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灰陶瓷风速取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4999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自清灰陶瓷风速取样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一端平行安装有测量管A2和测量管B2,所述安装座另一端安装有方法兰,所述方法兰与安装座空隙处安装有密封垫,装置为电站锅炉含灰环境下的风量测量提供了完善的解决方案,本取样装置工作稳定、可靠,输出信号准确,反应灵敏,具有防堵、耐磨、低压损、高精度、免维护等优点,保证了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功能,使锅炉配风配煤合理,燃烧稳定,有效降低了排烟温度、飞灰含碳量、煤粉的机械及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提高了锅炉效率,为锅炉燃烧的优化调整提供了有效可信的依据,提高了锅炉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好技术经济效益。

Self-cleaning Ceramic Wind Speed Samp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清灰陶瓷风速取样装置
本技术涉及风速取样
,具体为自清灰陶瓷风速取样装置。
技术介绍
在火力发电厂中,指导司炉合理配风配煤,实现锅炉燃烧优化控制是提高锅炉燃烧效率、降低煤耗、减少烟气排放,使锅炉优化燃烧,并在最佳工况下运行,因此作为锅炉燃烧优化调整重要参数的一次风量,对测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有很高的要求,到目前为止,带粉气流的测量一直是困扰电厂的一大难题,解决带粉气流的测量首先要解决防磨和防堵的问题,随着发电机组容量的不断增大,作为燃煤锅炉主要辅助系统之一的制粉系统,其送粉管路长度也随之大大增加,各送粉管道阻力差也随之增大,并带来诸如管道积粉、入炉一次风量不均以及煤粉堵管等问题,燃煤发电厂锅炉燃烧的稳定性、经济性与一次风进入炉膛的风速和煤粉浓度的大小及均匀性关系密切,煤粉浓度的高低以及各个煤粉燃烧器的风粉均匀性直接影响到炉内燃烧工况的稳定和锅炉的燃烧效率,如果燃烧器的一、二次风及风粉比例偏离正常范围,会导致不完全燃烧,降低锅炉效率,过低的煤粉浓度或断粉会导致锅炉灭火,而过高的浓度会引起送粉管道的堵管现象,一次风管给粉量的不均匀与各管道内风速差异的叠加,可能造成不同燃烧器出口的煤粉浓度和速度严重不均,导致火焰偏斜冲刷炉墙、在靠近炉墙区域局中心还原气体强而产生水冷壁中心高温腐蚀或结焦、热负荷不均匀、烟气侧和蒸汽侧温度偏差、无法优化低NOx运行、飞灰含碳量高等问题,影响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长期运行,容易造成水冷壁局部结焦、过热,甚至导致水冷壁、过热器爆管等事故的发生;目前国内电厂锅炉风粉的取样装置中,应用较多的有机翼式、文丘里式、笛型管式等,其中文丘里式又可分为普通文丘里、双文丘里、多喉径等,笛型管式又可分为阿牛巴、威力巴、超力巴、德尔塔巴等,尽管外形各有不同,但取压孔除分布位置和数量外基本类似,取压孔方向与流向水平的结构装置,当含尘气流流经测量装置时,由于惯性以及蠕动作用,粉尘进入取压孔并逐渐造成堵塞,取压孔方向与流向垂直的结构装置,可以减少粉尘进入,但由于气流速度变化引起差压变化,气体在取压孔根部波动,使粉尘在取压口附近积聚而导致堵塞,在材料选择、结构的合理性等方面没有更加深入地研究,以致于取样管经常堵塞阻断连续测量,取样管磨损消耗降低测量精度,虽然有后续出现了反吹扫防堵的各种方案,诸如:补偿式风压测量防堵吹扫装置、定时或手动吹扫装置等,只解决了所遇到局部问题,而且还增加了各种成本和运营开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自清灰陶瓷风速取样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自清灰陶瓷风速取样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一端平行安装有测量管A2和测量管B2,所述安装座另一端安装有方法兰,所述方法兰与安装座空隙处安装有密封垫;所述方法兰另一端平行安装有测量管A1和测量管B1,所述测量管A1和测量管B1分别与测量管A2和测量管B2贯穿连接;所述测量管A1和测量管B1顶端均连接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顶端安装有套A;所述测量管A1和测量管B1外侧安装有套B,所述套B外端安装有测量组件。优选的,所述测量管A2和测量管B2外侧包裹有陶瓷管。优选的,所述套A外端安装有丝堵。优选的,所述测量管A1和测量管B1中部均连接有接头组件。优选的,所述测量管A1和测量管B1与测量管A2和测量管B2正反向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装置为电站锅炉含灰环境下的风量测量提供了完善的解决方案,本取样装置工作稳定、可靠,输出信号准确,反应灵敏,具有防堵、耐磨、低压损、高精度、免维护等优点,保证了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功能,使锅炉配风配煤合理,燃烧稳定,有效降低了排烟温度、飞灰含碳量、煤粉的机械及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提高了锅炉效率,为锅炉燃烧的优化调整提供了有效可信的依据,提高了锅炉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好技术经济效益。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陶瓷管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装置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丝堵;2、套A;3、测量组件;4、套B;5、进风管;6、测量管A1;7、测量管B1;8、方法兰;9、密封垫;10、安装座;11、陶瓷管;12、测量管A2;13、测量管B2;14、接头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自清灰陶瓷风速取样装置,包括安装座10,安装座10一端平行安装有测量管A212和测量管B213,安装座10另一端安装有方法兰8,方法兰8与安装座10空隙处安装有密封垫9;方法兰8另一端平行安装有测量管A16和测量管B17,测量管A16和测量管B17分别与测量管A212和测量管B213贯穿连接;测量管A16和测量管B17顶端均连接有进风管5,进风管5顶端安装有套A2;测量管A16和测量管B17外侧安装有套B4,套B4外端安装有测量组件3;进一步的,为了增加测量管A212和测量管B213的耐磨性,测量管A212和测量管B213外侧包裹有陶瓷管11。进一步的,套A2外端安装有丝堵1。进一步的,测量管A16和测量管B17中部均连接有接头组件14。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安装装置,测量管A16和测量管B17与测量管A212和测量管B213正反向安装。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基于靠背差压测量原理,装置安装在管道上,其探头插入测量管A16和测量管B17中内,当测量管A16和测量管B17内有气流流动时,迎风面受气流冲击,在此处气流的动能转换成压力能,而在迎面管内压力较高,其压力称为“全压”,背风侧由于不受气流冲压,其管内的压力为风管内的静压力,其压力称为“静压”,全压和静压之差称为差压,其大小与管内风速有关,风速越大,差压越大,风速越小,差压也小;为解决锅炉一次风速测量装置的防磨问题,以防止出现测量装置急剧磨损,使用寿命短以至经常要更换的情况,在总压取压管外设有陶瓷管11,由特殊工艺氧化铝耐磨陶瓷采用1850摄氏度高温烧结而成,使其具有突出的防磨性能,陶瓷管11使用寿命不小于4-5年,且除总压取样管以外,其他全部部件采用不锈钢316SS材料制作;测量管A16和测量管B17为解决锅炉风速、风粉测量装置的防堵问题,测量管A16和测量管B17的取压口优化设计,兼顾高取压效能、防止堵塞和保护静压取压管的作用,进风管5采用多曲迷宫式管路,二次滤室向上倾斜设置,能够在防止粉尘进入测量管A16和测量管B17的同时避免二次滤室的粉尘积累,测量管A16和测量管B17均配有棒式丝堵1,能够借助测量介质的动能进行取压管道的全壁实时清灰,无需反吹扫装置,采用摆锤原理充分吸收检测介质的动能,确保在不同工况下防堵元件都能正常工作。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自清灰陶瓷风速取样装置,包括安装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0)一端平行安装有测量管A2(12)和测量管B2(13),所述安装座(10)另一端安装有方法兰(8),所述方法兰(8)与安装座(10)空隙处安装有密封垫(9);所述方法兰(8)另一端平行安装有测量管A1(6)和测量管B1(7),所述测量管A1(6)和测量管B1(7)分别与测量管A2(12)和测量管B2(13)贯穿连接;所述测量管A1(6)和测量管B1(7)顶端均连接有进风管(5),所述进风管(5)顶端安装有套A(2);所述测量管A1(6)和测量管B1(7)外侧安装有套B(4),所述套B(4)外端安装有测量组件(3)。

【技术特征摘要】
1.自清灰陶瓷风速取样装置,包括安装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0)一端平行安装有测量管A2(12)和测量管B2(13),所述安装座(10)另一端安装有方法兰(8),所述方法兰(8)与安装座(10)空隙处安装有密封垫(9);所述方法兰(8)另一端平行安装有测量管A1(6)和测量管B1(7),所述测量管A1(6)和测量管B1(7)分别与测量管A2(12)和测量管B2(13)贯穿连接;所述测量管A1(6)和测量管B1(7)顶端均连接有进风管(5),所述进风管(5)顶端安装有套A(2);所述测量管A1(6)和测量管B1(7)外侧安装有套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天承新海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