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部针灸推拿护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0444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部针灸推拿护板,包括主板体、第一限位螺栓、第一支腿和固定环,所述主板体为长方体框架结构,且主板体内部居中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竖直焊接有两组滑杆,两组所述滑杆呈对称分布设置,顶端与主板体的顶端内壁贴合,底端与主板体的底端内部贴合,所述滑杆上滑动安装有滑板,所述主板体在两端侧壁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共对称开设有两组,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第一支腿,所述第一支腿为长方体板状结构,两组所述滑槽旁侧在主板体端面上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共开设有四组,且收纳槽内部铰接有第二支腿。该背部针灸推拿护板,结构合理,具有操作便捷,使用舒适性高,实用性强等特点,可广泛使用。

A Back Acupuncture Massage Protective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部针灸推拿护板
本技术属于针灸
,具体涉及一种背部针灸推拿护板。
技术介绍
针灸和推拿属养生治病之道。针、灸有别,针法指在体表的腧穴上进行针刺、叩击、放血等操作,灸则指用艾绒做成艾柱、艾条或艾绒装入温灸器中,点燃后熏灼皮肤的一定穴位,进行温热刺激,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然而现有的背部针灸推拿护板大多是病人背在身后,而病人都是脱完衣服再进行针灸治疗,所以长时间背着推拿护板对于身体皮肤会造成不适,而不背着推拿护板,推拿护板又没法固定,需要在推拿护板上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部针灸推拿护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背部针灸推拿护板,包括主板体、第一限位螺栓、第一支腿和固定环,所述主板体为长方体框架结构,且主板体内部居中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竖直焊接有两组滑杆,两组所述滑杆呈对称分布设置,顶端与主板体的顶端内壁贴合,底端与主板体的底端内部贴合,所述滑杆上滑动安装有滑板,所述主板体在两端侧壁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共对称开设有两组,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第一支腿,所述第一支腿为长方体板状结构,两组所述滑槽旁侧在主板体端面上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共开设有四组,且收纳槽内部铰接有第二支腿。优选的,所述收纳槽在主板体的端面上共对称分布开设有四组,所述第二支腿包括外杆和内杆,所述外杆的外壁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呈一字排开分布设置,所述外杆内部滑动连接有内杆。优选的,所述内杆的外壁上设置有限位扣,所述限位扣与限位孔朝向同一面,所述限位扣底端伸入至内杆内部并与弹簧固定相连。优选的,所述滑板为长方体板状结构,且两端侧壁上均固定焊接有固定环,且滑动套设在滑杆外壁上,所述固定环上安装有第二限位螺栓。优选的,所述主板体的两端侧壁外端横向安装有第一限位螺栓,所述第一限位螺栓一端伸入至滑槽内部。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背部针灸推拿护板,通过第一支腿的设置,将主板体竖直支撑住,通过第二支腿的设置,可将主板体水平支撑住,通过拧紧螺栓即可固定,操作便捷,易实现,无需将主板体背在后背上,也可以使用于坐、躺等姿势,有效提升使用舒适度,使用范围广,该背部针灸推拿护板,结构合理,具有操作便捷,使用舒适性高,实用性强等特点,可广泛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板体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支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滑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板体、2第一限位螺栓、3滑杆、4滑板、5通孔、6第一支腿、7第二支腿、8滑槽、9收纳槽、10限位孔、11外杆、12限位扣、13内杆、14固定环、15第二限位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背部针灸推拿护板,包括主板体1、第一限位螺栓2、第一支腿6和固定环14,所述主板体1为长方体框架结构,且主板体1内部居中开设有通孔5,所述通孔5的内部竖直焊接有两组滑杆3,两组所述滑杆3呈对称分布设置,顶端与主板体1的顶端内壁贴合,底端与主板体1的底端内部贴合,所述滑杆3上滑动安装有滑板4,所述主板体1在两端侧壁内部开设有滑槽8,所述滑槽8共对称开设有两组,所述滑槽8内部滑动连接第一支腿6,所述第一支腿6为长方体板状结构,两组所述滑槽8旁侧在主板体1端面上开设有收纳槽9,所述收纳槽9共开设有四组,且收纳槽9内部铰接有第二支腿7,通过第一支腿6的设置,将主板体1竖直支撑住,通过第二支腿7的设置,可将主板体1水平支撑住,固定简单,操作便捷,易实现。具体的,所述收纳槽9在主板体1的端面上共对称分布开设有四组,所述第二支腿7包括外杆11和内杆13,所述外杆11的外壁上开设有限位孔10,所述限位孔10呈一字排开分布设置,所述外杆11内部滑动连接有内杆13,将内杆13沿着外杆11内部滑出,当限位扣12与限位孔10位置平齐时,限位扣12受到弹簧的弹力弹出,卡接在限位孔10内部,内杆13与外杆11固定。具体的,所述内杆13的外壁上设置有限位扣12,所述限位扣12与限位孔10朝向同一面,所述限位扣12底端伸入至内杆13内部并与弹簧固定相连。具体的,所述滑板4为长方体板状结构,且两端侧壁上均固定焊接有固定环14,且滑动套设在滑杆3外壁上,所述固定环14上安装有第二限位螺栓15,通过滑动滑板4来调节位置,调节通孔5的大小,并由第二限位螺栓15将滑板4固定,满足人们的推拿针灸需求。具体的,所述主板体1的两端侧壁外端横向安装有第一限位螺栓2,所述第一限位螺栓2一端伸入至滑槽8内部,通过拧紧第一限位螺栓2将支腿6固定。具体的,该背部针灸推拿护板,在使用时,如果患者是呈盘坐姿势,将第一支腿6沿滑槽8内部拉出至需要位置后,拧紧第一限位螺栓2将支腿6固定,可以将支腿6底部设置为三角形或者T形,增加支腿6的稳定性,主板体1固定好后,通过滑动滑板4来调节位置,调节通孔5的大小,并由第二限位螺栓15将滑板4固定,满足人们的推拿针灸需求,在患者呈躺、趴姿势时,将四组第二支腿6翻转展开,将主板体1与患者呈水平平行分布,将内杆13沿着外杆11内部滑出,当限位扣12与限位孔10位置平齐时,限位扣12受到弹簧的弹力弹出,卡接在限位孔10内部,内杆13与外杆11固定,可根据需要位置来调节第二支腿7的高度,通过滑动滑板4来调节位置,调节通孔5的大小,并由第二限位螺栓15将滑板4固定,满足人们的推拿针灸需求,在第二支腿7与收纳槽9之间安装有扭簧,展开方式类似于一些折叠桌子的弹簧折叠腿,该背部针灸推拿护板,结构合理,具有操作便捷,使用舒适性高,实用性强等特点,可广泛使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部针灸推拿护板,包括主板体(1)、第一限位螺栓(2)、第一支腿(6)和固定环(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体(1)为长方体框架结构,且主板体(1)内部居中开设有通孔(5),所述通孔(5)的内部竖直焊接有两组滑杆(3),两组所述滑杆(3)呈对称分布设置,顶端与主板体(1)的顶端内壁贴合,底端与主板体(1)的底端内部贴合,所述滑杆(3)上滑动安装有滑板(4),所述主板体(1)在两端侧壁内部开设有滑槽(8),所述滑槽(8)共对称开设有两组,所述滑槽(8)内部滑动连接第一支腿(6),所述第一支腿(6)为长方体板状结构,两组所述滑槽(8)旁侧在主板体(1)端面上开设有收纳槽(9),所述收纳槽(9)共开设有四组,且收纳槽(9)内部铰接有第二支腿(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部针灸推拿护板,包括主板体(1)、第一限位螺栓(2)、第一支腿(6)和固定环(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体(1)为长方体框架结构,且主板体(1)内部居中开设有通孔(5),所述通孔(5)的内部竖直焊接有两组滑杆(3),两组所述滑杆(3)呈对称分布设置,顶端与主板体(1)的顶端内壁贴合,底端与主板体(1)的底端内部贴合,所述滑杆(3)上滑动安装有滑板(4),所述主板体(1)在两端侧壁内部开设有滑槽(8),所述滑槽(8)共对称开设有两组,所述滑槽(8)内部滑动连接第一支腿(6),所述第一支腿(6)为长方体板状结构,两组所述滑槽(8)旁侧在主板体(1)端面上开设有收纳槽(9),所述收纳槽(9)共开设有四组,且收纳槽(9)内部铰接有第二支腿(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部针灸推拿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槽(9)在主板体(1)的端面上共对称分布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凤鑫李纪新王文茹刘超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医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