感觉不舒适时无法调节,导致患者烦躁不配合治疗带来更多的并发症。3、对于一些合并内科疾病的患者,需要先治疗内科疾病再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内科无骨科牵引床,牵引时准备用物困难,牵引效果不到位,给患者及护理工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下肢皮牵引装置,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牵引带容易下滑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影响疗效和增加护士的工作量以及用于其它科时无骨科牵引床给患者及护理工作带来不便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种下肢皮牵引装置包括支撑骨架和设置于所述支撑骨架上的牵引套,所述支撑骨架包括底座和依次设置于所述底座两侧的大腿架支撑伸缩杆、小腿架支撑伸缩杆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前端的滑轮支撑伸缩杆和滑轮导向伸缩杆;所述大腿架支撑伸缩杆和所述小腿架支撑伸缩杆顶端均设有通孔转轮;大腿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大腿架支撑伸缩杆顶端的所述通孔转轮的通孔内,另一端与活动支撑座铰接;小腿架一端固定在所述大腿架支撑伸缩杆顶端的所述通孔转轮的通孔内,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小腿架支撑伸缩杆顶端的所述通孔转轮的通孔内;在所述小腿架的末端设置有由下肢踝泵驱动的脚摇板;所述牵引套包括套装在所述大腿架上的大腿牵引套和套装在所述小腿架上的小腿牵引套;所述小腿牵引套的一侧通过腿垫牵引绳和所述大腿牵引套相连接,另一侧与总牵引绳相连接;所述总牵引绳绕过支撑滑轮和导向滑轮后与重锤相连接;所述大腿牵引套内设置有大腿衬垫,所述小腿牵引套内设置有小腿衬垫,所述大腿衬垫和所述小腿衬垫下面均铺设有气襄垫,所述气襄垫与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气泵相连通。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为具体的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大腿牵引套由两个套装在所述大腿架上的大腿套组成,所述大腿套的上部分由左右两片端部设有魔术贴的缚带压叠围成,两个所述大腿套之间由大腿套牵引绳连结,通过调节大腿套牵引绳中的大腿套牵引绳调节结点的距离来调节两个所述大腿套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所述大腿牵引套的宽度;所述小腿牵引套由三个套装在所述小腿架上的小腿套组成,所述小腿套的上部分由左右两片端部设有魔术贴的缚带压叠围成,三个所述小腿套两两之间由小腿套牵引绳连结,通过调节小腿套牵引绳中的小腿套牵引绳调节结点的距离来调节三个所述小腿套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所述小腿牵引套的宽度。进一步:所述大腿架支撑伸缩杆、小腿架支撑伸缩杆以及滑轮支撑伸缩杆和滑轮导向伸缩杆均是由上杆插入下杆的深孔中,通过插入深度和螺栓锁紧来调节各伸缩杆的高度。进一步:所述脚摇板上设置有用于捆绑人体脚掌的脚绑带。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大腿套和小腿套均设置在支撑骨架的套杆上,其各段部位受力均匀,且大腿套和小腿套位置可根据患者的腿长短进行调节,大腿套和小腿套之间相连接,牵引绳穿过可移动的导向滑轮连接重锤牵引下肢,牵引套不会下滑聚结在足跟处。2、本技术独立成套,不依赖骨科病床,准备用物简单,方便用于无骨科床的病房使用,伸缩架可根据大腿及小腿长短分别进行调节,牵引长度合理,疗效显著,牵引架可调节高度,抬高患肢,牵引滑轮可左右滑动,保存患肢外展中立功能位。3、本技术设置有可自控充气垫,通过气垫交替充气按摩下肢,增加患者舒适度,预防压疮。4、本技术设置有一个自控踝关节被动训练器,对遵守医嘱行为差,特别是老年患者,加之患肢疼痛,能使他们被动进行下肢踝泵练习,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沿A-A剖线小腿套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支撑骨架主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支撑骨架俯视示意图。图中标号表示为:1、大腿架,2、大腿套,3、通孔转轮,4、小腿架,5、小腿套,6、小腿衬垫,7、脚绑带,8、脚摇板,9、总牵引绳,10、支撑滑轮,11、导向滑轮。12、重锤,13、滑轮导向伸缩杆,14、滑轮支撑伸缩杆,15、小腿架支撑杆,16、底座,17、气泵,18、大腿衬垫,19、下肢踝泵,20、大腿套牵引绳,20-1、大腿套牵引绳调节结点,21、小腿套牵引绳,21-1、小腿套牵引绳调节结点,22、腿垫牵引绳,23、气襄垫,24、大腿架支撑伸缩杆,25、活动支撑座。26、螺栓,27、魔术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图2、图3、图4和图5的下肢皮牵引装置,包括支撑骨架和设置于所述支撑骨架上的牵引套。所述支撑骨架包括底座16和依次相对设置于底座16两侧的两根大腿架支撑伸缩杆24、两根小腿架支撑伸缩杆15以及设置于底座16前端的一根滑轮支撑伸缩杆14和一根滑轮导向伸缩杆13;每根大腿架支撑伸缩杆24顶端设有两个并排的通孔转轮3,每根小腿架支撑伸缩杆15顶端设有一个通孔转轮3;两根大腿架1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大腿架支撑伸缩杆24顶端的一个通孔转轮3的通孔内,另一端分别与活动支撑座25铰接;两根小腿架4一端分别固定在大腿架支撑伸缩杆24顶端的通孔转轮3的通孔内,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小腿架支撑伸缩杆15顶端的通孔转轮3的通孔内;依靠大腿架1或小腿架4伸过通孔的多少或转角并锁紧,调节大腿架1或小腿架4在横向的长度或倾角;在小腿架4的末端设置有脚摇板8,脚摇板8一端与连接两小腿架4的横杆较接,脚摇板8上设置有用于捆绑人体脚掌的脚绑带7,脚摇板8由下肢踝泵19驱动。所述牵引套包括套装在大腿架1上的大腿牵引套和套装在小腿架4上的小腿牵引套;所述小腿牵引套的一侧通过腿垫牵引绳22和所述大腿牵引套相连接,另一侧与总牵引绳9相连接;总牵引绳9绕过支撑滑轮10和导向滑轮11后与用于产生牵引力的重锤12相连接;所述大腿牵引套内设置有大腿衬垫18,所述小腿牵引套内设置有小腿衬垫6,大腿衬垫18和小腿衬垫6下面均铺设有气襄垫23,气襄垫23与设置在底座16上的气泵17相连通。所述大腿牵引套由两个套装在所述大腿架1上的大腿套2组成,大腿套2的上部分由左右两片端部设有魔术贴27的缚带压叠围成,缚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肢皮牵引装置,包括支撑骨架和设置于所述支撑骨架上的牵引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包括底座(16)和依次设置于所述底座(16)两侧的大腿架支撑伸缩杆(24)、小腿架支撑伸缩杆(15)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16)前端的滑轮支撑伸缩杆(14)和滑轮导向伸缩杆(13);所述大腿架支撑伸缩杆(24)和所述小腿架支撑伸缩杆(15)顶端均设有通孔转轮(3);大腿架(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大腿架支撑伸缩杆(24)顶端的所述通孔转轮(3)的通孔内,另一端与活动支撑座(25)铰接;小腿架(4)一端固定在所述大腿架支撑伸缩杆(24)顶端的所述通孔转轮(3)的通孔内,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小腿架支撑伸缩杆(15)顶端的所述通孔转轮(3)的通孔内;在所述小腿架(4)的末端设置有由下肢踝泵(19)驱动的脚摇板(8);所述牵引套包括套装在所述大腿架(1)上的大腿牵引套和套装在所述小腿架(4)上的小腿牵引套;所述小腿牵引套的一侧通过腿垫牵引绳(22)和所述大腿牵引套相连接,另一侧与总牵引绳(9)相连接;所述总牵引绳(9)绕过支撑滑轮(10)和导向滑轮(11)后与重锤(12)相连接;所述大腿牵引套内设置有大腿衬垫(18),所述小腿牵引套内设置有小腿衬垫(6),所述大腿衬垫(18)和所述小腿衬垫(6)下面均铺设有气襄垫(23),所述气襄垫(23)与设置在所述底座(16)上的气泵(17)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皮牵引装置,包括支撑骨架和设置于所述支撑骨架上的牵引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包括底座(16)和依次设置于所述底座(16)两侧的大腿架支撑伸缩杆(24)、小腿架支撑伸缩杆(15)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16)前端的滑轮支撑伸缩杆(14)和滑轮导向伸缩杆(13);所述大腿架支撑伸缩杆(24)和所述小腿架支撑伸缩杆(15)顶端均设有通孔转轮(3);大腿架(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大腿架支撑伸缩杆(24)顶端的所述通孔转轮(3)的通孔内,另一端与活动支撑座(25)铰接;小腿架(4)一端固定在所述大腿架支撑伸缩杆(24)顶端的所述通孔转轮(3)的通孔内,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小腿架支撑伸缩杆(15)顶端的所述通孔转轮(3)的通孔内;在所述小腿架(4)的末端设置有由下肢踝泵(19)驱动的脚摇板(8);所述牵引套包括套装在所述大腿架(1)上的大腿牵引套和套装在所述小腿架(4)上的小腿牵引套;所述小腿牵引套的一侧通过腿垫牵引绳(22)和所述大腿牵引套相连接,另一侧与总牵引绳(9)相连接;所述总牵引绳(9)绕过支撑滑轮(10)和导向滑轮(11)后与重锤(12)相连接;所述大腿牵引套内设置有大腿衬垫(18),所述小腿牵引套内设置有小腿衬垫(6),所述大腿衬垫(18)和所述小腿衬垫(6)下面均铺设有气襄垫(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菊凤毛丽霞覃琛媛王栎玲陈燕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