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清理圆筒状水杯的刷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406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31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清理圆筒状水杯的刷子,由上层板刷和下层环形刷以及传力杆三部分组成,环形刷组成一个直径可变的圆形刷,主要用于清洁圆形截面容器的壁,以及底与壁的相交处难以清洁的部位,以及缩口瓶的瓶口难易清洁的部位。上部小板刷主要用于清洁容器底部,也可用于清洁其他物品,实现多功能的作用。传力杆作用主要其延伸和传递力的作用,提高清洁效率。

A Brush for Cleaning Cylindrical Water C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理圆筒状水杯的刷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日常生活保洁用品,尤其涉及一种清理圆筒状水杯的刷子。
技术介绍
刷子在日常生活中是常用的保洁用品,水杯的清洁常用的到刷子,而且生活中常用的杯子基本都是圆筒状,而且有很多都是透明的杯子,这些杯子经过长时间使用,都会产生水锈,特别是用来泡茶,冲咖啡的杯子特别容易产生污渍,对于透明的玻璃杯则会影响美观。在现有的技术产品中常用的刷子在清洁这类容器时多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一方面,一些口比较小而且深度比较大的玻璃杯,以及外出时所提的随手杯。这些杯子的高度在14~18cm,口径在5~6cm,且在杯子的底部,杯底上凸,会造成杯底处杯底与杯壁的夹角小于90°,而且外出携带的随手杯在杯口处截面会缩小,现有工具对这些部位很难清洗到。另一方面由于杯身形状的因素,人们在清洁杯子时,杯壁与刷毛之间受力会比较小,清洁的效率很低,而且普通刷子清洁起来也很不方便。因此设计一种使用方便,廉价,拥有合理的受力结构,提高清洁效率的杯子专用刷子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清理圆筒状水杯的刷子,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清理圆筒状水杯的刷子,包括下层板刷、上层板刷和传力杆,其中,下层板刷为圆环形型结构,且和上层板刷之间通过传力杆连接。优选地,下层板刷包括第一下层板刷和第二下层板刷,其中,第一下层板刷和第二下层板刷均呈半圆形结构,第一下层板刷和第二下层板刷的开口端对接连接,形成圆环形结构。优选地,第一下层板刷和第二下层板刷之间呈伸缩式结构连接。优选地,上层板刷包括第一上层板刷和第二上层板刷,其中,第一上层板刷和第二上层板刷均呈平板结构,且呈平行结构布置。优选地,传力杆设置有两个,且平行布置;每个传力杆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传力子杆和第二传力子杆,其中,第一传力子杆和第二传力子杆呈交叉结布置,且交叉点通过支轴连接。优选地,两个第一传力子杆平行布置且置于同一侧,两者的一端均安装在第一下层板刷上;两者的另一端通过第一上层板刷连接;两个第二传力子杆平行布置且置于同一侧,两者的一端均安装在第二下层板刷上;两者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上层板刷连接。优选地,第一传力子杆和第二传力子杆均呈折线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清理圆筒状水杯的刷子,由上层板刷和下层环形刷以及传力杆三部分组成,环形刷组成一个直径可变的圆形刷,主要用于清洁圆形截面容器的壁,以及底与壁的相交处难以清洁的部位,以及缩口瓶的瓶口难易清洁的部位。上部小板刷主要用于清洁容器底部,也可用于清洁其他物品,实现多功能的作用。传力杆作用主要其延伸和传递力的作用,提高清洁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刷子的侧视图;图2是刷子的俯视图;其中,1、第一上层板刷2、第二上层板刷3、第一下层板刷4、第二下层板刷5、第一传力子杆6、第二传力子杆7、支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仅用以配合具体实施方式,供本领域技术人员更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的功效及目的达成的情况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是根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式来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是根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确定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清理圆筒状水杯的刷子,包括上层板刷和下层板刷,上层板刷和下层板刷之间通过传力杆连接。上层板刷包括第一上层板刷1和第二上层板刷2,其中,第一上层板刷1和第二上层板刷2均呈平板结构,第一上层板刷1和第二上层板刷2平行布置。下层板刷包括第一下层板刷3和第二下层板刷4,其中,第一下层板刷3和第二下层板刷4均呈半圆形结构,第一下层板刷3和第二下层板刷4的开口端对接连接,形成圆环形结构,且第一下层板刷3和第二下层板刷4之间呈伸缩式结构连接。传力杆设置有两个,且平行布置。每个传力杆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传力子杆5和第二传力子杆6,其中,第一传力子杆5和第二传力子杆6呈交叉结布置,且交叉点通过支轴7连接。两个第一传力子杆5平行布置且置于同一侧,两者的一端均安装在第一下层板刷3上;两者的另一端通过第一上层板刷1连接。两个第二传力子杆6平行布置且置于同一侧,两者的一端均安装在第二下层板刷4上;两者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上层板刷2连接。第一传力子杆5和第二传力子杆6均呈折线型结构。第一下层板刷3和第二下层板刷4均为弹性材料制备而成。传力杆和下层板刷之间铰接连接,用于减轻应力应变,提高使用寿命。工作过程:在清理缩口圆形容器时(如:水杯),把半环形刷2塞进半环形刷1中缩小底部由两个半环型刷所组成圆形刷的半径,使其进入瓶口,环形刷要使用弹性材料,进入瓶口后会有恢复形状的趋势,这会提供压力使刷毛与杯壁的摩擦力增大,提高清洁效率,还要用手通过传力杆传递给环形刷压力,增大摩擦力提高清洁效率。清洁时对于杯壁,可采用上下抽插和旋转两种方式结合使用。当清洁杯壁与杯底处的不规则形状处可以同时通过施加向下的压力,通过传力杆施加水平的压力,和旋转杯子这几项操作达到清洁的目的。当清洁缩口瓶的变截面处时,同时通过施加向上的拉力,通过传力杆施加水平的压力,和旋转杯子这几项操作达到清洁的目的。清洁杯底时,使两个小板刷位于同一平面,利用传力杆伸入杯底,并建议采用施加压力并旋转的方式清洁杯底。对于带盖子的杯子,杯口可以通过上部的上层板刷清洁,为防止有些盖子的结构深度因素,可以适当地增长刷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理圆筒状水杯的刷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层板刷、上层板刷和传力杆,其中,下层板刷为圆环形型结构,且和上层板刷之间通过传力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理圆筒状水杯的刷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层板刷、上层板刷和传力杆,其中,下层板刷为圆环形型结构,且和上层板刷之间通过传力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理圆筒状水杯的刷子,其特征在于,下层板刷包括第一下层板刷(3)和第二下层板刷(4),其中,第一下层板刷(3)和第二下层板刷(4)均呈半圆形结构,第一下层板刷(3)和第二下层板刷(4)的开口端对接连接,形成圆环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清理圆筒状水杯的刷子,其特征在于,第一下层板刷(3)和第二下层板刷(4)之间呈伸缩式结构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清理圆筒状水杯的刷子,其特征在于,上层板刷包括第一上层板刷(1)和第二上层板刷(2),其中,第一上层板刷(1)和第二上层板刷(2)均呈平板结构,且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帅杨茂林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