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负荷作业,尤其涉及一种引电杆及其作业方法。
技术介绍
1、在电力系统的紧凑式变台应用场景中,三相跌落式熔断器借助单芯电缆与架空线路建立连接,其下口通过绝缘引线衔接柱式避雷器,且柱式避雷器的导电铜板上设置有水平的接地棒。从空间布局看,紧凑式变台整体占地狭小,两电杆间距仅2.3米,安全距离为0.7米,总占地规模约3米。
2、在传统的跌落式熔断器或其上绝缘引线更换作业流程里,受限于紧凑空间,无法开展带负荷检修操作,只能采取停电作业模式,这一过程会直接造成台区用户供电中断,给用户用电带来不便。
3、而尝试带负荷作业时,又面临诸多难题。一方面,采用下绝缘引线作为短接点时,下绝缘引线与电杆距离过近,剥除引线绝缘层的操作极易引发触电风险,且作业过程中稍有动作,就可能导致跌落式熔断器出现晃动,甚至意外跌开,威胁作业安全与设备稳定;另一方面,采用柱式避雷器的接地棒作为短接点时,虽然柱式避雷器不需要去除绝缘层,但柱式避雷器处于两电杆之间的位置,作业时难以对中相或远边相进行有效绝缘遮蔽,容易发生危险。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电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杆包括安装座、顶板、外绝缘杆和内绝缘杆,所述安装座的一端上设有第一通槽,所述顶板可移动的设于所述第一通槽的底壁上,使得所述顶板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一通槽的一侧壁之间形成可开合的柱式避雷器横担安装位,所述安装座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外绝缘杆的一端上,所述内绝缘杆可移动的穿设于所述外绝缘杆以及所述第一通槽的另一侧壁上,所述内绝缘杆与所述第一通槽的另一侧壁螺纹连接,所述内绝缘杆的一端与所述顶板的另一侧面转动连接,所述内绝缘杆的另一端上设有手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电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杆包括安装座、顶板、外绝缘杆和内绝缘杆,所述安装座的一端上设有第一通槽,所述顶板可移动的设于所述第一通槽的底壁上,使得所述顶板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一通槽的一侧壁之间形成可开合的柱式避雷器横担安装位,所述安装座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外绝缘杆的一端上,所述内绝缘杆可移动的穿设于所述外绝缘杆以及所述第一通槽的另一侧壁上,所述内绝缘杆与所述第一通槽的另一侧壁螺纹连接,所述内绝缘杆的一端与所述顶板的另一侧面转动连接,所述内绝缘杆的另一端上设有手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通槽的一侧壁上设有第二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电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挡套和第二挡套,所述第一挡套设于所述外绝缘杆上,所述第二挡套套设于所述第一挡套以及所述内绝缘杆上,所述第二挡套与所述第一挡套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连接座、支撑杆杆体和第一夹具,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绝缘杆上,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另一端设有穿透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另一端端面以及远离所述绝缘杆的一端的侧面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相对的两侧壁上穿设有第一转动轴和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远离所述第三凹槽的底壁的一侧,所述支撑杆杆体的一端可转动的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上且穿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支撑杆杆体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夹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包括第一夹块、第二夹块和连接块,所述第一夹块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夹块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夹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块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夹块上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夹块上设有第三通槽,使得所述第二通槽和所述第三通槽形成绝缘杆连接位,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新立,白广,苏峰,刘楠,李继森,徐鹤立,彭新义,孟宇静,李敬琪,高子龙,周百润,王凯,姜小青,王金亮,王会有,沈小伟,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