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芯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4452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芯取机,包括上料架,所述上料架的右侧顶端固定安装有夹持装置,且夹持装置的右侧设置有加工箱,所述加工箱的内部左侧连接有固定装置,所述加工箱的右侧表面固定有控制按钮,所述加工箱的右侧设置有下料架,且下料架的左侧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刮板,所述上料架、加工箱和下料架的底端皆均匀固定有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夹持装置,通过螺杆的旋转能够适应不同尺寸不同大小的材料,拆卸装置便于拆卸更换滚轮,当材料需要芯取时,通过固定装置使取芯材料在芯取时位置不会发生偏差,材料移动时橡胶刮板能够自动刮除材料表面的水,实现了自动化操作。

An Automatic Cor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芯取机
本技术涉及芯取机
,具体为一种自动芯取机。
技术介绍
光元部的镜片加工流程一般有以下几个工程:铣磨、精磨(砂挂)、抛光(研磨)、洗净、磨边(芯取)、镀膜(蒸着)、胶合(粘合)众所周知,磨边(芯取)机,具有粗磨、精磨、抛光一次完成的特点,适用于磨削不同尺寸和厚度的金属带的斜面,直边,配套装有磨轮和备用,该磨轮具有寿命长、成形规则、效率高等优点。现有的芯取机的夹持装置夹持不够紧致,使得取芯材料不能够被夹紧而偏移位置,有的芯取机固定装置固定夹持较紧,会使得需要夹持的取芯材料发生损坏,同时取芯材料需要芯取时,没有固定装置,使取芯材料在芯取时位置发生偏差,导致取芯材料磨边位置偏差,材料作废,此外芯取材料芯取时会喷水清理材料表面,而芯取材料下料时需要人工清理材料表面的水,增加了人力成本,没有实现自动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芯取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芯取机的夹持装置夹持不稳定、材料芯取时没有固定装置和材料上的水需要人工清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芯取机,包括上料架,所述上料架的右侧顶端固定安装有夹持装置,且夹持装置的右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芯取机,包括上料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架(1)的右侧顶端固定安装有夹持装置(2),且夹持装置(2)的右侧设置有加工箱(4),所述加工箱(4)的内部左侧连接有固定装置(3),所述加工箱(4)的右侧表面固定有控制按钮(5),所述加工箱(4)的右侧设置有下料架(8),且下料架(8)的左侧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架(6),所述支架(6)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刮板(7),所述上料架(1)、加工箱(4)和下料架(8)的底端皆均匀固定有支撑杆(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芯取机,包括上料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架(1)的右侧顶端固定安装有夹持装置(2),且夹持装置(2)的右侧设置有加工箱(4),所述加工箱(4)的内部左侧连接有固定装置(3),所述加工箱(4)的右侧表面固定有控制按钮(5),所述加工箱(4)的右侧设置有下料架(8),且下料架(8)的左侧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架(6),所述支架(6)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刮板(7),所述上料架(1)、加工箱(4)和下料架(8)的底端皆均匀固定有支撑杆(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芯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2)包括螺杆(201)、第一套筒(202)、第一固定块(203)、第二固定块(204)、滚轮(205)、连接杆(206)和拆卸装置(207),所述螺杆(201)的底端两侧活动连接有第一套筒(202),所述螺杆(201)的底端固定有第一固定块(203),所述第一固定块(203)的底端两侧皆设置有拆卸装置(207),所述第一固定块(203)的底端连接有第二固定块(204),所述第二固定块(20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206),且连接杆(206)的背面铰接有滚轮(2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芯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装置(207)包括挡块(2071)、第一移动杆(2072)、第二套筒(2073)、拉杆(2074)和第一弹簧(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际明
申请(专利权)人:信阳市图展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