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桂轩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向人体施加刺激效应的一次性火针针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4197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向人体施加刺激效应的一次性火针针组,其中包括用于向人体四肢施加刺激效应的第一针、用于向人体下腹部施加刺激效应的第二针、用于向人体头皮施加刺激效应的第三针以及用于向人体面部施加刺激效应的第四针,其中第一针、第二针、第三针和第四针均包括供持拿的带有针尾顶环的隔热针柄、用于刺入人体施加刺激效应的针尖和用于连接所述隔热针柄和所述针尖的针体。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火针针组具有多种针型设计,使得患者在家也可以开展治疗,经济方便。此外,由于该火针针组的一次性设计,从而符合当代关于介入式医疗器械需为一次性使用的潮流。

A disposable fire needle group for stimulating human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向人体施加刺激效应的一次性火针针组
本技术涉及中医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向人体施加刺激效应的一次性火针针组。
技术介绍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也是一种广受欢迎的传统疗法,它主要是通过由医师利用针具对人体的穴位所造成的针感来刺激经络,从而达到保健身体、调整体质的功效。针灸用的火针针具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被人们加以使用并予以记载。在《灵枢》中就记载了关于针、关于灸以及刺络放血等方法,而在针刺方法中,又有“九针”等。进一步在《黄帝内经》中也记载了“燔针”和“淬刺”等针具。然而,由于古代的金属材质不强,故用于针灸的针具又粗又长,对人体损伤大且病人痛感强烈,因此该疗法少用不用,几至失传。进入现代以来,随着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火针针灸对各种亚健康疾病的特殊疗效使其复以提倡,进入了新的高速发展期,各种针灸的治疗方法更是层出不穷。然而,目前已有的针灸用的针具大多是沿用之前的针型设计,对病症的适应面狭窄,这从治疗器具的意义上制约了针灸医学的发展;进一步,目前的针灸用针具都是由针灸医师根据自身手法习惯定制化设计为主,针具都设计为多次重复使用。这带来了以下不便:针灸治疗需到专门的针灸诊所进行,不利于针灸医学的广泛推广;其次,对于多次重复使用的针具可能会存在因消毒不合格导致病人间交叉感染的问题,不符合当代关于侵入式医疗器械需为一次性使用的潮流。为此,非常有必要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火针针组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描述的种种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向人体施加刺激效应的一次性火针针组,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描述的种种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向人体施加刺激效应的一次性火针针组,其包括用于向人体四肢施加刺激效应的第一针、用于向人体下腹部施加刺激效应的第二针、用于向人体头皮或上脑部施加刺激效应的第三针以及用于向人体面部施加刺激效应的第四针,其中第一针、第二针、第三针和第四针均包括供持拿的带有针尾顶环的隔热针柄、用于刺入人体施加刺激效应的针尖和用于连接所述隔热针柄和所述针尖的针体,其中所述第一针的针柄长度为40-50毫米,针尖是长度为8-10毫米、大头直径为0.6毫米的锥体,针体的长度为28-32毫米;所述第二针的针柄长度为40-50毫米,针尖是长度为7-9毫米、大头直径为0.5毫米的锥体,针体的长度为26-30毫米;所述第三针的针柄长度为38-42毫米,针尖是长度为5-7毫米、大头直径为0.45毫米的锥体、针体的长度为23-25毫米;所述第四针的针柄长度为38-42毫米、针尖是长度为4-6毫米、大头直径为0.4毫米的锥体、针体的长度为16-18毫米。根据本技术的用于向人体施加刺激效应的一次性火针针组,其中包含了常用针灸部位的针灸用针,并且将各个针灸部位的针灸用针的针型设计进行了标准化设计,从而有利于大批量的工业化生产制作和销售推广。进一步,针对不同的针灸部位的不同刺激量,本新型的专利技术人结合其自身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家传的火针疗法,并博采众家之长,最终形成了该针组中的每根针的针型设计,经过临床治疗检验,疗效确切且病人痛苦较小,在家也可以开展治疗,经济方便。此外,由于该火针针组的一次性设计,从而符合当代关于侵入式医疗器械需为一次性使用的潮流。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针的针柄长度为45毫米、针尖的长度为9毫米。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针的针柄长度为45毫米、针尖的长度为8毫米。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针的针柄长度为40毫米、针尖的长度为6毫米。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四针的针柄长度为40毫米、针尖的长度为5毫米。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热针柄被构造为紧密螺旋缠绕的铜丝层。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用于向人体施加刺激效应的一次性火针针组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图1中的火针针组中的一根针的施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针2.第二针3.第三针4.第四针11、21、31、41.针柄12、22、32、42.针体13、23、33、43.针尖A.施针持拿面B.标记区域C.施针部位具体实施方式现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所公开的装置的示意性方案。尽管提供附图是为了呈现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但附图不必按具体实施方案的尺寸绘制,并且某些特征可被放大、移除或局剖以更好地示出和解释本技术的公开内容。附图中的部分构件可在不影响技术效果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位置调整。在说明书中出现的短语“在附图中”或类似用语不必参考所有附图或示例。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内”、“外”、“上方”、“下方”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正常看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除另有指明,本说明书所述方向性术语基本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一个”、“第二”、“第二个”及其类似术语,在本技术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它部件进行区分。临床实践及现代医学研究均表明,火针疗法的特点是将针体加热后,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或部位,其治病机理在于温热,人身之气血喜温而恶寒,温则流而通之。火针疗法借助火力,激发经气,调节脏腑,使气血调和,经络通畅。对于火针疗法的实验室研究表明,火针可改善甲皱微循环,红外热像图反映出火针治疗后病变部位的温度会明显提高。对于火针的针型设计而言,通常需要统筹考虑多方面的因素:1.施加刺激效应的量,针对不同的部位刺激效应的施加量是不同的;2.针具的传热效果,针具的传热过度,容易灼伤或灼疼患者,导致患者的恐惧情绪;传热不够,则会导致疗效不确切;3.针具本身机械性能,针具的机械性能差会过于容易弯曲而不能刺进皮肤,对火针使用者的要求过高,不具备实际的使用价值;4.针具的刺入性,针具的刺入性能应使得针尖能到达医师期望到达的深度和部位。本专利技术人正是在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统筹考虑以上种种因素,特提出如下的一次性火针针组的针型设计。在图1中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用于向人体施加刺激效应的一次性火针针组,其包括用于向人体四肢施加刺激效应的第一针1、用于向人体下腹部施加刺激效应的第二针2、用于向人体头皮或上脑部施加刺激效应的第三针3以及用于向人体面部施加刺激效应的第四针4。如图1所示,其中第一针1、第二针2、第三针3和第四针4均包括供持拿的带有针尾顶环的隔热针柄、用于刺入人体施加刺激效应的针尖和用于连接隔热针柄和针尖的针体。在本技术中,作为示例,其中针体和针尖均由钨基硬质合金制成,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金属材料例如优质不锈钢或者钨锰合金等。具体来说,在本技术中,第一针1是用于向人体四肢施加刺激效应的火针,其可以例如但不限于临床用于治疗四肢上出现的压疮等皮肤病。在这里,该第一针1的针柄11为长度为40-50毫米的由紧密螺旋缠绕的铜丝层所制成的大体圆柱体,当然也可以想到是将针柄设计为棱柱体等,只有不妨碍医师的持拿并且能满足隔热效果即可。在这里,针柄的长度最优选地设计为45毫米。在此将针柄设计长的部分原因在于该用于人体四肢的火针因所需的刺激量较大,往往会被医师加热到高的温度,例如但不限于200-800摄氏度,这对针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向人体施加刺激效应的一次性火针针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向人体四肢施加刺激效应的第一针、用于向人体下腹部施加刺激效应的第二针、用于向人体头皮施加刺激效应的第三针以及用于向人体面部施加刺激效应的第四针,其中第一针、第二针、第三针和第四针均包括供持拿的带有针尾顶环的隔热针柄、用于刺入人体施加刺激效应的针尖和用于连接所述隔热针柄和所述针尖的针体,其中所述第一针的针柄长度为40‑50毫米,针尖是长度为8‑10毫米、大头直径为0.6毫米的锥体,针体的长度为28‑32毫米;所述第二针的针柄长度为40‑50毫米,针尖是长度为7‑9毫米、大头直径为0.5毫米的锥体,针体的长度为26‑30毫米;所述第三针的针柄长度为38‑42毫米,针尖是长度为5‑7毫米、大头直径为0.45毫米的锥体、针体的长度为23‑25毫米;所述第四针的针柄长度为38‑42毫米、针尖是长度为4‑6毫米、大头直径为0.4毫米的锥体、针体的长度为16‑18毫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向人体施加刺激效应的一次性火针针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向人体四肢施加刺激效应的第一针、用于向人体下腹部施加刺激效应的第二针、用于向人体头皮施加刺激效应的第三针以及用于向人体面部施加刺激效应的第四针,其中第一针、第二针、第三针和第四针均包括供持拿的带有针尾顶环的隔热针柄、用于刺入人体施加刺激效应的针尖和用于连接所述隔热针柄和所述针尖的针体,其中所述第一针的针柄长度为40-50毫米,针尖是长度为8-10毫米、大头直径为0.6毫米的锥体,针体的长度为28-32毫米;所述第二针的针柄长度为40-50毫米,针尖是长度为7-9毫米、大头直径为0.5毫米的锥体,针体的长度为26-30毫米;所述第三针的针柄长度为38-42毫米,针尖是长度为5-7毫米、大头直径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林
申请(专利权)人:刘桂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