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流管分离器以及空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4270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流管分离器以及空滤器,包括:中间管;设置在所述中间管外的外管;以及固定在所述中间管的末端,位于所述外管与所述中间管之间的区域的导流叶片。空气经过进气口的导流叶片产生旋转进入外管,旋转后空气中的灰尘获得离心力开始沿外管内壁旋转前进,最终排出外管。而分离后的空气会180°折返沿中心管进入下一级,从而达到分离灰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由于将导流叶片设置在中间管的末端,因此,从导流叶片出来的空气离心力最大,从而提高了分离能力最强,大幅度提高了空滤器的粗滤效率及容灰量,有效延长空滤器的保养周期。

A cyclone separator and an air 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流管分离器以及空滤器
本技术涉及空滤器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旋流管分离器以及空滤器。
技术介绍
目前,旋流管分离器由于导流叶片设置在进风口处,当逆流式旋流管横置布置时,在灰尘重力的作用下,导致灰尘离心力随着行程的增加离心力减小,灰尘距离外管排灰口的行程越长,其最后获得的离心力越小,最终造成灰尘无法从外管排尘口处排出,进而无法有效分离灰尘旋流管分离器结构的空滤器排灰不畅导致粗滤效率低,空气滤芯保养周期短。因此,如何提高粗滤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粗滤效率,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流管分离器以及空滤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流管分离器,包括:中间管;设置在所述中间管外的外管;以及固定在所述中间管的末端,位于所述外管与所述中间管之间的区域的导流叶片。优选地,在上述旋流管分离器中,所述导流叶片的末端与所述中间管的末端平齐。优选地,在上述旋流管分离器中,所述中间管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挡板。优选地,在上述旋流管分离器中,所述外管包括包围在中间管外周的直管段,和自所述直管段向中间延伸的收缩段。优选地,在上述旋流管分离器中,所述收缩段设置有第二挡板。一种空滤器,包括上隔板、下隔板和位于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之间的旋流管分离器,所述旋流管分离器为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旋流管分离器。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空气经过进气口的导流叶片产生旋转进入外管,旋转后空气中的灰尘获得离心力开始沿外管内壁旋转前进,最终排出外管。而分离后的空气会180°折返沿中心管进入下一级,从而达到分离灰尘的目的。本技术的由于将导流叶片设置在中间管的末端,因此,从导流叶片出来的空气离心力最大,从而提高了分离能力最强,大幅度提高了空滤器的粗滤效率及容灰量,有效延长空滤器的保养周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旋流管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空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0为旋流管分离器、200为空滤器、101为中间管、1011为第一挡板、102为外管、1021为第二挡板、1022为直管段、1023为收缩段、103为导流叶片、201为上隔板、202为下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为此,本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旋流管分离器,以提高粗滤效率。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旋流管分离器100,包括:中间管101;设置在所述中间管101外的外管;以及固定在所述中间管101的末端,位于所述外管与所述中间管101之间的区域的导流叶片103。空气经过进气口的导流叶片103产生旋转进入外管,旋转后空气中的灰尘获得离心力开始沿外管内壁旋转前进,最终排出外管。而分离后的空气会180°折返沿中心管进入下一级,从而达到分离灰尘的目的。本技术的由于将导流叶片103设置在中间管101的末端,因此,从导流叶片103出来的空气离心力最大,从而提高了分离能力最强,大幅度提高了空滤器200的粗滤效率及容灰量,有效延长空滤器200的保养周期。上述导流叶片103只要靠近中间管101的末端设置均能够达到提高分离能力的目的,进一步,为了方便安装,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叶片103的末端与所述中间管101的末端平齐。由于该旋流管分离器100设置在空滤器200的上隔板201和下隔板202之间,为了方便固定该旋流管分离器100,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中间管10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挡板1011。通过设置第一挡板1011与空滤器200的上隔板201相抵接。进一步的,外管上设置有第二挡板1021,该第二挡板1021用于空滤器200上的下隔板202相抵接。在第一挡板1011和第二挡板1021的抵接作用下,该旋流管分离器100能够稳定的固定在空滤器200上。为了优化上述方案,所述外管包括包围在中间管101外周的直管段1022,和自所述直管段1022向中间延伸的收缩段1023。其中,上述第二挡板1021设置在收缩段1023。收缩段1023的设置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旋流管分离器100的分离效果。一种空滤器200,包括上隔板201、下隔板202和位于所述上隔板201和所述下隔板202之间的旋流管分离器100,所述旋流管分离器100为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旋流管分离器100。由于上述旋流管分离器100具有以上有益效果,包括该旋流管分离器100的空滤器200具有相应的效果,此处不再赘述。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流管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管;设置在所述中间管外的外管;以及固定在所述中间管的末端,位于所述外管与所述中间管之间的区域的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的末端与所述中间管的末端平齐;所述中间管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外管包括包围在中间管外周的直管段,和自所述直管段向中间延伸的收缩段;所述收缩段设置有第二挡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流管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管;设置在所述中间管外的外管;以及固定在所述中间管的末端,位于所述外管与所述中间管之间的区域的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的末端与所述中间管的末端平齐;所述中间管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外管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杰汤志军孙德亮于盛通王宗国管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