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葫芦型腔静脉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3033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31 17: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葫芦型腔静脉滤器,包括回收挂钩,所述的回收挂钩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的第一过滤网的另一端连接有凹形连接杆,凹形连接杆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的低端与尾端相连接,所述的回收挂钩和尾端在同一轴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与血管壁接触由线接触变为点接触,能够延长体内滞留时间、且回收方便,大大降低对病人的损害。

A Cucurbita-type vena cava 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葫芦型腔静脉滤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心血管系统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葫芦型腔静脉滤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已广泛使用各种腔静脉滤器来预防肺动脉栓塞,其基本原理是:植入人体的滤器可以阻拦和捕捉下腔静脉系统脱落的血栓,从而避免或减少血栓随血液流动到肺动脉引起肺动脉栓塞。临床应用发现,滤器长时间的植入人体,可能会发生位移、断裂、腔静脉穿孔、下腔静脉阻塞等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安全。所以,可回收型滤器越来越受到医院和患者的青睐。市面上常见的灯笼型腔静脉滤器,由于其支撑部分与血管壁接触面积较大等原因,易造成内膜增生等现象,使其回收困难、回收时易造成血管内壁损伤,引发不良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葫芦型腔静脉滤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回收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收挂钩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的第一过滤网的另一端连接有凹形连接杆,凹形连接杆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的低端与尾端相连接,所述的回收挂钩和尾端在同一轴线上。进一步的说,所述的第一过滤网与凹形连接杆的连接点上设置有倒刺,所述的倒刺为六个。进一步的说,所述的第一过滤网由三组人字形结构组成,并以回收挂钩为中心,均匀分布。进一步的说,所述的凹形连接杆曲率半径ρ为4mm~9mm,峰谷垂直距离范围为3mm~6mm。进一步的说,所述的凹形连接杆两侧弯曲部分与轴线角度为15度~40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现了与血管壁接触由线接触变为点接触,能够延长体内滞留时间、且回收方便,大大降低对病人的损害。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葫芦型腔静脉滤器,其结构包括回收挂钩1、第一过滤网2、倒刺3、凹形连接杆4、第二过滤网5和尾端6。所述的回收挂钩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过滤网2,第一过滤网2由三组人字形结构组成,并以回收挂钩1为中心,均匀分布;所述的第一过滤网2的另一端连接有凹形连接杆4,凹形连接杆为6根,凹形连接杆4曲率半径ρ为4mm~9mm,峰谷垂直距离范围为3mm~6mm,凹形连接杆4两侧弯曲部分与轴线角度为15度~40度,凹形连接杆4与第一过滤网2的连接点上焊接有倒刺3,倒刺3为六个,倒刺3以回收挂钩1为中心均匀分布,有效的加强了本专利技术的平衡性能,凹形连接杆4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5的低端与尾端6相连接,所述的回收挂钩1和尾端6在同一轴线上。使用时,将本专利技术放置入血管内,其自然膨胀后,通过倒刺3与血管壁接触支撑,有效的减少了本专利技术与血管的接触面积,实现了与血管壁接触由线接触变为点接触,能够延长体内滞留时间、且回收方便,大大降低对病人的损害,也减少了对血管组织造成的损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现了与血管壁接触由线接触变为点接触,能够延长体内滞留时间、且回收方便,大大降低对病人的损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葫芦型腔静脉滤器,包括回收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收挂钩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的第一过滤网的另一端连接有凹形连接杆,凹形连接杆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的低端与尾端相连接,所述的回收挂钩和尾端在同一轴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葫芦型腔静脉滤器,包括回收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收挂钩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的第一过滤网的另一端连接有凹形连接杆,凹形连接杆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的低端与尾端相连接,所述的回收挂钩和尾端在同一轴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葫芦型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过滤网与凹形连接杆的连接点上设置有倒刺,所述的倒刺为六个。3.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海平郝斌张武奎段宏伟高沛吴维梁那亚莉惠子君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