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采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5118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氨气采集器,包括检测模块和显示模块,还包括采集装置,所述采集装置包括采集管、集气室、出气管、阀门、过滤器和气泵,采集管连接排气管道和集气室,气泵安装在采集管上,过滤器安装在采集管上且位于气泵前;检测模块安装在集气室内,显示模块安装在集气室外,显示模块与检测模块连接,检测模块包括供电模块,传感器模块,总控模块、数据收发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RS485和779MHZ信号进行有线和无线传输,适用于多种场景,实用性高,干扰小;同时采集装置的设置使得检测结果更准确,同时便于氨气采集器的维修安装;采用多级降压电路,适应不同模块电源需求。

Ammonia coll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氨气采集器
本技术涉及无线传感器领域,具体是一种氨气采集器。
技术介绍
人们为了从外界获取信息,必须借助于感觉器官,而单靠人们自身的感觉器官,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以及生产活动中它们的功能就远远不够了。为适应这种情况,就需要传感器。传感器(英文名称:transducer/sensor)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因此可以说,传感器是人类五官的延长,又称之为电五官。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世界开始进入信息时代。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要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而传感器是获取自然和生产领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手段。传感器早已渗透到诸如工业生产、宇宙开发、海洋探测、环境保护、资源调查、医学诊断、生物工程、甚至文物保护等等极其之泛的领域。几乎每一个现代化项目,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由此可见,传感器技术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氨气传感器是传感器的一种,它能检测环境中的氨气浓度,主要用途之一为检测气体排放中氨气残留。在管道口检测,由于排气管道口与空气接触,使得检测准确度不高;而将传感器安装在管道内又不利用安装、维修和更换,同时现有氨气传感器传输信号使用2.4G和433MHz的较多,相应的问题就是同频段干扰太多。779~787MHz是中国新开的免费使用频段,干扰少,传输效果好,但现有技术中还尚无适应779~787MHz传输的氨气传感器。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氨气传感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氨气采集器,其应用时能对排气管道的氨气残留进行准确检测,安装维修方便,同时将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转换成RS485和779MHZ信号并进行无线传输。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氨气采集器,包括检测模块和显示模块,还包括采集装置,所述采集装置包括采集管、集气室、出气管、阀门、过滤器和气泵,所述采集管连接排气管道和集气室,所述气泵安装在采集管上,所述过滤器安装在采集管上且位于气泵前;所述检测模块安装在集气室内,所述显示模块安装在集气室外,显示模块与检测模块连接,检测模块包括供电模块,传感器模块,总控模块、数据收发模块,其中,所述供电模块包括过压保护电路、第一降压电路和第二降压电路,所述第一降压电路输入端连接过压保护电路后与系统电源连接,第一降压电路输出端分别与第二降压电路和传感器模块连接,所述第二降压电路输入端与第一降压电路输出端连接,第二降压电路输出端分别与总控模块、数据收发模块和显示模块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将系统电源电压分别降为其余各模块所需电压并为其余各模块供电;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29至R33,电容C19,二极管D9,三极管Q3和Q4,MOS管Q5,系统电源连接D9负极、R31一端、R32一端、Q5源极,D9正极分别连接R29一端和R30一端,R30另一端连接Q3基极,Q3发射极连接R29另一端后接地,Q3集电极连接R31另一端后连接R33一端,R33另一端连接Q4基极,Q4发射极接地,Q4集电极接R32另一端后接Q5栅极,Q5漏极接C19一端后接第一降压电路输入端;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氨气传感器和转换电路,所述传感器模块输入端与供电模块输出端连接,传感器模块输出端与总控模块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将氨气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进行转换后传输给总控模块;所述总控模块包括处理芯片和程序下载器,所述处理芯片分别与传感器模块、数据收发模块、程序下载器和显示模块连接,所述总控模块对采集系统起处理控制作用,所述处理芯片接收传感器模块输入的信号,处理输出到数据收发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数据收发模块包括RSRS485传输电路和779MHZ无线传输芯片,数据收发模块将处理芯片输出的信号传输给上位机,所述RSRS485传输电路和779MHZ无线传输芯片均与处理芯片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降压电路包括DC/DC芯片U1,电阻R1至R5,电容C1至C7,二极管D1和D2,电感L1,过压保护电路输出端连接D1后分别连接C1一端、R1一端和U1vin引脚,R1另一端连接U1en引脚后连接R2一端,C1和R2另一端均接地,U1ss引脚连接C3后接地,U1boot引脚连接C2后分别连接U1ph引脚、D2负极和L1一端,L1另一端依次连接C5和C6一端后连接R4一端后再接5V输出,U1gnd引脚连接D2正极、C5和C6另一端后接地,U1vsns引脚连接R4另一端后连接R5一端,R5另一端接地,U1comp引脚连接补偿电路。优选地,所述第二降压电路包括DC/DC芯片U5,电阻R27和R28,电容C13、C15和C16,U5引脚1连接C13一端后连接U5引脚2后再接第一降压电路输出端,C13另一端、U5引脚0和引脚3均接地,U5引脚4连接R27一端后分别连接C15一端和C16一端后再接3.3V输出,R27另一端连接R28一端后连接U5引脚5,C16、C15和R28另一端均接地。优选地,所述转换电路包括MAX485芯片U3,U3引脚1和引脚4均与氨气传感器J2和处理芯片U2相连,引脚2、引脚3和引脚4与第一自动控制收发电路连接,引脚5接地,引脚6和引脚7接第一总线电路,U3引脚8接电容C10一端后与接第二降压电路输出端,电容C10另一端接地。优选地,所述RS485传输电路包括MAX485芯片U4,U4引脚1和引脚4分别与处理芯片U2相连,引脚2、引脚3和引脚4与第二自动控制收发电路连接,引脚5接地,引脚6和引脚7接第二总线电路,U4引脚8接电容C14一端后与接第二降压电路输出端,电容C14另一端接地。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使用RS485和779MHZ信号进行传输,适用于多种场景,实用性高,干扰小;同时采集装置的设置使得检测结果更准确,同时便于氨气采集器的维修安装。2、采用多级降压电路,适应不同模块电源需求。3、数据收发模块和显示模块的设置使得采集信号既能无线传输又能实时显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检测模块系统框图。图3为第一降压电路图。图4为第二降压电路图。图5为传感器模块电路图。图6为总控模块示意图。图7为RS485传输电路图。图8为779MHZ无线传输芯片示意图。图9为显示模块示意图。图10为过压保护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氨气采集器,包括检测模块和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集装置,所述采集装置包括采集管、集气室、出气管、阀门、过滤器和气泵,所述采集管连接排气管道和集气室,所述气泵安装在采集管上,所述过滤器安装在采集管上且位于气泵前;所述检测模块安装在集气室内,所述显示模块安装在集气室外,显示模块与检测模块连接,检测模块包括供电模块,传感器模块,总控模块、数据收发模块,其中,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第一降压电路、第二降压电路和过压保护电路,所述第一降压电路输入端连接过压保护电路后与系统电源连接,第一降压电路输出端分别与第二降压电路和传感器模块连接,所述第二降压电路输入端与第一降压电路输出端连接,第二降压电路输出端分别与总控模块、数据收发模块和显示模块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将系统电源电压分别降为其余各模块所需电压并为其余各模块供电;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29至R33,电容C19,二极管D9,三极管Q3和Q4,MOS管Q5,系统电源连接D9负极、R31一端、R32一端、Q5源极,D9正极分别连接R29一端和R30一端,R30另一端连接Q3基极,Q3发射极连接R29另一端后接地,Q3集电极连接R31另一端后连接R33一端,R33另一端连接Q4基极,Q4发射极接地,Q4集电极接R32另一端后接Q5栅极,Q5漏极接C19一端后接第一降压电路输入端;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氨气传感器和转换电路,所述传感器模块输入端与供电模块输出端连接,传感器模块输出端与总控模块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将氨气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进行转换后传输给总控模块;所述总控模块包括处理芯片和程序下载器,所述处理芯片分别与传感器模块、数据收发模块、程序下载器和显示模块连接,所述总控模块对采集系统起处理控制作用,所述处理芯片接收传感器模块输入的信号,处理输出到数据收发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数据收发模块包括RSRS485传输电路和779MHZ无线传输芯片,数据收发模块将处理芯片输出的信号传输给上位机,所述RSRS485传输电路和779MHZ无线传输芯片均与处理芯片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气采集器,包括检测模块和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集装置,所述采集装置包括采集管、集气室、出气管、阀门、过滤器和气泵,所述采集管连接排气管道和集气室,所述气泵安装在采集管上,所述过滤器安装在采集管上且位于气泵前;所述检测模块安装在集气室内,所述显示模块安装在集气室外,显示模块与检测模块连接,检测模块包括供电模块,传感器模块,总控模块、数据收发模块,其中,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第一降压电路、第二降压电路和过压保护电路,所述第一降压电路输入端连接过压保护电路后与系统电源连接,第一降压电路输出端分别与第二降压电路和传感器模块连接,所述第二降压电路输入端与第一降压电路输出端连接,第二降压电路输出端分别与总控模块、数据收发模块和显示模块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将系统电源电压分别降为其余各模块所需电压并为其余各模块供电;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29至R33,电容C19,二极管D9,三极管Q3和Q4,MOS管Q5,系统电源连接D9负极、R31一端、R32一端、Q5源极,D9正极分别连接R29一端和R30一端,R30另一端连接Q3基极,Q3发射极连接R29另一端后接地,Q3集电极连接R31另一端后连接R33一端,R33另一端连接Q4基极,Q4发射极接地,Q4集电极接R32另一端后接Q5栅极,Q5漏极接C19一端后接第一降压电路输入端;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氨气传感器和转换电路,所述传感器模块输入端与供电模块输出端连接,传感器模块输出端与总控模块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将氨气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进行转换后传输给总控模块;所述总控模块包括处理芯片和程序下载器,所述处理芯片分别与传感器模块、数据收发模块、程序下载器和显示模块连接,所述总控模块对采集系统起处理控制作用,所述处理芯片接收传感器模块输入的信号,处理输出到数据收发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数据收发模块包括RSRS485传输电路和779MHZ无线传输芯片,数据收发模块将处理芯片输出的信号传输给上位机,所述RSRS4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传科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鑫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