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玲萍专利>正文

一种防粘连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75682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粘连膜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脱胶竹纤维作为防粘连膜的骨架,在制备脱胶竹纤维过程中,水和钠离子开始向纤维内部渗透,在加热高压条件下木纵向提高粘胶纤维的拉伸性能,增强防粘连膜的韧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粘连膜的骨架竹纤维具有超细微孔结构,包覆亲水性的铸膜液,可以在防粘连膜和组织器官之间起到很强的粘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铸膜液含有羧甲基纤维素钠、壳聚糖、透明质酸、聚乳酸等聚合物,羧甲基纤维素钠有一定的削弱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炎性反应的特点,混合凝胶中骨胶原蛋白可以对骨折伤口恢复起到促进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各种大分子类物质都可在人体内降解为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anti-adhesion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粘连膜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粘连膜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学

技术介绍
所谓粘连是结缔组织纤维与相邻的组织或器官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异常结构,其大小可以从一片纤维的薄膜到稠密的血管疤痕。术后粘连是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据报道,50~100%的腹腔和盆腔手术均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粘连。手术后组织粘连带来的后遗症是:手术部位持续疼痛,失去部分功能。如腹腔手术后造成的粘连,可能将导致肠梗阻,慢性疼痛,术后癫痫甚至不孕等,增加了再次手术的困难以及发生并发症的潜在性。在外科手术中,如何防止术后粘连仍是目前国内外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目前已经在手术治疗中使用的防粘连材料主要包括不可降解吸收类材料及可降解吸收类材料两大类。不可降解吸收类材料,例如聚四氟乙烯、纤维素类防粘连膜,虽然有效抑制了粘连的发生及二次手术的风险,但此类不可降解材料的持续存在将导致周围器官和组织的炎性反应和纤维化,不利于二次手术的进行。因此,目前已经实现商业化并在手术中广泛使用的是人体内可降解吸收类防粘连膜,如聚乳酸防粘连膜、氧化纤维素INTERCEED防粘连膜、羧甲基纤维素钠SEPARFILM防粘连膜等。但是,这些防粘连膜仍然存在着一些缺点。国外通常使用具有一定强度和形状的可吸收聚乳酸类固体材料来达到隔离创面并预防和减少粘连的目的,但由于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较差的柔韧性和抗冲击性,其防粘连效果也并不理想。也有专利技术专利的膜用于术后防粘连,但不仅柔韧性有限,其降解可控性也较差,不利于应用,体内粘连蛋白和细胞容易粘附在材料表面引起粘连,而且材料的降解速率慢,完全吸收需要6个月。近年来,在术后容易发生粘连的部位植入隔离材料即防粘连材料,已成为国际上防止术后粘连的通用做法。目前临床常用透明质酸钠预防术后粘连,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其纯度不高、无消炎作用,因此临床应用范围较窄。国外通常使用具有一定强度和形状的可吸收聚乳酸类固体材料来达到隔离创面并预防和减少粘连的目的,但由于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较差的柔韧性和抗冲击性,其防粘连效果也并不理想。有关公开专利文献将聚乙醇酸和聚乳酸的共聚物制成薄膜,用于术后防粘连。但上述材料不仅柔韧性有限,其降解可控性也较差,不利于应用。还有专利公开了以丙交酯和己内酯共聚物为组成的医用膜,其具有很好的柔性和强度,但是材料本身的表面性能差(表面多孔),体内粘连蛋白和细胞容易粘附在材料表面引起粘连,而且材料的降解速率慢,完全吸收需要6个月。因此,专利技术一种降解性好且拉伸弹性好的防粘连膜对生物医学
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大多以静电纺丝方法制备高分子纤维防粘连膜,产品降解性能一般,拉伸弹性差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防粘连膜的制备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粘连膜的制备方法为:将脱胶竹纤维用质量分数为85%的醋酸溶液中和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再用清水洗涤,得到粘性纤维,将粘性纤维分散于备用的混合凝胶中,得到混合膜液,将混合膜液注入薄膜成型机中成型,得到基膜,再将基膜置于压膜机中,对基膜浇上铸膜液,压膜收卷得到防粘连膜;丝素蛋白溶液制备方法为:(1)将70~80g竹纤维置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100~130mL质量分数为45%的氢氧化钠溶液、8~10g亚硫酸钠、10~12g焦磷酸钠,将烧杯置于水浴锅中,水浴处理,去除滤液,用无水乙醇洗涤后,收集得到脱胶竹纤维,备用;(2)将20~25g干燥的丝素蛋白分散于200~300mL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升温至40~45℃,保温2~3h,得到分散液,冷却至室温后向分散液中继续滴加90~100mL质量分数为2%的醋酸溶液,得丝素蛋白溶液;混合凝胶制备方法为:(1)取100~120g鱼骨粉分散至装有上述200~220mL丝素蛋白溶液的烧杯中,将烧杯水浴加热升温,再加入40~50mL质量分数为40%的乙酸溶液和4~5g胰蛋白酶,保温处理40~50min,得到混合液;(2)将上述混合液过滤,去除滤渣后倒入装有规格为100nm半透膜的漏斗中,过滤后收集漏斗中胶液,得到鱼骨胶原蛋白,将鱼骨胶原蛋白、壳聚糖、纤维素酶混合,加热升温至40~50℃,保温处理30~35min,得到混合凝胶,备用;铸膜液制备方法为:将聚乳酸、醋酸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透明质酸置于水浴锅中,启动搅拌器以400~500r/min的转速开始搅拌,加热升温至40~45℃,搅拌混溶2~3h后,得到铸膜液。混合膜液中粘性纤维与混合凝胶得质量比为1:5。防粘连膜制备过程中基膜上铸膜液的浇灌量为200~250mL/m2,压膜收卷压力为0.5~0.7MPa。丝素蛋溶液制备方法中水浴处理过程为:以2℃/min的升温速率加热升温至80~90℃,保温1~2h,降温至40~45℃,继续保温30~35min。丝素蛋溶液制备方法中所得丝素蛋白溶液中丝素蛋白蛋白含量进一步确定控制为10~15%。混合凝胶制备方法中保温处理温度控制在35~40℃,使胰蛋白酶保持稳定的分解效率。混合凝胶制备方法中鱼骨胶原蛋白、壳聚糖、纤维素酶混合质量比为10︰7︰1。铸膜液制备方法中铸膜液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乳酸13~15份、醋酸纤维素2~5份、羟甲基纤维素50~60份、聚乙烯吡咯烷酮5~6份、透明质酸4~5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以脱胶竹纤维作为防粘连膜的骨架,在制备脱胶竹纤维过程中,水溶液中钠离子向竹纤维表面扩散,纤维表面开始吸附钠离子,水和钠离子开始向纤维内部渗透,纤维开始溶胀,钠离子向竹纤维内部体系扩散,溶胀过程与吸附过程达到平衡,渗透终止,使溶液体系与纤维体系之间的钠离子分布平衡,碱煮溶液开始物理作用于纤维,溶剂化的钠离子到达纤维,在快速均匀渗透的情况下,进入纤维素晶区间孔穴、空隙,使得竹纤维的果胶与木质素水解分离出竹纤维,形成超细微孔结构的竹纤维,在加热高压条件下木质素具有很强的粘合能力,吸附在纤维表面和孔隙中,纵向提高粘胶纤维的拉伸性能,增强防粘连膜的韧性;(2)本专利技术的防粘连膜的骨架竹纤维具有超细微孔结构,包覆亲水性的铸膜液,使防粘连膜在人体内水环境下可以快速溶胀、并具有一定的溶解性,因此可以在防粘连膜和组织器官之间起到很强的粘附作用,由于多层复合防粘连膜中凝胶膜在水环境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因此可以在植入体内后的较长时间内保持机械性能和物理隔离性能,从而起到防止组织器官粘连的作用,本专利技术中铸膜液含有羧甲基纤维素钠、壳聚糖、透明质酸、聚乳酸等聚合物,它们无毒、组织相容性好,能够被细胞组织缓慢吸收,且羧甲基纤维素钠具有一定的削弱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炎性反应的特点,有助于防止组织器官粘连的发生,本专利技术混合凝胶中骨胶原蛋白可以对骨折伤口恢复起到促进作用,混合凝胶直接贴附在骨架竹纤维表面膜层,当外部的铸膜液防粘层被吸收后,混合凝胶中纤维素酶被缓释至竹纤维使其酶解为单糖,因而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大分子类物质都可在人体内降解为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体实施方式将70~80g竹纤维置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100~130mL质量分数为45%的氢氧化钠溶液、8~10g亚硫酸钠、10~12g焦磷酸钠,将烧杯置于水浴锅中,以2℃/min的升温速率加热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粘连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为:将脱胶竹纤维用质量分数为85%的醋酸溶液中和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再用清水洗涤,得到粘性纤维,将粘性纤维分散于备用的混合凝胶中,得到混合膜液,将混合膜液注入薄膜成型机中成型,得到基膜,再将基膜置于压膜机中,对基膜浇上铸膜液,压膜收卷得到防粘连膜;所述的丝素蛋白溶液具体制备步骤为:(1)将70~80g竹纤维置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100~130mL质量分数为45%的氢氧化钠溶液、8~10g亚硫酸钠、10~12g焦磷酸钠,将烧杯置于水浴锅中,水浴处理,去除滤液,用无水乙醇洗涤后,收集得到脱胶竹纤维,备用;(2)将20~25g干燥的丝素蛋白分散于200~300mL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升温至40~45℃,保温2~3h,得到分散液,冷却至室温后向分散液中继续滴加90~100mL质量分数为2%的醋酸溶液,得丝素蛋白溶液;所述的混合凝胶具体制备步骤为:(1)取100~120g鱼骨粉分散至装有上述200~220mL丝素蛋白溶液的烧杯中,将烧杯水浴加热升温,再加入40~50mL质量分数为40%的乙酸溶液和4~5g胰蛋白酶,保温处理40~50min,得到混合液;(2)将上述混合液过滤,去除滤渣后倒入装有规格为100nm半透膜的漏斗中,过滤后收集漏斗中胶液,得到鱼骨胶原蛋白,将鱼骨胶原蛋白、壳聚糖、纤维素酶混合,加热升温至40~50℃,保温处理30~35min,得到混合凝胶,备用;所述的铸膜液具体制备步骤为:将聚乳酸、醋酸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透明质酸置于水浴锅中,启动搅拌器以400~500r/min的转速开始搅拌,加热升温至40~45℃,搅拌混溶2~3h后,得到铸膜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粘连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为:将脱胶竹纤维用质量分数为85%的醋酸溶液中和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再用清水洗涤,得到粘性纤维,将粘性纤维分散于备用的混合凝胶中,得到混合膜液,将混合膜液注入薄膜成型机中成型,得到基膜,再将基膜置于压膜机中,对基膜浇上铸膜液,压膜收卷得到防粘连膜;所述的丝素蛋白溶液具体制备步骤为:(1)将70~80g竹纤维置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100~130mL质量分数为45%的氢氧化钠溶液、8~10g亚硫酸钠、10~12g焦磷酸钠,将烧杯置于水浴锅中,水浴处理,去除滤液,用无水乙醇洗涤后,收集得到脱胶竹纤维,备用;(2)将20~25g干燥的丝素蛋白分散于200~300mL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升温至40~45℃,保温2~3h,得到分散液,冷却至室温后向分散液中继续滴加90~100mL质量分数为2%的醋酸溶液,得丝素蛋白溶液;所述的混合凝胶具体制备步骤为:(1)取100~120g鱼骨粉分散至装有上述200~220mL丝素蛋白溶液的烧杯中,将烧杯水浴加热升温,再加入40~50mL质量分数为40%的乙酸溶液和4~5g胰蛋白酶,保温处理40~50min,得到混合液;(2)将上述混合液过滤,去除滤渣后倒入装有规格为100nm半透膜的漏斗中,过滤后收集漏斗中胶液,得到鱼骨胶原蛋白,将鱼骨胶原蛋白、壳聚糖、纤维素酶混合,加热升温至40~50℃,保温处理30~35min,得到混合凝胶,备用;所述的铸膜液具体制备步骤为:将聚乳酸、醋酸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玲萍
申请(专利权)人:赵玲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