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3551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31 1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框架,其具有(i)树脂模制的底表面和(ii)侧表面,所述侧表面(a)与所述底表面一体地树脂模制并且(b)从所述底表面向上延伸;内部结构,其能够支撑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分;以及用于将所述内部结构固定到所述框架的底表面的螺钉,其中所述侧表面设置为围绕内部结构,所述框架和所述内部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一个限制部分,所述至少一个限制部分限制所述内部结构与所述框架之间在垂直于所述底表面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限制部分设置在在竖向方向上距所述侧表面的端部的距离小于在竖向方向上距所述底表面的距离的位置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像设备。
技术介绍
例如打印机和复印机的成像设备具有用于储存包括成像单元的内部结构的框架。图9示出用于常规成像设备的示例性框架结构。在图9中,用于成像设备100的框架包括具有底表面和侧表面104、105的下部框架A以及具有上表面102和侧表面101、103的上部框架B,并且下部框架和上部框架在竖向方向上组装。
技术实现思路
如在常规结构中那样,当通过螺钉紧固在竖向方向上组装两个有底框架A和B以整体形成用于成像设备100的框架时,使用以下构造来确保成像设备100的总刚性。更具体地,从侧表面向内平行于底表面(或上表面102)延伸的边缘部分107和108设置在框架A和B的开口部分附近,并且边缘部分107和108设置有螺孔110,以使得螺钉106被紧固以进行固定。边缘部分107和108在图9中用阴影表示。为了确保抵抗作用于使成像设备100整体变形的外力的足够刚性,边缘部分107和108需要一些宽度,并且确保用于提供边缘部分107和108的空间导致成像设备100的尺寸增加。本专利技术提供所述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允许成像设备具有足够刚性同时限制成像设备的尺寸增加的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成像设备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具有(i)树脂模制的底表面和(ii)侧表面,所述侧表面(a)与所述底表面一体地树脂模制并且(b)从所述底表面向上延伸;内部结构,所述内部结构能够支撑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分;以及螺钉,所述螺钉用于将所述内部结构固定到所述框架的底表面,其中所述侧表面设置为围绕所述内部结构,所述框架和所述内部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一个限制部分,所述至少一个限制部分限制所述内部结构与框架之间在垂直于所述底表面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限制部分设置在在竖向方向上距所述侧表面的端部的距离小于在竖向方向上距所述底表面的距离的位置中。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确保成像设备的足够刚性,同时限制成像设备的尺寸增加。参考附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A和图2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透视图;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和框架如何固定在成像设备的底部部分处的视图;图4A至图4E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和框架的接合布置的视图;图5A和图5B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在左右方向上的变形的视图;图6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上部部分处的内部结构和框架的接合布置的视图;图7A和图7B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在前后方向上的变形的视图;图8A至图8E是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和框架的接合布置的视图;并且图9是用于说明常规布置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需注意,根据第一实施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成像设备应用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并且将通过示例性的方式描述可以设置有单个可拆卸处理盒的单色电子照相打印机。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应用于具有内部结构和用于储存内部结构的四边框架的成像设备并且不受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示例性应用的限制,所述四边框架包括底表面、前表面、后表面、左表面和右表面。例如,对于形成全色图像的成像设备,可拆卸处理盒的数量可以多于一个(例如四个)。本专利技术可以应用于复印机、传真机和例如包含所有上述装置的功能的多功能装置的成像设备。整体成像设备的一般结构的描述图1是沿着垂直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左右方向的方向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需注意,本文的左右方向是指从成像设备的前面观察到的左右方向以及平行于成像设备的安装表面并且垂直于图1的纸张表面的方向。前后方向是指连接成像设备的前后的方向以及平行于成像设备的安装表面并且平行于图1的片材表面的左右方向的方向。在图1中,片材表面中的向右对应于向前方向,并且向左对应于向后方向。成像设备10使用电子照相成像处理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成像设备10包括作为成像单元的可拆卸处理盒11。可拆卸处理盒11包括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下文中作为“感光鼓”)和显影单元15,所述显影单元15使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潜像显影。成像设备10具有光学单元18,所述光学单元18通过基于图像数据对作为感光构件的感光鼓1进行激光曝光来形成静电潜像。成像设备10基于图像数据在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材料S(例如纸张、塑料片材和织物片材)上形成单色图像。处理盒11储存黑色调色剂。记录材料S从成像设备10的前面处的开口插入成像设备10中,并通过纸张进给装置13被送到转印辊12与作为感光构件的感光鼓1之间的夹持部分。静电潜像基于图像数据由光学单元18形成在感光鼓1上,并且静电潜像由显影单元15显影为调色剂图像。在记录材料S通过感光鼓1与转印辊12之间的夹持部分的过程中,转印辊12将记录材料S压向感光鼓1。转印辊12通过偏压电源被提供有与调色剂所带电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偏压电压,并且形成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S的表面上。定影单元14设置在转印辊12与感光鼓1之间的夹持部分的下游,并且承载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S通过定影单元14,在定影单元14处,调色剂被加热并加压以在记录材料S上熔化并定影。通过这些操作步骤,单色印刷图像使用感光构件形成在记录材料S的表面上。成像设备的外部现在,将参考图2A和图2B描述成像设备10的外部。图2A是从前面和上面观察到的成像设备10的透视图。成像设备10具有内部结构20和框架30,所述内部结构20能够支撑用于在记录材料S上形成图像的成像单元,所述框架30用于储存内部结构。框架30具有树脂模制的底表面31以及侧表面32,所述侧表面32与底表面31一体地树脂模制并从底表面31向上延伸并且在上侧敞开。框架30通过所谓的树脂整体模制形成。因此,树脂模制的底表面31和与底表面31一体地树脂模制的侧表面32形成为连续的。侧表面32设置为围绕内部结构20。成像设备10具有:上部盖35,所述上部盖35设置成用于覆盖框架30的上表面上的开口和内侧结构20的上侧部;以及可枢转打开的盖36,所述可枢转打开的盖36具有位于上部盖35处的旋转中心。纸张进给端口17设置在框架30的侧表面32的前部部分处,并且具有位于纸张进给端口17附近的旋转中心的纸张进给托盘25附接到所述纸张进给端口17。纸张进给托盘25具有引导记录材料S的引导构件16。图2B是成像设备10的透视图,其指示从前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上部盖35与框架30的侧表面32的后端部接合,并通过螺钉34紧固并固定到内部结构20的上部部分。可打开盖36被附接以具有位于上部盖35处的旋转中心,并且能够相对于成像设备10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旋转。当可打开盖36处于关闭位置时,允许成像设备10形成图像,并且当可打开盖36处于打开位置时,处理盒11可以插入成像设备10/从成像设备10拉出。需注意,根据实施例,可打开盖36被附接以具有位于上部盖35处的旋转中心,但是可打开盖36可以被附接以具有位于内部结构20或框架30处的旋转中心。以这种方式,上部盖35和可打开盖36是主要用于覆盖内部结构20的上部部分的构件,并且与下部框架结合时不期望用作用于确保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具有(i)树脂模制的底表面和(ii)侧表面,所述侧表面(a)与所述底表面一体地树脂模制并且(b)从所述底表面向上延伸;内部结构,所述内部结构能够支撑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分;以及螺钉,所述螺钉用于将所述内部结构固定到所述框架的底表面,其中所述侧表面设置为围绕所述内部结构,所述框架和所述内部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限制部分,所述限制部分限制所述内部结构与框架之间在垂直于所述底表面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并且所述限制部分设置在在竖向方向上距所述侧表面的端部的距离小于在竖向方向上距所述底表面的距离的位置中。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24 JP 2018-0096111.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具有(i)树脂模制的底表面和(ii)侧表面,所述侧表面(a)与所述底表面一体地树脂模制并且(b)从所述底表面向上延伸;内部结构,所述内部结构能够支撑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分;以及螺钉,所述螺钉用于将所述内部结构固定到所述框架的底表面,其中所述侧表面设置为围绕所述内部结构,所述框架和所述内部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限制部分,所述限制部分限制所述内部结构与框架之间在垂直于所述底表面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并且所述限制部分设置在在竖向方向上距所述侧表面的端部的距离小于在竖向方向上距所述底表面的距离的位置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限制部分设置有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多个限制部分在平行于所述底表面的方向上以尽可能最大的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限制部分与所述侧表面的上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内大悟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