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2871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8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接头,包括:外壳、导电应力锥,外壳的第一端具有第一入口,外壳的第二端具有第二入口,第一电缆穿过第一入口进入外壳内部,第二电缆穿过第二入口进入外壳内,第一电缆与第二电缆在外壳内部接通。导电应力锥设置在外壳内部,导电应力锥包括第一导电应力锥和第二导电应力锥,并且第一电缆的屏蔽层断口位于第一导电应力锥处,第二电缆的屏蔽层断口位于第二导电应力锥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使用电缆接头抢修电缆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问题。

Cable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接头
本技术涉及电缆抢修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缆接头。
技术介绍
在电缆运行过程中,电缆隧道可能会发生大面积塌方或者火灾造成电缆故障,这时无法在短时间内排除故障,为了尽快送电,需要引入抢修电缆来替代被破坏的电缆,通常是通过电缆接头来把抢修电缆与原有的电缆连接起来,但是安装现有的电缆接头需要较长的时间,安装时需要将接头主体或者应力锥套装在电缆绝缘皮的外表面,为了使电缆接头不被强电压击穿,需要保证橡胶接头主体或橡胶应力锥需要与电缆绝缘皮紧密接触、没有气隙,在安装前需要加热校直电缆,电缆剥切后需要对电缆的绝缘皮表面进行精细的打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接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使用电缆接头抢修电缆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接头,包括:外壳、导电应力锥,外壳的第一端具有第一入口,外壳的第二端具有第二入口,第一电缆穿过第一入口进入外壳内部,第二电缆穿过第二入口进入外壳内,第一电缆与第二电缆在外壳内部接通。导电应力锥设置在外壳内部,导电应力锥包括第一导电应力锥和第二导电应力锥,并且第一电缆的屏蔽层断口位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所述外壳(10)的第一端具有第一入口,所述外壳(10)的第二端具有第二入口,第一电缆(21)穿过所述第一入口进入所述外壳(10)内部,第二电缆(22)穿过所述第二入口进入所述外壳(10)内,所述第一电缆(21)与所述第二电缆(22)在所述外壳(10)内部接通;导电应力锥,所述导电应力锥设置在所述外壳(10)内部,所述导电应力锥包括第一导电应力锥(31)和第二导电应力锥(32),并且所述第一电缆(21)的屏蔽层断口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应力锥(31)处,所述第二电缆(22)的屏蔽层断口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应力锥(32)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所述外壳(10)的第一端具有第一入口,所述外壳(10)的第二端具有第二入口,第一电缆(21)穿过所述第一入口进入所述外壳(10)内部,第二电缆(22)穿过所述第二入口进入所述外壳(10)内,所述第一电缆(21)与所述第二电缆(22)在所述外壳(10)内部接通;导电应力锥,所述导电应力锥设置在所述外壳(10)内部,所述导电应力锥包括第一导电应力锥(31)和第二导电应力锥(32),并且所述第一电缆(21)的屏蔽层断口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应力锥(31)处,所述第二电缆(22)的屏蔽层断口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应力锥(32)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应力锥(31)从靠近所述第一入口向远离所述第一入口的方向直径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导电应力锥(32)从靠近所述第二入口向远离所述第二入口的方向直径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内注满绝缘液。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外壳(10)内外的注油口(11)和排气口(12),以从所述注油口(11)向外壳(10)的容纳空间内注入绝缘液,从所述排气口(12)排出所述外壳(10)内的空气。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应力锥为喇叭形套筒,所述第一电缆(21)的屏蔽层断口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应力锥(31)的小直径端内,所述第二电缆(22)的屏蔽层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春吴淼喆李譞李上国刘皓张成谭磊张竟成史海波刘志国赵明柯德刚王体才秦浩马江疆杜成龙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上海永锦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