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敬卿专利>正文

一种保温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572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8:13
一种保温杯,包括杯体、上盖和下盖,杯体内部空腔设置形成上侧的茶水容纳腔和下侧的下盖容纳腔,茶水容纳腔和下盖容纳腔之间通过隔板分隔,隔板上设有多个滤孔,茶水容纳腔上部开口设置,上盖与杯体上部螺纹连接以盖合茶水容纳腔的上部开口,下盖与杯体下部螺纹连接以盖合下盖容纳腔的下部开口,下盖设有上部开口的茶叶容纳腔,该保温杯可有效地将茶叶与茶水分离,并在不需要取出茶叶或倒掉茶叶的情况下即可避免喝茶时带入口中。

A kind of insulating c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温杯
本技术涉及杯子
,具体为一种保温杯。
技术介绍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爱喝茶会喝茶,拥有悠久且深厚的茶文化,而保温杯是人们出行时携带茶水最常用工具。现有技术中,保温杯常在杯口处设有滤网,人们用它泡茶喝茶或泡其它可饮植物时,茶叶、植物能被滤网杯口的滤网挡住,以避免其与茶水混合,导致将茶叶或植物喝下,但这种方式每次喝水时,若不把滤网拿下,茶水都需先经过滤网才能入口,这样依然会导致部分茶叶带入口中,所以人们一般都需要将滤网内的茶叶倒掉或者通过将滤网取出从而取出茶叶再喝水,而倒掉茶叶显然太浪费,取出滤网也没有合适的放置的地方,用手拿着不方便,放在桌上又不卫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保温杯,可有效地将茶叶与茶水分离,并在不需要取出茶叶或倒掉茶叶的情况下即可避免喝茶时带入口中。(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温杯,包括杯体、上盖和下盖,杯体内部空腔设置形成上侧的茶水容纳腔和下侧的下盖容纳腔,茶水容纳腔和下盖容纳腔之间通过隔板分隔,隔板上设有多个滤孔,茶水容纳腔上部开口设置,上盖与杯体上部螺纹连接以盖合茶水容纳腔的上部开口,下盖与杯体下部螺纹连接以盖合下盖容纳腔的下部开口,下盖设有上部开口的茶叶容纳腔。优选地,茶水容纳腔和下盖容纳腔的深度比为5:1。优选地,上盖内侧顶部设有第一密封圈,上盖套设在杯体上侧与其螺纹连接,且上盖与杯体连接时,杯体的侧壁上缘抵接第一密封圈。优选地,隔板下侧边缘设有第二密封圈,下盖内嵌于下盖容纳腔内并与杯体螺纹连接,且下盖与杯体连接时,下盖的侧壁上缘抵接第二密封圈。优选地,还包括封盖,下盖侧壁上端的截面为L形台阶,L形台阶形成一个内径大于茶叶容纳腔内径的封盖容纳槽,封盖容纳槽的底部设有第三密封圈,封盖内嵌于封盖容纳槽内并与下盖螺纹连接,封盖与下盖连接时,其盖缘抵接第三密封圈。优选地,该保温杯下盖底部设有可与封盖螺纹连接的螺纹槽,封盖可内嵌于螺纹槽内并与其连接。优选地,封盖上端设有手持槽。(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杯体内部空腔设置形成上侧的茶水容纳腔和下侧的下盖容纳腔,茶水容纳腔和下盖容纳腔之间通过隔板分隔,隔板上设有多个滤孔,茶水容纳腔上部开口设置,上盖与杯体上部螺纹连接以盖合茶水容纳腔的上部开口,下盖与杯体下部螺纹连接以盖合下盖容纳腔的下部开口,下盖设有上部开口的茶叶容纳腔,从而在使用时,打开下盖,将茶叶放置到茶叶容纳腔内,然后盖回下盖,往茶水容纳腔内倒入热水,热水通过滤孔流到茶叶容纳腔内,即可进行泡茶,盖合上盖,即可携带茶水外出。当人们需要喝茶时,打开上盖,通过茶水容纳腔的开口喝茶即可,茶叶通过隔板的隔绝,不会随茶水进入到口中,同时,由于茶叶通过下盖储存在杯体的下部,人们喝水时也不需要将茶叶倒掉或取出再喝,既卫生又节约茶叶。总的来说,该保温杯可有效地将茶叶与茶水分离,并在不需要取出茶叶或倒掉茶叶的情况下即可避免喝茶时带入口中。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A-A的剖视图;图3示出了图2中B部的放大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爆炸图一;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爆炸图二。图中:1杯体、10茶水容纳腔、11下盖容纳腔、12隔板、120滤孔、2上盖、3下盖、30茶叶容纳腔、31封盖容纳槽、32螺纹槽、4第一密封圈、5第二密封圈、6封盖、60盖缘、61手持槽、7第三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附图1-附图5,本实用信心公开一种保温杯,包括杯体1、上盖2和下盖3,杯体1内部空腔设置形成上侧的茶水容纳腔10和下侧的下盖容纳腔11,茶水容纳腔10和下盖容纳腔11之间通过隔板12分隔,隔板12上设有多个滤孔120,茶水容纳腔10上部开口设置,上盖2与杯体1上部螺纹连接以盖合茶水容纳腔10的上部开口,下盖3与杯体1下部螺纹连接以盖合下盖容纳腔11的下部开口,下盖3设有上部开口的茶叶容纳腔30。使用时,打开下盖3,将茶叶放置到茶叶容纳腔30内,然后将下盖3盖合,打开上盖2,往茶水容纳腔10内倒入热水,热水通过滤孔120流到茶叶容纳腔30内,即可进行泡茶,然后盖合上盖2,即可携带茶水外出。当人们需要喝茶时,打开上盖2,通过茶水容纳腔10的开口喝茶即可,茶叶通过隔板12的隔绝,不会随茶水进入到口中,同时,由于茶叶通过下盖3储存在杯体1的下部,人们喝水时也不需要将茶叶倒掉或取出再喝,既卫生又节约茶叶。总的来说,该保温杯可有效地将茶叶与茶水分离,并在不需要取出茶叶或倒掉茶叶的情况下即可避免喝茶时带入口中。茶叶的浸泡时间过长会影响茶水的口感,为此,茶水容纳腔10和下盖容纳腔11的深度比为5:1,在倒入热水时,将热水倒到小于整个茶水容纳腔10的4/5位置即可,从而,人们在暂时不需要喝茶的时候,盖紧上盖2,然后将该保温杯倒置,由于热水不是满载的,从而倒置后热水会储存在低于隔板12的位置,从而可防止热水长时间浸泡茶叶,影响口感。参阅附图1,为了防止保温杯倒置时茶水溢出,上盖2内侧顶部设有第一密封圈4,上盖2套设在杯体1上侧与其螺纹连接,且上盖2与杯体1连接时,杯体1的侧壁上缘抵接第一密封圈4。同样的,参阅附图3,为了防止保温杯正置时茶水溢出,隔板12下侧边缘设有第二密封圈5,下盖3内嵌于下盖容纳腔11内并与杯体1螺纹连接,且下盖3与杯体1连接时,下盖3的侧壁上缘抵接第二密封圈5。进一步地,参阅附图2-附图4,该保温杯还包括封盖6,下盖3侧壁上端的截面为L形台阶,L形台阶形成一个内径大于茶叶容纳腔30内径的封盖容纳槽31,封盖容纳槽31的底部设有第三密封圈7,封盖6内嵌于封盖容纳槽31内并与下盖3螺纹连接,封盖6与下盖3连接时,其盖缘60抵接第三密封圈7,从而,在人们外出时,可先将茶叶储存在茶叶容纳腔30内,然后通过封盖6盖合茶叶容纳腔30,并通过第三密封圈7防止水进入茶叶容纳腔30,该保温杯即可既携带白开水又携带茶叶,当人们想要喝茶的时候,将该保温杯倒置并打来下盖3,然后打开封盖6并将下盖3盖紧,再将保温杯正置,白开水边可浸泡茶叶进行泡茶。参阅附图3-附图5,为了防止封盖6取下后没有地方防止造成不卫生,下盖3底部设有可与封盖6螺纹连接的螺纹槽32,封盖6可内嵌于螺纹槽32内并与其连接,当人们需要泡茶的时候,将封盖6取下并旋入螺纹槽32即可。参阅附图4,为了方便封盖6的打开和盖紧,封盖6上端设有手持槽61。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温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1)、上盖(2)和下盖(3),所述杯体(1)内部空腔设置形成上侧的茶水容纳腔(10)和下侧的下盖容纳腔(11),所述茶水容纳腔(10)和下盖容纳腔(11)之间通过隔板(12)分隔,所述隔板(12)上设有多个滤孔(120),所述茶水容纳腔(10)上部开口设置,上盖(2)与杯体(1)上部螺纹连接以盖合茶水容纳腔(10)的上部开口,所述下盖(3)与杯体(1)下部螺纹连接以盖合下盖容纳腔(11)的下部开口,所述下盖(3)设有上部开口的茶叶容纳腔(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1)、上盖(2)和下盖(3),所述杯体(1)内部空腔设置形成上侧的茶水容纳腔(10)和下侧的下盖容纳腔(11),所述茶水容纳腔(10)和下盖容纳腔(11)之间通过隔板(12)分隔,所述隔板(12)上设有多个滤孔(120),所述茶水容纳腔(10)上部开口设置,上盖(2)与杯体(1)上部螺纹连接以盖合茶水容纳腔(10)的上部开口,所述下盖(3)与杯体(1)下部螺纹连接以盖合下盖容纳腔(11)的下部开口,所述下盖(3)设有上部开口的茶叶容纳腔(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水容纳腔(10)和下盖容纳腔(11)的深度比为5: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内侧顶部设有第一密封圈(4),所述上盖(2)套设在杯体(1)上侧与其螺纹连接,且上盖(2)与杯体(1)连接时,杯体(1)的侧壁上缘抵接第一密封圈(4)。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敬卿
申请(专利权)人:蔡敬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