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砷的设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19739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2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砷的设备结构,包括储水罐、过滤罐、净化罐、水质检测器和清水罐,所述储水罐右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的表面连通有第一加压泵,所述第一水管远离第一加压泵的一端与过滤罐连通,所述过滤罐右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的表面连通有第二加压泵,所述第二水管远离第二加压泵的一端与净化罐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储水罐、过滤罐、净化罐、水质检测器、清水罐、第一水管、第一加压泵、第二水管、第二加压泵、第三水管、第三加压泵、第四水管、第四加压泵、试剂管和电磁阀的配合,解决了传统水质除砷的设备结构复杂,并且效率低下,无法满足日常使得的问题。

A device structure for arsenic remov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砷的设备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质净化
,具体为一种除砷的设备结构。
技术介绍
砷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非金属元素,长期饮用高砷水导致慢性砷中毒的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等症状,突出表现为皮肤损害,症状为皮肤色素沉着、皮肤角化过度、庆状增生及皮肤癌,色素沉着以躯干、臀部和大腿等非暴露部位多见,呈雨点状或广泛的花斑状黑色或棕褐色斑;也可有胃肠功能障碍、肝脏肿大及四肢麻木等症状,严重者肝功能有明显障碍,长期饮用高砷水还可导致尿中非代谢性无机砷浓度升高,诱发肺癌、膀胧癌及其它脏器癌症。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地下水污染严重,而自来水通过输配水管网供给用户的水往往达不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而传统的水质除砷的整体系统复杂,并且效率低下,无法满足日常的使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砷的设备结构,具备结构简单、效率高的优点,解决了传统水质除砷的设备结构复杂,并且效率低下,无法满足日常使得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除砷的设备结构,包括储水罐、过滤罐、净化罐、水质检测器和清水罐,所述储水罐右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的表面连通有第一加压泵,所述第一水管远离第一加压泵的一端与过滤罐连通,所述过滤罐右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的表面连通有第二加压泵,所述第二水管远离第二加压泵的一端与净化罐连通,所述净化罐右侧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水质检测器连通;所述水质检测器的右侧连通有第三水管,所述第三水管的表面连通有第三加压泵,所述第三水管远离第三加压泵的一端与清水罐连通,所述水质检测器的顶部连通有第四水管,所述第四水管的表面连通有第四加压泵,所述第四水管远离第四加压泵的一端与过滤罐连通,所述过滤罐和净化罐的顶部均连通有试剂管,所述试剂管的表面设置有电磁阀。优选的,所述过滤罐内腔的两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活性矾土层、载银活性炭层和胶原纤维吸附材料层。优选的,所述净化罐内腔的两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大孔吸附树脂层和超滤膜层。优选的,所述储水罐、过滤罐、净化罐和清水罐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底座。优选的,所述清水罐的右侧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表面连通有出水泵。优选的,所述储水罐的表面固定连接有PLC控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第一加压泵将储水罐中的待处理饮用水泵入过滤罐中,待处理饮用水在试剂管的氧化反应下,将饮用水中三价砷氧化为五价砷,把水中的杂质与大部分五价砷过滤,经过过滤后的饮用水经第二加压泵泵入净化罐中,能够彻底的去除五价砷,然后直接进入水质检测器中,对水质进行检测,充分保证饮用水中的砷被除尽,如检测不合格,第四加压泵自动启动,把饮用水再次泵入过滤罐内,进行再次的循环除砷,直至检测合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过滤箱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净化箱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储水罐、2过滤罐、201活性矾土层、202载银活性炭层、203胶原纤维吸附材料层、3净化罐、301大孔吸附树脂层、302超滤膜层、4水质检测器、5清水罐、6第一水管、7第一加压泵、8第二水管、9第二加压泵、10第三水管、11第三加压泵、12第四水管、13第四加压泵、14试剂管、15电磁阀、16底座、17出水管、18出水泵、19PLC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除砷的设备结构,包括储水罐1、过滤罐2、净化罐3、水质检测器4和清水罐5,储水罐1右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水管6,储水罐1、过滤罐2、净化罐3和清水罐5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底座16,储水罐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PLC控制器19,第一水管6的表面连通有第一加压泵7,第一水管6远离第一加压泵7的一端与过滤罐2连通,过滤罐2内腔的两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活性矾土层201、载银活性炭层202和胶原纤维吸附材料层203,过滤罐2右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二水管8,第二水管8的表面连通有第二加压泵9,第二水管8远离第二加压泵9的一端与净化罐3连通,净化罐3内腔的两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大孔吸附树脂层301和超滤膜层302,净化罐3右侧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水质检测器4连通;水质检测器4的右侧连通有第三水管10,第三水管10的表面连通有第三加压泵11,第三水管10远离第三加压泵11的一端与清水罐5连通,清水罐5的右侧连通有出水管17,出水管17的表面连通有出水泵18,水质检测器4的顶部连通有第四水管12,第四水管12的表面连通有第四加压泵13,第四水管12远离第四加压泵13的一端与过滤罐2连通,过滤罐2和净化罐3的顶部均连通有试剂管14,试剂管14的表面设置有电磁阀15,通过第一加压泵7将储水罐1中的待处理饮用水泵入过滤罐2中,待处理饮用水在试剂管14的氧化反应下,将饮用水中三价砷氧化为五价砷,把水中的杂质与大部分五价砷过滤,经过过滤后的饮用水经第二加压泵9泵入净化罐3中,能够彻底的去除五价砷,然后直接进入水质检测器4中,对水质进行检测,充分保证饮用水中的砷被除尽,如检测不合格,第四加压泵13自动启动,把饮用水再次泵入过滤罐2内,进行再次的循环除砷,直至检测合格。使用时,使用者对PLC控制器19进行数据设定,先将待处理饮用水灌入储水罐1,第一加压泵7将储水罐1中的待处理饮用水泵入过滤罐2中,待处理饮用水在试剂管14的氧化反应下,将饮用水中三价砷氧化为五价砷,并通过活性矾土层201、载银活性炭层202和胶原纤维吸附材料层203的层层过滤,把水中的杂质与大部分五价砷过滤,经过过滤后的饮用水经第二加压泵9泵入净化罐3中,再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层301和超滤膜层302的进行净化,能够彻底的去除五价砷,然后直接进入水质检测器4中,对水质进行检测,充分保证饮用水中的砷被除尽,如检测不合格,第四加压泵13自动启动,把饮用水再次泵入过滤罐2内,进行再次的循环除砷,直至检测合格,合格后的饮用水经第三加压泵11泵入清水罐5中,需要使用时,启动出水泵18即可直接使用,此设备结构简单、除砷效率高,利于大范围的推广使用。综上所述:该除砷的设备结构,通过储水罐1、过滤罐2、净化罐3、水质检测器4、清水罐5、第一水管6、第一加压泵7、第二水管8、第二加压泵9、第三水管10、第三加压泵11、第四水管12、第四加压泵13、试剂管14和电磁阀15的配合,解决了传统水质除砷的系统复杂,并且效率低下,无法满足日常使得的问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砷的设备结构,包括储水罐(1)、过滤罐(2)、净化罐(3)、水质检测器(4)和清水罐(5),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罐(1)右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水管(6),所述第一水管(6)的表面连通有第一加压泵(7),所述第一水管(6)远离第一加压泵(7)的一端与过滤罐(2)连通,所述过滤罐(2)右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二水管(8),所述第二水管(8)的表面连通有第二加压泵(9),所述第二水管(8)远离第二加压泵(9)的一端与净化罐(3)连通,所述净化罐(3)右侧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水质检测器(4)连通;所述水质检测器(4)的右侧连通有第三水管(10),所述第三水管(10)的表面连通有第三加压泵(11),所述第三水管(10)远离第三加压泵(11)的一端与清水罐(5)连通,所述水质检测器(4)的顶部连通有第四水管(12),所述第四水管(12)的表面连通有第四加压泵(13),所述第四水管(12)远离第四加压泵(13)的一端与过滤罐(2)连通,所述过滤罐(2)和净化罐(3)的顶部均连通有试剂管(14),所述试剂管(14)的表面设置有电磁阀(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砷的设备结构,包括储水罐(1)、过滤罐(2)、净化罐(3)、水质检测器(4)和清水罐(5),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罐(1)右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水管(6),所述第一水管(6)的表面连通有第一加压泵(7),所述第一水管(6)远离第一加压泵(7)的一端与过滤罐(2)连通,所述过滤罐(2)右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二水管(8),所述第二水管(8)的表面连通有第二加压泵(9),所述第二水管(8)远离第二加压泵(9)的一端与净化罐(3)连通,所述净化罐(3)右侧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水质检测器(4)连通;所述水质检测器(4)的右侧连通有第三水管(10),所述第三水管(10)的表面连通有第三加压泵(11),所述第三水管(10)远离第三加压泵(11)的一端与清水罐(5)连通,所述水质检测器(4)的顶部连通有第四水管(12),所述第四水管(12)的表面连通有第四加压泵(13),所述第四水管(12)远离第四加压泵(13)的一端与过滤罐(2)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茂春
申请(专利权)人:乐昌市自来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