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AI外观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735104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31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AI外观检测系统,具有机架,机架上设有安装平台;安装平台上设有上料机构、机械手、检测条线、检测机构和落料工位;检测条线包括用于检测工件左右面的前检测线,以及用于检测工件前后面的后检测线;前检测线和后检测线上均设有多个检测工位;机械手用于将工件从上料机构转移至前检测线第一个定位部,用于将上一定位部内的工件转移至下一定位部,用于将定位部内的工件转移至落料工位;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各个检测工位处用于拍摄工件的照片并将照片传输给图像分析装置的拍摄装置;图像分析装置用于对工件的照片分析并判断是否合格。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前检测线和后检测线实现了对工件多角度的检测,使得外观检测更加全面和可靠。

Intelligent AI Appearance Detec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AI外观检测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外观检测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AI外观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行业的蓬勃发展,电子元器件不仅使用量越来越大,而且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子元器件由于体积较小,加工要求高,经加工后往往容易出现尺寸偏差,从而影响使用效果。同时,有些通过粉末注射成型的电子元器件,还会出现变形和表面流纹等问题。由此可知,电子元器件往往因其加工方式和加工要求,出现尺寸偏差和外观缺陷。为了保证电子元器件的质量,人们往往需要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尺寸偏差和外观缺陷的排查。但是,由于电子元器件的量太大,排查工作量十分繁重。对于肉眼可以分别的外观缺陷,传统的做法,是依靠大量的人力进行人工筛选,但是随着筛选工作的不断进行,往往会出现漏检和效率降低的问题。而对于尺寸偏差,人力是无法进行肉眼筛查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AI外观检测系统,该系统可在流水线式外观检测时对工件进行多角度甚至时360°的外观检测,大大提高工件外观检测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具有机架,机架上设有安装平台;安装平台上设有上料机构、机械手、检测条线、检测机构和落料工位;上料机构包括振动盘、送料通道和待检部;待检部上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待检定位腔;送料通道的进料端与振动盘的输出端配合连接,送料通道的出料端与待检定位腔连通;检测条线包括用于检测工件左右面的前检测线,以及用于检测工件前后面的后检测线;前检测线和后检测线上均设有多个检测工位,每个检测工位上均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定位部;机械手用于将待检定位腔内的工件转移至前检测线第一个定位部,用于将上一定位部内的工件转移至下一定位部,用于将定位部内的工件转移至落料工位;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各个检测工位处用于拍摄工件的照片并将照片传输给图像分析装置的拍摄装置;图像分析装置用于对工件的照片分析并判断是否合格。前检测线上沿工件运行方向的最后一个检测工位也是后检测线上沿工件运行方向的第一个检测工位。检测条线的其中一个检测工位处设有用于拍摄工件底面的拍摄装置。作为优化,用于拍摄工件底面的拍摄装置设置在后检测线的第一个定位部的下方。作为优化设计,上述前检测线和后检测线呈直角分布;前检测线上对应设有一个沿其延伸方向进行往复直线搬运的机械手,后检测线上也对应设有一个沿其延伸方向进行往复直线搬运的机械手。前检测线的一侧设有正对拍摄工件的左面的拍摄装置和/或设有水平斜角拍摄工件的左面的拍摄装置和/或设有从工件上方斜角拍摄工件的左面的拍摄装置;前检测线的另一侧设有正对拍摄工件的右面的拍摄装置和/或设有水平斜角拍摄工件的右面的拍摄装置和/或设有从工件上方斜角拍摄工件的右面的拍摄装置;后检测线的一侧设有正对拍摄工件的前面的拍摄装置和/或设有水平斜角拍摄工件的前面的拍摄装置;后检测线的另一侧设有正对拍摄工件的后面的拍摄装置和/或设有水平斜角拍摄工件的后面的拍摄装置。上述落料工位设有分拣装置;所述分拣装置包括旋转电机、旋转支架、分料管、分料盘以及多个收料盒;所述分料盘固定安装在安装平台上;旋转电机固定安装在安装平台上,旋转电机的转轴与旋转支架固定连接;旋转支架转动设置在分料盘上;分料盘上沿旋转支架的转动轴线圆周分布有多个分料口;所述分料管固定安装在旋转支架上;分料管的进口与旋转支架的转轴同轴;分料管的出口在旋转支架的带动下可与分料盘上的分料口对接;所述收料盒设置在机架上;各个分料口均连接有一根落料管,每根落料管均通向一个收料盒。上述机架上设有多个带有侧向开口的容腔;容腔内配合设有可从其侧向开口进入或抽离的收料盒;容腔的上端设有贯穿的通孔,落料管的一端与分料口连接相通,另一端与容腔的上端的通孔连接相通。上述分料管的进口呈喇叭状。此设计,是为了解决工件在掉落时因发生旋转而与分料管的进口碰撞,而无法落入分料管内的问题。通过喇叭状的设计,让工件在掉落过程即使发生翻转,也能落入喇叭状的进口内,然后在喇叭状的进口的引导下滑入分料管中。上述机械手包括可固定安装在安装平台上的固定架、驱动电机、摆杆、限位转轴、横向滑动板、纵向滑动板和臂架;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固定架上;固定架上设有与驱动电机的转轴同轴的弧形槽;驱动电机的转轴与摆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摆杆的另一端设有长槽;横向滑板沿水平方向滑动设置在固定架上;纵向滑板沿与安装平台的方向滑动设置在横向滑板上;所述臂架固定连接在纵向滑板上;所述臂架上固定设有多个用于夹持工件的气动夹爪;限位转轴的两端和中部均转动设有限位环体;限位转轴一端的限位环体设置在弧形槽内且与弧形槽限位配合;限位转轴中部的限位环体设置在摆杆的长槽内且与长槽限位配合;限位转轴另一端的限位环体设置在纵向滑板的限位槽转动配合;前检测线对应的机械手的横向滑板的滑动方向与前检测线的延伸方向一致;后检测线对应的机械手的横向滑板的滑动方向与后检测线的延伸方向一致。本专利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用于检测工件左右面的前检测线和用于检测工件前后面的后检测线,能够对工件的多个面进行拍照,并通过图像分析装置对工件照片进行智能比对和分析判断出工件是否有尺寸偏差和外观缺陷;整个过程全自动控制,检测效率高,对于工件的检测更全面;(2)本专利技术中前检测线的最后一个检测工位是一个进行工件转向的中转处,为工件的多方位检测提供可能;(3)本专利技术通过用于拍摄工件底面的拍摄装置,能够对工件的底面也进行外观检测和尺寸检测,从而实现对工件的全方位检测;(4)本专利技术通过水平斜角拍摄工件的拍摄装置和上方斜角拍摄工件的拍摄装置,能够进一步全方位对工件进行外观检测和尺寸检测,提高检测效果;(5)本专利技术通过分拣装置能够对不同缺陷的工件进行分类,便于后期工件整形和其他处理;(6)本专利技术通过容腔和抽屉式盒体能够实现很好的防尘作用,有利于对工件的保护;(7)本专利技术中机械手通过弧形槽和限位转轴的配合,能够让整个动作更加流畅和平稳,有效防止整个机械手的振动,从而提高运送精准度;同时也能够降低振动对整个检测的精度影响。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用于拍摄工件底面的拍摄装置的设置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分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收料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机械手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机械手的爆炸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至图8,本专利技术具有机架1,机架1上设有安装平台2;安装平台2上设有上料机构3、机械手4、检测条线、检测机构和落料工位;上料机构3包括振动盘31、送料通道32和待检部33;待检部33上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待检定位腔;送料通道32的进料端与振动盘31的输出端配合连接,送料通道32的出料端与待检定位腔连通;检测条线包括用于检测工件左右面的前检测线5,以及用于检测工件前后面的后检测线6;前检测线5和后检测线6上均设有多个检测工位,每个检测工位上均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定位部;所述前检测线5和后检测线6呈直角分布;前检测线5上对应设有一个沿其延伸方向进行往复直线搬运的机械手4,后检测线6上也对应设有一个沿其延伸方向进行往复直线搬运的机械手4;机械手4用于将待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AI外观检测系统,具有机架(1),机架(1)上设有安装平台(2);安装平台(2)上设有上料机构(3)、机械手(4)、检测条线、检测机构和落料工位;上料机构(3)包括振动盘(31)、送料通道(32)和待检部(33);待检部(33)上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待检定位腔;送料通道(32)的进料端与振动盘(31)的输出端配合连接,送料通道(32)的出料端与待检定位腔连通;检测条线包括用于检测工件左右面的前检测线(5),以及用于检测工件前后面的后检测线(6);前检测线(5)和后检测线(6)上均设有多个检测工位,每个检测工位上均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定位部;机械手(4)用于将待检定位腔内的工件转移至前检测线(5)第一个定位部,用于将上一定位部内的工件转移至下一定位部,用于将定位部内的工件转移至落料工位;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各个检测工位处用于拍摄工件的照片并将照片传输给图像分析装置的拍摄装置(7);图像分析装置用于对工件的照片分析并判断是否合格。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AI外观检测系统,具有机架(1),机架(1)上设有安装平台(2);安装平台(2)上设有上料机构(3)、机械手(4)、检测条线、检测机构和落料工位;上料机构(3)包括振动盘(31)、送料通道(32)和待检部(33);待检部(33)上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待检定位腔;送料通道(32)的进料端与振动盘(31)的输出端配合连接,送料通道(32)的出料端与待检定位腔连通;检测条线包括用于检测工件左右面的前检测线(5),以及用于检测工件前后面的后检测线(6);前检测线(5)和后检测线(6)上均设有多个检测工位,每个检测工位上均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定位部;机械手(4)用于将待检定位腔内的工件转移至前检测线(5)第一个定位部,用于将上一定位部内的工件转移至下一定位部,用于将定位部内的工件转移至落料工位;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各个检测工位处用于拍摄工件的照片并将照片传输给图像分析装置的拍摄装置(7);图像分析装置用于对工件的照片分析并判断是否合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AI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前检测线(5)上沿工件运行方向的最后一个检测工位也是后检测线(6)上沿工件运行方向的第一个检测工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AI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检测条线的其中一个检测工位处设有用于拍摄工件底面的拍摄装置(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AI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拍摄工件底面的拍摄装置(7)设置在后检测线(6)的第一个定位部的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智能AI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检测线(5)和后检测线(6)呈直角分布;前检测线(5)上对应设有一个沿其延伸方向进行往复直线搬运的机械手(4),后检测线(6)上也对应设有一个沿其延伸方向进行往复直线搬运的机械手(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AI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前检测线(5)的一侧设有正对拍摄工件的左面的拍摄装置(7)和/或设有水平斜角拍摄工件的左面的拍摄装置(7)和/或设有从工件上方斜角拍摄工件的左面的拍摄装置(7);前检测线(5)的另一侧设有正对拍摄工件的右面的拍摄装置(7)和/或设有水平斜角拍摄工件的右面的拍摄装置(7)和/或设有从工件上方斜角拍摄工件的右面的拍摄装置(7);后检测线(6)的一侧设有正对拍摄工件的前面的拍摄装置(7)和/或设有水平斜角拍摄工件的前面的拍摄装置(7);后检测线(6)的另一侧设有正对拍摄工件的后面的拍摄装置(7)和/或设有水平斜角拍摄工件的后面的拍摄装置(7)。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AI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工位设有分拣装置(8);所述分拣装置(8)包括旋转电机(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卫巍侯大为王罡陈翠红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微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