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蒸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74997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蒸汽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蒸汽发生器、控制端;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底座、支架、电机、柔性基板、集热板、支撑件、保温管,支架之间安装柔性基板,柔性基板上分布有由集热板形成集热板阵列面,支撑件末端铰接在柔性基板底部;蒸汽发生器包括水进口、水出口及蒸汽出口,蒸汽发生器的水进口通过供水管道连接保温管的出口,蒸汽发生器的水出口通过回水管道连接保温管的进口,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形成蒸汽发生器和太阳能集热器之间用于传输导热水的循环管路;控制端控制电机驱动支撑件使集热板阵列面在平面、凹面、拱面三种状态之间相互切换。本方案可以灵活控制集热板的形态,最大化的提高发热效率。

Solar Steam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蒸汽系统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蒸汽系统。
技术介绍
太阳能蒸汽系统是利用太阳光将水温加热产生蒸汽。目前市面上最为常见的太阳能热水器分为真空管式和平板式,其中真空管式是由集热管、储水箱及支架等相关零配件组成,把太阳能转换成热能主要依靠真空集热管,利用热水上浮冷水下沉的原理,使水产生微循环而达到所需热水。由于平板式热水器相比于真空管式热水器的优势是热利用效率较高,也就是说在相同时间内,平板式热水器转化的热能是高于真空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平板式热水器的热转化效率,目前有将平板式热水器设计成凹面,提高其聚光作用,然而对于凹面而言,必须时刻保持光线垂直入射才能保证发热功率最大,否则光线会被两侧遮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太阳能蒸汽系统,可以灵活控制集热板的形态,最大化的提高发热效率。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太阳能蒸汽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和蒸汽发生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底座、支架、电机、柔性基板、集热板、支撑件、保温管,所述支架位于底座两侧,支架之间安装柔性基板,柔性基板上表面平行均匀分布若干条形的集热板形,集热板采用刚性材料制成封装盒,“U”形铜管位于封装盒内集热板内,集热板均匀分布形成以集热板为单元的阵列面,所有集热板内的“U”形铜管与保温管连接,所述电机安装在底座,电机连接支撑件,支撑件末端铰接在柔性基板底部;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水进口、水出口及蒸汽出口,蒸汽发生器的水进口通过供水管道连接所述保温管的出口,蒸汽发生器的水出口通过回水管道连接所述保温管的进口,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形成蒸汽发生器和太阳能集热器之间用于传输导热水的循环管路;还包括一个控制端,用于控制电机驱动支撑件使集热板阵列面在平面、凹面、拱面三种状态之间相互切换。进一步的,所述柔性基板上表面镀有一层反光层,反光层可以将更多的光线反射到集热板上,从而提高其接受光照的强度。进一步的,所述柔性基板两端铰接在支架上。进一步的,所述集热板内有且仅有一根“U”形铜管,采用单根“U”形铜管可以最大化的缩小集热板的宽度,从而使得集热板阵列面在发生形变时不会折断内部的“U”形铜管。和传统的太阳能蒸汽系统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使用柔性基板承载集热板,而不使用传统的固定平板式集热板或端面为C形的凹陷式集热板,从而使得其接受光照始终保持最大化,相比于平板式本方案接受的光照强度更强,相比于凹陷式,本方案不会受到侧面挡光;工作时,当光线直射时控制电机使柔性基板内凹,增强聚光作用,当光线偏转以后控制电机是柔性基板处于平面或拱面,从而避免了光线的遮挡,有利于增强发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光线偏转以后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光线垂直入射下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单个集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如图1-3所示,一种太阳能蒸汽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和蒸汽发生器;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底座1、支架2、电机3、柔性基板4、集热板5、支撑件8、保温管9,支架2位于底座1两侧,优选的,支架2与底座1之间形成‘V’形结构,支架2本身可以选择为固定在底座1两侧各两根的金属柱或两块金属板;支架2之间安装柔性基板4,柔性基板4上表面平行均匀分布若干条形的集热板5,集热板5均匀分布形成集热板5阵列面,形成以集热板5为单元的阵列面,柔性基板4采用弹性较大的PVC材料制成,所有集热板5内的“U”形铜管与保温管9连接,为了应对基板4变形形成的集热板5单元阵列变形,保温管9优选使用柔性管。电机3安装在底座1,电机3连接支撑件8用于驱动支撑件8上升或下降,支撑件8末端铰接在柔性基板4底部;蒸汽发生器包括水进口、水出口及蒸汽出口,蒸汽发生器的水进口通过供水管道连接保温管9的出口,蒸汽发生器的水出口通过回水管道连接保温管9的进口,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形成蒸汽发生器和太阳能集热器之间用于传输导热水的循环管路;还包括一个控制端,用于控制电机3驱动支撑件8使集热板5阵列面在平面、凹面、拱面三种状态之间相互切换,其中图1-3分别为平面、凹面、拱面的结构示意图。更为具体的,柔性基板4上表面镀有一层反光层,柔性基板4两端铰接在支架2上,支架2上各固定一根转轴6,柔性基板4两端铰接在该转轴6上。同时,如图4所示,集热板5采用刚性材料制成封装盒,“U”形铜管位于封装盒内集热板5内,有且仅有一根“U”形铜管,保证集热板5阵列面在变化过程中“U”形铜管不会发生折断的现象,同时采用刚性材料制成封装盒可以改善柔性基板4是可塑性,使得柔性基板4在被顶起时仅以平面、曲面的形式,而不是局部凸起或凹陷。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和蒸汽发生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底座(1)、支架(2)、电机(3)、柔性基板(4)、集热板(5)、支撑件(8)、保温管(9),所述支架(2)位于底座(1)两侧,支架(2)之间安装柔性基板(4),柔性基板(4)上表面平行均匀分布若干条形的集热板(5),所述集热板(5)采用刚性材料制成封装盒,“U”形铜管位于封装盒内;集热板(5)均匀分布形成以集热板(5)为单元的阵列面,所有集热板(5)内的“U”形铜管与保温管(9)连接,所述电机(3)安装在底座(1),电机(3)连接支撑件(8),支撑件(8)末端铰接在柔性基板(4)底部;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水进口、水出口及蒸汽出口,蒸汽发生器的水进口通过供水管道连接所述保温管(9)的出口,蒸汽发生器的水出口通过回水管道连接所述保温管(9)的进口,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形成蒸汽发生器和太阳能集热器之间用于传输导热水的循环管路;还包括一个控制端,用于控制电机(3)驱动支撑件(8)使集热板(5)阵列面在平面、凹面、拱面三种状态之间相互切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和蒸汽发生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底座(1)、支架(2)、电机(3)、柔性基板(4)、集热板(5)、支撑件(8)、保温管(9),所述支架(2)位于底座(1)两侧,支架(2)之间安装柔性基板(4),柔性基板(4)上表面平行均匀分布若干条形的集热板(5),所述集热板(5)采用刚性材料制成封装盒,“U”形铜管位于封装盒内;集热板(5)均匀分布形成以集热板(5)为单元的阵列面,所有集热板(5)内的“U”形铜管与保温管(9)连接,所述电机(3)安装在底座(1),电机(3)连接支撑件(8),支撑件(8)末端铰接在柔性基板(4)底部;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水进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逸锋谢继思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尚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西藏,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