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水带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4235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消防水带转向装置,包括两个环形的支撑圈,两个所述支撑圈之间均布设置若干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中部设置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所述支撑杆中部向内设置的横杆,所述横杆的端部设置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两端设置喇叭状的延长板,所述固定环的内侧面设置截面为T型的旋转槽,所述旋转槽内设置与所述旋转槽契合的旋转滑块,所述旋转滑块上在所述固定环的内侧设置旋转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正在消防作业的水带进行保护,避免水带在转向处与墙壁摩擦导致水带破裂,且能够一定程度上防止充满压力的水带随意误动,保证消防作业的安全性。

A Steering Device for Fire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防水带转向装置
本技术涉及消防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消防水带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消防水带以橡胶为内衬,外表面包裹着亚麻编织物,先进的消防水带则用聚氨酯等聚合材料制成,消防水带的两头都有金属接头,可以接上另一根水带以延长距离或是接上喷嘴以增大液体喷射压力,消防水带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强大的动力,一般需要几人配合扶持消防水带使用,如果配合使用不当,反而容易造成事故。特备是现在的楼道内环境复杂,水带在使用时需要转向,若水带在转向时与墙壁或其它物体的棱角相互摩擦就容易导致水带破裂,影响消防水带的使用,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对消防水带进行保护的转向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消防水带转向装置,可以对正在消防作业的水带进行保护,避免水带在转向处与墙壁摩擦导致水带破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消防水带转向装置,包括两个环形的支撑圈,两个所述支撑圈之间均布设置若干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中部设置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所述支撑杆中部向内设置的横杆,所述横杆的端部设置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两端设置喇叭状的延长板,所述固定环的内侧面设置截面为T型的旋转槽,所述旋转槽内设置与所述旋转槽契合的旋转滑块,所述旋转滑块上在所述固定环的内侧设置旋转环。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圈的下部设置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下表面两端设置万向轮,所述基座上表面对应所述支撑圈设置卡槽。进一步的,其中一根支撑杆的中部外侧设置扶正机构,所述扶正机构包括所述支撑杆外侧竖向设置的立柱,所述立柱两端各向外设置两个夹臂,位于同一端部的两个夹臂水平设置且夹角大于或等于九十度。进一步的,所述夹臂的内侧面设置橡胶减震片,所述橡胶减震片表面设置增加摩擦力的纹路。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环外侧设置U型板,所述横杆端部对应所述U型板设置一字板,所述U型板和一字板上设置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固定螺栓。本技术提供的消防水带转向装置,包括两个环形的支撑圈,两个支撑圈之间均布设置若干个支撑杆,支撑杆中部设置转向机构;转向机构包括支撑杆中部向内设置的横杆,横杆的端部设置固定环,固定环的两端设置喇叭状的延长板,固定环的内侧面设置截面为T型的旋转槽,旋转槽内设置与旋转槽契合的旋转滑块,旋转滑块上在固定环的内侧设置旋转环。水带从转向机构内穿过,即从固定环和固定环两端设置的延长板内穿过,延长板为喇叭状,可以提供水带一个转向的弧度,使得水带不会与墙壁的棱角接触且不会因为转向而折叠,对水带提供保护。支撑圈和支撑杆组成一个筒状结构,其与喇叭状的延长板配合,可以实现该装置的旋转,利于在拐角处调整位置。支撑杆优选设置三个以上,更加坚固,而设置有横杆的支撑杆优选一个以上。固定环内侧的旋转槽通过旋转滑块来设置旋转环,因为水带在铺设时可以能有一定的旋转,在注水后撑开会旋转调整位置,这样水带注水后的旋转会带动旋转环转动,却不会引起整个装置的转动,保护操作该装置的使用者,同时避免装置出现较大动作破坏周围物体或伤害到别人。支撑圈的下部设置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基座,基座的下表面两端设置万向轮,基座上表面对应支撑圈设置卡槽。移动机构用来移动该装置,使用时需要将水带的头部从固定环穿过去,然后将该装置移动至墙壁拐角处来使用。对该装置移动时需要两个移动机构,即每个支撑圈下方都需要设置一个移动机构,将支撑圈下部卡入卡槽内,便可以推动装置移动。其中一根支撑杆的中部外侧设置扶正机构,扶正机构包括支撑杆外侧竖向设置的立柱,立柱两端各向外设置两个夹臂,位于同一端部的两个夹臂水平设置且夹角大于或等于九十度。扶正机构是在使用时卡在墙壁拐角处的,避免水带的冲击力带动装置移动,且对墙壁的拐角进行保护,避免支撑杆对墙壁造成挤压损坏。立柱竖向设置在支撑杆中部,该支撑杆选择位于整个装置中部一侧的支撑杆,这样装置的侧面与墙壁拐角接触时可以将墙壁的拐角卡入两个夹臂之间,一方面对拐角进行保护,另一方面避免支撑杆直接与拐角接触导致装置不稳定而发生滑动。两个夹臂水平夹角大于等于九十度,是因为常规建筑拐角都是九十度,而只有大于或等于这个角度采用卡入并使用。夹臂的内侧面设置橡胶减震片,橡胶减震片表面设置增加摩擦力的纹路。橡胶减震片是为了避免夹臂与拐角墙壁直接接触导致硬接触造成损坏,对拐角以及夹臂进行保护。同时橡胶减震片摩擦力较大,再配合增加摩擦力的纹路,使得扶正机构与墙壁的粘合力更大,使用时扶正机构不会轻易与墙壁拐角脱离,保证装置的稳定性。固定环外侧设置U型板,横杆端部对应U型板设置一字板,U型板和一字板上设置螺纹孔,螺纹孔内设置固定螺栓。通过该机构使得固定环可以从整个装置上取下来,这样如果起火的地方很远,就需要缩短水带与墙壁拐角的距离,可以将固定环从横杆端部的一字板上取下,直接将固定环与墙壁拐角接触,可以增加水带端部能够抵达的距离。本技术可以对正在消防作业的水带进行保护,避免水带在转向处与墙壁摩擦导致水带破裂,且能够一定程度上防止充满压力的水带随意误动,保证消防作业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消防水带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杆为四个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环内设置旋转环的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扶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夹臂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横杆与固定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1-6,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防水带转向装置,包括两个环形的支撑圈1,两个所述支撑圈1之间均布设置若干个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中部设置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所述支撑杆2中部向内设置的横杆4,所述横杆4的端部设置固定环5,所述固定环5的两端设置喇叭状的延长板3,所述固定环5的内侧面设置截面为T型的旋转槽9,所述旋转槽9内设置与所述旋转槽9契合的旋转滑块10,所述旋转滑块10上在所述固定环5的内侧设置旋转环11。所述支撑圈1的下部设置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基座7,所述基座7的下表面两端设置万向轮8,所述基座7上表面对应所述支撑圈1设置卡槽6。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其中一根支撑杆2的中部外侧设置扶正机构,所述扶正机构包括所述支撑杆2外侧竖向设置的立柱13,所述立柱13两端各向外设置两个夹臂12,位于同一端部的两个夹臂12水平设置且夹角大于或等于九十度。所述夹臂12的内侧面设置橡胶减震片14,所述橡胶减震片14表面设置增加摩擦力的纹路。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固定环5外侧设置U型板16,所述横杆4端部对应所述U型板16设置一字板15,所述U型板16和一字板15上设置螺纹孔17,所述螺纹孔17内设置固定螺栓18。本技术的使用方法是:将水带从固定环内穿过,然后通过移动机构将该装置移动至拐角处,将移动机构取出,然后使得扶正机构对准墙壁的拐角,并将夹臂贴紧在墙壁上,然后打开阀门便可以喷水消防,水带在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防水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环形的支撑圈,两个所述支撑圈之间均布设置若干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中部设置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所述支撑杆中部向内设置的横杆,所述横杆的端部设置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两端设置喇叭状的延长板,所述固定环的内侧面设置截面为T型的旋转槽,所述旋转槽内设置与所述旋转槽契合的旋转滑块,所述旋转滑块上在所述固定环的内侧设置旋转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防水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环形的支撑圈,两个所述支撑圈之间均布设置若干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中部设置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所述支撑杆中部向内设置的横杆,所述横杆的端部设置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两端设置喇叭状的延长板,所述固定环的内侧面设置截面为T型的旋转槽,所述旋转槽内设置与所述旋转槽契合的旋转滑块,所述旋转滑块上在所述固定环的内侧设置旋转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水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圈的下部设置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下表面两端设置万向轮,所述基座上表面对应所述支撑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世榜黄荣杰郭爱玲李艳辉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