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2638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8 0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纤插座,包括安装座、插针结构以及芯片结构,所述安装座内部形成安装腔,所述插针结构固定设置在安装座的外侧,所述芯片结构的下端延伸至安装座外,所述安装座前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与安装板联动的联动弹簧,所述联动弹簧包括前端部、扭簧部以及后端部,所述扭簧部设置在前端部与后端部之间,所述前端部垂直于后端部设置,所述前端部所在竖直平面与安装板所在竖直平面平行设置,所述后端部固定设置在安装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板的使用方式改为转动开启,方便操作。

Optical fiber so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纤插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纤插座。
技术介绍
大多数的光纤插座在与光纤插头的连接时,光纤插座上设置的挡板都是直线型的打开与关闭,从而将光纤插头插入到光纤插座内,在操作时需要多次推动挡板,操作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光纤插座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一种光纤插座,包括安装座、插针结构以及芯片结构,所述安装座内部形成安装腔,所述插针结构固定设置在安装座的外侧,所述芯片结构的下端延伸至安装座外,所述安装座前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与安装板联动的联动弹簧,所述联动弹簧包括前端部、扭簧部以及后端部,所述扭簧部设置在前端部与后端部之间,所述前端部垂直于后端部设置,所述前端部所在竖直平面与安装板所在竖直平面平行设置,所述后端部固定设置在安装座上。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安装板实现了转动连接,在使用光纤插头插入到光纤插座内,由于光纤插头作用于安装板,由于安装板与安装座之间为转动连接,因此安装板会在作用力下转动进入到安装腔内,与安装座的上端面贴合,实现插头的插入,当需要复位时,只需要拔出插头,由于之前安装板作用于联动弹簧的前端部,由于弹性的存在,弹簧也会弯曲,然后弹簧的前端部会提供一个回复力到安装板上,将安装板复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座包括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右侧壁、上侧壁以及下侧壁,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前侧壁处,所述上侧壁的后端开设有开孔,所述芯片结构包括芯片盖、芯片以及芯片脚,所述芯片盖设置在芯片的上方,所述芯片脚均平行设置且朝向下侧壁延伸至安装座外,所述芯片盖的上表面与开孔面重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插针结构包括第一倾斜板、第二倾斜板以及连接横板,所述第一倾斜板与第二倾斜板倾斜设置在连接横板的两端,所述第一倾斜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左侧壁上,所述第二倾斜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右侧壁上,所述连接横板设置在所述下侧壁上,所述第一倾斜板上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倾斜板上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的末端延伸至连接横板处,所述第二缺口的末端延伸至连接横板处,所述第一缺口的末端设置有第一插针,所述第二缺口的末端设置有第二插针,所述第一插针与第二插针垂直于连接横板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左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块,所述右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一缺口的起始端设置在第一安装块上,所述第二缺口的起始端设置在第二安装块上。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安装块与第二安装块实现插针结构的安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板的两侧设置有转动块,所述左侧壁与右侧壁上形成有与转动块适配的安装槽。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安装板的两侧设置转动块和适配的安装槽,实现转动块在安装槽内的转动,从而实现安装板的转动操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插针结构一体形成,所述第一插针与第二插针上形成有凸起部。上述技术方案中插针结构一体形成,加工方便,此外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上形成凸起部,增加了第一插针与第二插针面积并且便于安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上侧壁上还设置有散热口。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散热口保证内部结构的散热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倾斜板、第二倾斜板与连接横板之间的倾斜角度为85°。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倾斜角度为85°,安装效果最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另一角度观察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去除安装板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安装板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联动弹簧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插针结构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芯片与芯片脚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8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光纤插座,包括安装座1、插针结构2以及芯片结构3,所述安装座1包括前侧壁11、后侧壁、左侧壁13、右侧壁14、上侧壁15以及下侧壁12,所述安装座1内部形成安装腔10,所述插针结构2固定设置在安装座1的外侧,所述芯片结构3的下端延伸至安装座1外,所述安装座1前端设置有开口4,所述开口4设置在所述前侧壁11处,所述开口4内设置有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与安装座1转动连接,转动连接方式为在所述安装板5的两侧设置转动块6,所述左侧壁13与右侧壁上14形成有与转动块6适配的安装槽7,转动块6能够在安装槽7中转动。为了能够实现安装板5的复位,在所述安装腔10内设置有与安装板5联动的联动弹簧8,所述联动弹簧8包括前端部81、扭簧部82以及后端部83,所述扭簧部82设置在前端部81与后端部83之间,所述前端部81垂直于后端部83设置,所述前端部81所在的竖直平面与安装板5所在竖直平面平行设置,所述后端部83固定设置在安装座1上。本技术将安装板实现了转动连接,在使用光纤插头插入到光纤插座内,由于光纤插头作用于安装板,由于安装板与安装座之间为转动连接,因此安装板会在作用力下转动进入到安装腔内,与安装座的上端面贴合,实现插头的插入,当需要复位时,只需要拔出插头,由于之前安装板作用于联动弹簧的前端部,由于弹性的存在,弹簧也会弯曲,然后弹簧的前端部会提供一个回复力到安装板上,将安装板复位。此外,所述上侧壁15的后端开设有开孔9,所述芯片结构3包括芯片盖31、芯片32以及芯片脚33,所述芯片盖31设置在芯片32的上方,所述芯片脚33均平行设置且朝向下侧壁延伸至安装座1外,所述芯片盖31的上表面与开孔面重合。所述插针结构2一体形成,所述插针结构2包括第一倾斜板21、第二倾斜板22以及连接横板23,所述第一倾斜板21与第二倾斜板22倾斜设置在连接横板23的两端,所述第一倾斜板21、第二倾斜板22与连接横板23之间的倾斜角度α为85°,设置倾斜角度为85°,安装效果最佳。所述第一倾斜板21固定设置在所述左侧壁13上,所述第二倾斜板22固定设置在所述右侧壁14上,所述连接横板23设置在所述下侧壁12上,所述第一倾斜板21上开设有第一缺口211,所述第二倾斜板22上设置有第二缺口221,所述第一缺口211的末端延伸至连接横板23处,所述第二缺口221的末端延伸至连接横板23处,所述第一缺口211的末端设置有第一插针20,所述第二缺口221的末端设置有第二插针30,所述第一插针20与第二插针30上形成有凸起部40,所述第一插针20与第二插针30垂直于连接横板23设置,所述左侧壁13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块131,所述右侧壁14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块141,所述第一缺口211的起始端设置在第一安装块131上,所述第二缺口221的起始端设置在第二安装块141上,设置第一安装块131与第二安装块141实现插针结构的安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所述上侧壁15上还设置有散热口151,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散热口保证内部结构的散热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插针结构以及芯片结构,所述安装座内部形成安装腔,所述插针结构固定设置在安装座的外侧,所述芯片结构的下端延伸至安装座外,所述安装座前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与安装板联动的联动弹簧,所述联动弹簧包括前端部、扭簧部以及后端部,所述扭簧部设置在前端部与后端部之间,所述前端部垂直于后端部设置,所述前端部所在竖直平面与安装板所在竖直平面平行设置,所述后端部固定设置在安装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插针结构以及芯片结构,所述安装座内部形成安装腔,所述插针结构固定设置在安装座的外侧,所述芯片结构的下端延伸至安装座外,所述安装座前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与安装板联动的联动弹簧,所述联动弹簧包括前端部、扭簧部以及后端部,所述扭簧部设置在前端部与后端部之间,所述前端部垂直于后端部设置,所述前端部所在竖直平面与安装板所在竖直平面平行设置,所述后端部固定设置在安装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右侧壁、上侧壁以及下侧壁,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前侧壁处,所述上侧壁的后端开设有开孔,所述芯片结构包括芯片盖、芯片以及芯片脚,所述芯片盖设置在芯片的上方,所述芯片脚均平行设置且朝向下侧壁延伸至安装座外,所述芯片盖的上表面与开孔面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结构包括第一倾斜板、第二倾斜板以及连接横板,所述第一倾斜板与第二倾斜板倾斜设置在连接横板的两端,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宏昌无线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