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墙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2191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墙防水结构,属于建筑防水领域,其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内墙和外墙,内墙与外墙平行设置,内墙与外墙之间设置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防水层,防水层包括两个防水板,两个防水板分别抵接至内墙和外墙相对的两个面上,两个防水板与内墙和外墙之间分别设置有防水涂层,两个防水板之间设置有多根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两个防水板固定连接,外墙上且位于外墙的上部开设有多个通风孔,通风孔贯穿防水板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起到更好的防水性能的效果。

A Double Wall Waterproof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墙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防水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墙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在建筑设计时,为了起到更好的防水和隔声效果,人们常会把墙体设计为双层结构,即由两层墙组成,且两层墙之间设置有空腔的墙体结构,但是在双墙结构的应用中,为了保证空腔内的通风,通常会在位于外侧的墙体上开设通风口,但是在下雨或者外部环境过于潮湿时,水分会进入空腔内,使得空腔内变得非常潮湿,从而导致墙体受潮而损伤,导致双层墙的部分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起到更好的防水效果的双墙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双墙防水结构,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内墙和外墙,所述内墙与外墙平行设置,所述内墙与外墙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包括两个防水板,两个所述防水板分别抵接至内墙和外墙相对的两个面上,两个所述防水板与内墙和外墙之间分别设置有防水涂层,两个所述防水板之间设置有多根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两个防水板固定连接,所述外墙上且位于外墙的上部开设有多个通风孔,所述通风孔贯穿防水板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分通过通风孔进入空腔内后,会被限制在两个防水板之间,且防水板与内墙以及外墙之间均设置有隔水层,水分会被进一步地阻绝在两个防水板之间,使得双层墙具有了更好的防水效果,使得空腔内可以保持一定的干燥,从而保证墙体不会受潮,而连接杆的设置可将两个防水板以及内墙和外墙连接至一起,使得整个墙体结构更加稳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孔内设置有干燥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风孔内设置干燥层,使得进入空腔内的空气会被干燥层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干燥,从而防止过多水分进入空腔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干燥层由氯化钙干燥剂组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氯化钙干燥剂具有较强的干燥能力,使用简单方便且周期较长,不需要频繁更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水层由海绵层和泡沫板层组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绵层可以吸收水分,而泡沫板层可以防止水分渗透,如此可阻止大部分水分达到外墙内壁和内墙内壁,提升了双层墙的防水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板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沿竖直方向拼接成一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将防水板设置为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使得在施工防水层时可以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一层一层地施工,从而提升了施工防水层时的便利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之间分别设置有连接槽和连接条,所述连接条和连接条配合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槽和连接条的设置使得在拼接防水板时,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从而防止水分从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之间的空隙中渗透至内墙及外墙。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上、且位于相拼接的位置均设置有防水胶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胶条的设置,可进一步防止水分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之间的空隙中渗透至内墙及外墙。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板由轻质混凝土材料预制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轻质混凝土重量较轻,使得防水板的施工更加方便,且轻质混凝土材料具有较好的防水、隔音能力,可进一步提升双墙结构的各种功能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在内墙与外墙之间的空腔内设置防水层,防水层由整体式的两个防水板组成,防水板与内墙及外墙之间又设置了隔水层,使得水分通风孔进入空腔内后,被隔绝在两个防水板之间,从而提高了双墙结构的防水效果;2.在通风孔内设置了干燥层,使得水分进入空腔前就会被干燥层所吸收,使得进入空腔的空气变得较为干燥;3.将防水板设置为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拼接而成,使得防水层施工时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内墙;2、外墙;21、通风孔;22、干燥层;3、空腔;4、防水层;41、防水板;411、第一连接板;412、第二连接板;413、第三连接板;414、连接槽;415、连接条;416、防水胶条;42、连接杆;5、隔水层;51、海绵层;52、泡沫板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双墙防水结构,包括内墙1和外墙2,内墙1和外墙2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内墙1与外墙2之间设置有空腔3,空腔3内设置有防水层4,防水层4由两个防水板41组成,两个防水板41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杆42相连接,两个防水板41与内墙1和外墙2之间均设置有隔水层5,隔水层5由海绵层51以及泡沫板层52组成,外墙2的上部开设有多个通风孔21,且通风孔21贯穿防水板41设置,通风孔21内设置有由氯化钙干燥剂组成的干燥层22。参照图1和图2,为了方便防水层4的施工,将防水板41分为第一连接板411、第二连接板412和第三连接板413,第一连接板411和第二连接板412之间、第二连接板412和第三连接板413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槽414和连接条415,且第一连接板411、第二连接板412和第三连接板413相拼接的地方设置有防水胶条416,为了进一步方便防水板41的施工,防水板41的材料选用为轻质混凝土材料,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槽414和连接条415的形状设置为“U”形,使得第一连接板411、第二连接板412和第三连接板413可以更好地拼接。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外墙2外侧的空气通过通风孔21进入空腔3内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分会被干燥层22所吸收,而进入空腔3内的水分会被限制在两个防水板41之间,即使渗过防水板41的水分在达到隔水层5时,水分也会被海绵层51所吸收,且泡沫板层52的设置可进一步阻止水分达到内墙1内侧以及外墙2内侧,从而使得由于水分带来的潮湿性不会对内墙1和外墙2造成损坏,提高了双墙结构的防水效果,同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双墙结构的各种功能性。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墙防水结构,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内墙(1)和外墙(2),所述内墙(1)与外墙(2)平行设置,所述内墙(1)与外墙(2)之间设置有空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3)内设置有防水层(4),所述防水层(4)包括两个防水板(41),两个所述防水板(41)分别抵接至内墙(1)和外墙(2)相对的两个面上,两个所述防水板(41)与内墙(1)和外墙(2)之间分别设置有隔水层(5),两个所述防水板(41)之间设置有多根连接杆(42),所述连接杆(42)的两端分别两个防水板(41)固定连接,所述外墙(2)上且位于外墙(2)的上部开设有多个通风孔(21),所述通风孔(21)贯穿防水板(41)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墙防水结构,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内墙(1)和外墙(2),所述内墙(1)与外墙(2)平行设置,所述内墙(1)与外墙(2)之间设置有空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3)内设置有防水层(4),所述防水层(4)包括两个防水板(41),两个所述防水板(41)分别抵接至内墙(1)和外墙(2)相对的两个面上,两个所述防水板(41)与内墙(1)和外墙(2)之间分别设置有隔水层(5),两个所述防水板(41)之间设置有多根连接杆(42),所述连接杆(42)的两端分别两个防水板(41)固定连接,所述外墙(2)上且位于外墙(2)的上部开设有多个通风孔(21),所述通风孔(21)贯穿防水板(41)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21)内设置有干燥层(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层(22)由氯化钙干燥剂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墙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派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