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志海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下肢恢复锻炼的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80396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18:42
一种用于下肢恢复锻炼的牵引装置,包括底座、支架装置、运动装置、连接杆、杠杆装置及气缸装置,支架装置包括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运动装置包括第一运动装置及第二运动装置,第一运动装置包括第一竖直板、第二竖直板、第一支撑块、第一海绵垫、第一竖杆、第一推拉杆、第一定位块及第一定位杆,连接杆的右表面与第二竖直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杠杆装置包括杠杆、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水平杆及第三固定块,气缸装置包括气缸及竖直杆,第一定位杆的下表面呈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第一定位杆的上表面与第二竖直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病人能够更自然的恢复,治疗效果好,且运动幅度适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下肢恢复锻炼的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临床上,下肢手术后,由于病痛病人肢体活动受限,护士更需要抬高下肢体消毒和护理,如果用人力抬高或是病人自己抬高,或是采用垫被褥、衣物等方法,既费力又影响效果,也达不到所需抬高的标准与目的,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同时下肢需要不断的锻炼才能更快更好的恢复。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用于下肢恢复锻炼的牵引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用于下肢恢复锻炼的牵引装置,所述用于下肢恢复锻炼的牵引装置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支架装置、位于所述支架装置上方的运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运动装置上的连接杆、位于所述运动装置下方的杠杆装置及位于所述杠杆装置下方的气缸装置,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一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右侧的第二支架,所述运动装置包括位于右侧的第一运动装置及位于所述第一运动装置左侧的第二运动装置,所述第一运动装置包括第一竖直板、位于所述第一竖直板左侧的第二竖直板、位于所述第一竖直板与所述第二竖直板之间的第一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上方的第一海绵垫、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垫上方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下方的第一推拉杆、位于所述第一推拉杆左右两侧的第一定位块及位于所述第二竖直板下方的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二运动装置包括第三竖直板、位于所述第三竖直板右侧的第四竖直板、位于所述第三竖直板与所述第四竖直板之间的第二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块上方的第二海绵垫、位于所述第二海绵垫上方的第二竖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块下方的第二推拉杆、位于所述第二推拉杆左右两侧的第二定位块及位于所述第四竖直板下方的第二定位杆,所述连接杆呈长方体,所述连接杆的左表面与所述第四竖直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二竖直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杠杆装置包括杠杆、位于所述杠杆上方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右侧的第二固定块、位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方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方的水平杆及位于所述杠杆下方的第三固定块,所述气缸装置包括气缸及位于所述气缸上方的竖直杆,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矩形孔,所述第一定位杆呈直角梯形,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下表面呈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竖直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直板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竖直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竖直板的左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二竖直板的右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呈半圆形。所述第一海绵垫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一海绵垫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与所述第一支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海绵垫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拉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拉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拉杆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块设有两个且与所述第一竖直板的左表面及第二竖直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杠杆呈长方体,所述杠杆水平放置,所述杠杆的右端穿过所述矩形孔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架的右侧。所述第一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杠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设有第一矩形槽,所述第二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杠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设有第二矩形槽。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通孔及位于左右表面上的L型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用于下肢恢复锻炼的牵引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对腿部进行有效的锻炼,使其快速健康的恢复,同时考虑到人体走路的习惯,当病人的一只腿向下运动时,另一只腿必然向上运动,使其相互错开,从而使得病人能够更自然的恢复,治疗效果好,且运动幅度适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用于下肢恢复锻炼的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用于下肢恢复锻炼的牵引装置包括底座1、位于所述底座I上方的支架装置2、位于所述支架装置2上方的运动装置3、设置于所述运动装置3上的连接杆4、位于所述运动装置3下方的杠杆装置5及位于所述杠杆装置5下方的气缸装置6。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I呈长方体,所述底座I水平放置。所述支架装置2包括第一支架21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21右侧的第二支架22。所述第一支架21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21的一端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2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22的一端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2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矩形孔221,所述矩形孔221呈长方体状。如图1所示,所述运动装置3包括位于右侧的第一运动装置31及位于所述第一运动装置31左侧的第二运动装置32。所述第一运动装置31包括第一竖直板311、位于所述第一竖直板311左侧的第二竖直板312、位于所述第一竖直板311与所述第二竖直板312之间的第一支撑块313、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313上方的第一海绵垫315、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垫315上方的第一竖杆314、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313下方的第一推拉杆317、位于所述第一推拉杆317左右两侧的第一定位块316及位于所述第二竖直板312下方的第一定位杆318。所述第一竖直板31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直板311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架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竖直板31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直板312呈长方体,所述第二竖直板312与所述第一竖直板311相对放置。所述第一支撑块313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块313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竖直板311的左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313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二竖直板312的右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313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呈半圆形。所述第一海绵垫315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一海绵垫315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与所述第一支撑块3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31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竖杆314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314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31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海绵垫3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位于左侧的第一竖杆314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二竖直板312的右表面滑动连接,位于右侧的第一竖杆314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竖直板311的左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推拉杆317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拉杆317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拉杆317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块3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316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块31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定位块316分别与所述第一竖直板311的左表面及第二竖直板31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318呈直角梯形,所述第一定位杆318的下表面呈左下方向右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下肢恢复锻炼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下肢恢复锻炼的牵引装置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支架装置、位于所述支架装置上方的运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运动装置上的连接杆、位于所述运动装置下方的杠杆装置及位于所述杠杆装置下方的气缸装置,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一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右侧的第二支架,所述运动装置包括位于右侧的第一运动装置及位于所述第一运动装置左侧的第二运动装置,所述第一运动装置包括第一竖直板、位于所述第一竖直板左侧的第二竖直板、位于所述第一竖直板与所述第二竖直板之间的第一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上方的第一海绵垫、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垫上方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下方的第一推拉杆、位于所述第一推拉杆左右两侧的第一定位块及位于所述第二竖直板下方的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二运动装置包括第三竖直板、位于所述第三竖直板右侧的第四竖直板、位于所述第三竖直板与所述第四竖直板之间的第二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块上方的第二海绵垫、位于所述第二海绵垫上方的第二竖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块下方的第二推拉杆、位于所述第二推拉杆左右两侧的第二定位块及位于所述第四竖直板下方的第二定位杆,所述连接杆呈长方体,所述连接杆的左表面与所述第四竖直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二竖直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杠杆装置包括杠杆、位于所述杠杆上方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右侧的第二固定块、位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方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方的水平杆及位于所述杠杆下方的第三固定块,所述气缸装置包括气缸及位于所述气缸上方的竖直杆,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矩形孔,所述第一定位杆呈直角梯形,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下表面呈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竖直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海
申请(专利权)人:刘志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