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用组装贴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2024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2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子产品用组装贴膜,包括保护膜、微粘膜、承载膜、双面胶单元和泡棉单品,所述泡棉单品位于保护膜和微粘膜的上表面之间,一离型膜的非离型面通过一双面胶层与微粘膜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双面胶单元位于离型膜的离型面和保护膜之间;所述泡棉单品与保护膜接触的表面具有粘剂层,所述承载膜与微粘膜的下表面粘接;所述承载膜开有若干个主定位孔和第一定位孔,所述微粘膜开有若干个第二定位孔,所述承载膜的第一定位孔和微粘膜的第二定位孔吻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精准地将泡棉单体和双面胶单元,同时贴覆到制品上,既避免了二次贴装的繁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也避免在多次贴装过程中引入粉尘造成产品污染。

Assembly film for electronic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产品用组装贴膜
本技术涉及贴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产品用组装贴膜。
技术介绍
手机、平板或者计算机内电子元器件组装时,需在电子元器件的背面贴附一层双面胶,同时,为了达到绝缘、防振、密封、防尘的效果,部分电子元器件的背面还需要贴附泡棉。现有技术中,一般只有单一的双面胶产品和单一的泡棉产品,这样就需要对电子元器件背面进行多次贴装,多次贴装会产生一定的误差,而且会引入粉尘,形成污染,就会影响到整体性能,生产效率也不高。如何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产品用组装贴膜,该电子产品用组装贴膜实现了精准地将泡棉单体和双面胶单元,同时贴覆到制品上,既避免了二次贴装的繁琐,也避免在多次贴装过程中引入粉尘造成产品污染,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并降低了操作的难度和人工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产品用组装贴膜,包括保护膜、微粘膜、承载膜、双面胶单元和泡棉单品,所述泡棉单品位于保护膜和微粘膜的上表面之间,一离型膜的非离型面通过一双面胶层与微粘膜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双面胶单元位于离型膜的离型面和保护膜之间;所述泡棉单品与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产品用组装贴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膜(1)、至少2个微粘膜(2)、承载膜(3)、至少2个双面胶单元(4)和至少2个泡棉单品(5),所述泡棉单品(5)位于保护膜(1)和微粘膜(2)的上表面之间,一离型膜(6)的非离型面(61)通过一双面胶层(7)与微粘膜(2)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双面胶单元(4)位于离型膜(6)的离型面(62)和保护膜(1)之间;所述泡棉单品(5)与保护膜(1)接触的表面具有粘剂层(8),所述承载膜(3)与微粘膜(2)的下表面粘接,所述微粘膜(2)上表面与泡棉单品(5)和双面胶层(7)的黏度值大于微粘膜(2)下表面与承载膜(3)的黏度值;所述承载膜(3)开有若干个主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产品用组装贴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膜(1)、至少2个微粘膜(2)、承载膜(3)、至少2个双面胶单元(4)和至少2个泡棉单品(5),所述泡棉单品(5)位于保护膜(1)和微粘膜(2)的上表面之间,一离型膜(6)的非离型面(61)通过一双面胶层(7)与微粘膜(2)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双面胶单元(4)位于离型膜(6)的离型面(62)和保护膜(1)之间;所述泡棉单品(5)与保护膜(1)接触的表面具有粘剂层(8),所述承载膜(3)与微粘膜(2)的下表面粘接,所述微粘膜(2)上表面与泡棉单品(5)和双面胶层(7)的黏度值大于微粘膜(2)下表面与承载膜(3)的黏度值;所述承载膜(3)开有若干个主定位孔(10)和第一定位孔(11),所述微粘膜(2)开有若干个第二定位孔(12),所述承载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根旺欧阳卓晋陶东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摩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