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顶杆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2779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8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顶杆开关,包括开关座、静触片、动触片、顶杆和弹簧,所述静触片包括一号静触片和二号静触片,所述顶杆前端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设于所述顶杆滑槽内且位于所述顶杆前端与顶杆滑槽端壁之间,所述静触片还包括三号静触片,所述三号静触片位于所述二号静触片与所述顶杆之间,所述动触片一端铆接固定于一号静触片,另一端通过动触头搭接于所述二号静触片或三号静触片上,所述三号静触片位于所述动触头的前方并位于所述动触头的移动轨迹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回路切换方便迅速,便于安装和使用;静触片只有三个,弹簧只有一个,减少了成本;动触片和一个静触片铆接固定,提升了导电性能,能够避免触电损坏和性能不稳定。

A New Type of Ejector Swi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顶杆开关
本技术属于开关
,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顶杆开关。
技术介绍
顶杆开关是一种能够切换电路回路的简单电子元器件,能够在受到外部压力时自动切换线路,结构简单,反应迅速,制造成本低,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电器中。常用的顶杆开关通常设置有四个静触片,每两个静触片分为一组,分别与动触片搭接形成两个不同的回路,通过顶杆推动动触片前进或后移,实现两个回路的切换。但是,此种顶杆开关设置的四个静触片增加了顶杆开关的体积和制造成本,并且,此种顶杆开关通常设有两个弹簧,也增加了制造成本,与此同时,这种顶杆开块的动触片与所有静触片都是通过搭接来连通,导电效果不好,容易造成触电损坏,性能较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顶杆开关,能够实现电路的简单切换,结构简单安全,制造成本低,切换效果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顶杆开关,包括开关座、静触片、动触片、顶杆和弹簧,所述静触片、动触片、顶杆和弹簧安装在所述开关座内部,所述顶杆位于所述开关座的中部的顶杆滑槽中,并向后伸出所述开关座,所述顶杆可在所述顶杆滑槽中滑动,所述静触片包括分别位于所述顶杆两侧的一号静触片和二号静触片,所述一号静触片和二号静触片的后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动触片的两端,所述顶杆前部开设有行程槽,所述动触片穿过所述行程槽并可在所述行程槽中沿顶杆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弹簧设于所述顶杆滑槽内且位于所述顶杆前端与顶杆滑槽端壁之间,所述静触片还包括三号静触片,所述动触头为双向触头,所述三号静触片位于所述二号静触片与所述顶杆之间,所述动触片一端铆接固定于一号静触片,另一端通过动触头搭接于所述二号静触片或三号静触片上,所述三号静触片上的三号触头位于所述动触头的前方并位于所述动触头向前位移的移动轨迹上。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一号静触片、动触片与二号静触片形成回路一,所述一号静触片、动触片与三号静触片形成回路二,通过推杆的移动,实现对回路一和回路二的自由切换。本技术的原理为:初始状态时,回路一闭合,回路二断开,当所述顶杆因受力而向前移动,所述动触片不发生移动且未受到顶杆的推力,当所述顶杆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后,所述行程槽的后端端部开始接触并挤压所述动触片,因动触片一端固定于一号静触片,所述动触片会发生形变,所述动触头向前移动,使动触头脱离所述二号触头,此时回路一和回路二均断开,直至与所述三号触头抵触,回路二闭合。当所述顶杆受力减小或消失时,所述弹簧的恢复力提供向后的推力,使所述顶杆向后移动,同时使动触头脱离所述三号触头并向二号触头移动。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弹簧的自然长度大于或等于其在所述动触片与所述二号静触片搭接时的长度,所述弹簧一直处于受挤压状态,在所述顶杆未受力时,所述顶杆内行程槽的前端端壁抵靠所述动触片,并在弹簧挤压力的作用下,使动触片的动触头紧靠所述二号触头。进一步的,所述动触片为弹性动触片,所述动触片未受到所述顶杆的作用力时与所述二号静触片搭接,即所述动触片发生变形时,其恢复力的方向始终向后,使得当顶杆向前移动时,所述动触片的动触头不会马上脱离所述二号触头,回路一仍旧处于闭合状态。当所述顶杆受力向前移动使动触头与三号触头抵触时,所述动触片和所述弹簧共同提供向后的恢复力,使得当所述顶杆受到的力减小或消失时,所述动触头能脱离所述三号触头并靠向二号触头。从以上技术特征和原理可知,本技术只有在所述顶杆受到的压力足够大时,才会从回路一切换至回路二,并且,回路一和回路二之间的切换并不是瞬变的。作为优选,所述一号静触片、二号静触片和三号静触片上均设置有垂直于顶杆长度方向的弯折,所述二号触头和三号触头分别位于二号静触片和三号静触片的弯折上,所述动触片分别通过二号触头和三号触头与二号静触片和三号静触片搭接,安装简单,接触效果好,导电安全效率高。作为优选,所述顶杆外表面设置有沿长度方向的定位条,相对应的,所述开关座的所述顶杆滑槽中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条配合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条和定位槽能够防止所述顶杆转动,以免影响动触片的使用。作为优选,所述顶杆靠近中部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块一,所述开关座上顶杆滑槽侧部设置有限位块二,所述限位块一和限位块二相配合完成对顶杆的限位,使得顶杆在所述形成槽中滑动时,不会向后伸出脱落,也可以避免所述顶杆对所述动触片的过于向后的挤压。作为优选,所述顶杆后端伸出所述开关座部分设置有一弯折,形成限位三,所述限位三与所述开关座配合,能够限制所述顶杆向前的位移,防止顶杆受压过大时对开关座内部结构发生破坏。作为优选,所述开关座分为上下两个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相对面设置有安装凸起和安装凹槽,用于两个安装部的定位卡接,还能够增加两个安装部的安装稳定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1.结构简单,回路切换方便迅速,便于安装和使用。2.本技术的静触片设置有三个,比传统的少一个,减少了成本。3.动触片的一端与其中一个静触片铆接固定,在节省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导电性能,能够避免高温造成的触电损坏和性能不稳定问题。4.本技术的动触片本身具有弹性,因此只需设置一个弹簧,减少了制造成本和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隐藏一部分开关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去除开关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开关座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项分比为:1开关座,2动触片,3顶杆,4弹簧,5顶杆滑槽,6一号静触片,7二号静触片,8行程槽,9动触头,10二号触头,11三号静触片,12三号触头,13后端端部,14前端端部,15定位条,16定位槽,17限位块一,18限位块二,19限位三,20安装部,21安装凸起,22安装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详细的描述。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实施例中前后方向仅仅是为了使描述更加简单直观,并不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其中,所述静触片伸出开关座一侧的方向为前,所顶杆伸出开关座一侧的方向为后。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顶杆开关,包括开关座1、静触片、动触片2、顶杆3和弹簧4,所述静触片、动触片2、顶杆3和弹簧4安装在所述开关座1内部,所述顶杆3位于所述开关座1的中部的顶杆滑槽5中,并向后伸出所述开关座1,所述顶杆3可在所述顶杆滑槽5中滑动,所述静触片包括分别位于所述顶杆3两侧的一号静触片6和二号静触片7,所述一号静触片6和二号静触片7的后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动触片2的两端,所述顶杆3前部开设有行程槽8,所述动触片2穿过所述行程槽8并可在所述行程槽8中沿顶杆3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弹簧4设于所述顶杆滑槽5内且位于所述顶杆3前端与顶杆滑槽5端壁之间,所述静触片还包括三号静触片11,所述动触头9为双向触头,所述三号静触片11位于所述二号静触片7与所述顶杆3之间,所述动触片2一端铆接固定于一号静触片6,另一端通过动触头9搭接于所述二号静触片7或三号静触片11上,所述三号静触片11上的三号触头12位于所述动触头9的前方并位于所述动触头9向前位移的移动轨迹上。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一号静触片6、动触片2与二号静触7片形成回路一,所述一号静触片6、动触片2与三号静触片11形成回路二,通过推杆3的移动,实现对回路一和回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顶杆开关,包括开关座(1)和安装在所述开关座(1)内部的静触片、动触片(2)、顶杆(3)、弹簧(4),所述顶杆(3)位于所述开关座(1)的中部的顶杆滑槽(5)中,并向后伸出所述开关座(1),所述顶杆(3)可在所述顶杆滑槽(5)中滑动,所述静触片包括分别位于所述顶杆(3)两侧的一号静触片(6)和二号静触片(7),所述一号静触片(6)和二号静触片(7)的后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动触片(2)的两端,所述顶杆(3)前部开设有行程槽(8),所述动触片(2)穿过所述行程槽(8)并可在所述行程槽(8)中沿顶杆(3)长度方向移动,所述顶杆滑槽(5)内设置有位于所述顶杆(3)前端与顶杆滑槽(5)端壁之间的弹簧(4),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片还包括三号静触片(11),所述三号静触片(11)位于所述二号静触片(7)与所述顶杆(3)之间,所述动触片(2)一端铆接固定于一号静触片(6),另一端搭接于所述二号静触片(7)或者搭接于三号静触片(1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顶杆开关,包括开关座(1)和安装在所述开关座(1)内部的静触片、动触片(2)、顶杆(3)、弹簧(4),所述顶杆(3)位于所述开关座(1)的中部的顶杆滑槽(5)中,并向后伸出所述开关座(1),所述顶杆(3)可在所述顶杆滑槽(5)中滑动,所述静触片包括分别位于所述顶杆(3)两侧的一号静触片(6)和二号静触片(7),所述一号静触片(6)和二号静触片(7)的后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动触片(2)的两端,所述顶杆(3)前部开设有行程槽(8),所述动触片(2)穿过所述行程槽(8)并可在所述行程槽(8)中沿顶杆(3)长度方向移动,所述顶杆滑槽(5)内设置有位于所述顶杆(3)前端与顶杆滑槽(5)端壁之间的弹簧(4),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片还包括三号静触片(11),所述三号静触片(11)位于所述二号静触片(7)与所述顶杆(3)之间,所述动触片(2)一端铆接固定于一号静触片(6),另一端搭接于所述二号静触片(7)或者搭接于三号静触片(1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顶杆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2)为弹性动触片,所述动触片(2)未受到所述顶杆(3)的作用力时与所述二号静触片(7)搭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顶杆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4)的自然长度大于或等于其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智文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纽福莱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