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盘式风向切换器和气动管道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71838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盘式风向切换器,包括:上支板、下支板、转动设置于上支板和下支板之间的圆盘切换管组和控制圆盘切换管组转动或固定的控制装置;下支板设置有用于与风机的吸气接口连通的吸气口和用于与风机的吹气接口连通的吹气口;上支板设置有与吸气口对应的第一通孔以及与吹气口对应的第二通孔;圆盘切换管组转动过程中,切换管连通于吸气口和第一通孔,或者连通于吹气口和第二通孔。通过控制圆盘切换管组的转动进行吹送和吸送的切换,避免了吸送和吹送切换过程中切换管的摆动,因此使切换管不易破损或变形,从而提高了圆盘式风向切换器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圆盘式风向切换器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

A Disc Type Wind Direction Switch and Pneumatic Pipeline Transmiss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盘式风向切换器和气动管道传输系统
本技术涉及物流传输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圆盘式风向切换器。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圆盘式风向切换器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风向切换器是一种切换风向的装置,主要应用于气动管道传输系统中对吹送和吸送进行来回切换。现有技术中的风向切换器主要采用平移软管的方式对风向进行切换,将软管的一端固定,且使软管具有一定弯曲弧度设置,软管的另一端在推动装置的作用下可以进行摆动,摆动过程中可以与吸气口连通,也可以与吹气口连通,从而通过摆动进行吸送和吹送的切换。由于软管在长期的摆动作用下很容易变形,因此,可能会使软管不能顺利与吸气口或吹气口连通;另外,在正负压力的吸气和吹气作用下,软管很容易破碎,造成漏风,影响传输效果。综上所述,如何避免风向切换器进行吸送和吹送之间切换时软管发生破损,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盘式风向切换器,通过转动的方式进行吸送和吹送的切换。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圆盘式风向切换器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圆盘式风向切换器,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盘式风向切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板(2)、下支板(1)、转动设置于所述上支板(2)和所述下支板(1)之间的圆盘切换管组(4)和控制所述圆盘切换管组(4)转动或固定的控制装置;所述下支板(1)设置有用于与风机的吸气接口连通的吸气口和用于与所述风机的吹气接口连通的吹气口;所述上支板(2)设置有与所述吸气口对应的第一通孔以及与所述吹气口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圆盘切换管组(4)包括切换管(43),所述圆盘切换管组(4)转动过程中,所述切换管(43)连通于所述吸气口和所述第一通孔,或者连通于所述吹气口和所述第二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盘式风向切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板(2)、下支板(1)、转动设置于所述上支板(2)和所述下支板(1)之间的圆盘切换管组(4)和控制所述圆盘切换管组(4)转动或固定的控制装置;所述下支板(1)设置有用于与风机的吸气接口连通的吸气口和用于与所述风机的吹气接口连通的吹气口;所述上支板(2)设置有与所述吸气口对应的第一通孔以及与所述吹气口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圆盘切换管组(4)包括切换管(43),所述圆盘切换管组(4)转动过程中,所述切换管(43)连通于所述吸气口和所述第一通孔,或者连通于所述吹气口和所述第二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盘式风向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切换管组(4)包括同步转动的齿轮盘(41)和轮盘(42),所述齿轮盘(41)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轮盘(42)上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切换管(43)连通于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盘式风向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板(1)设置有排空口,所述圆盘切换管组(4)转动过程中,所述排空口、所述吸气口和所述吹气口中的一者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盘式风向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盘(41)设置有第五通孔,且所述第五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沿同一圆弧设置,以使所述吸气口和所述吹气口与空气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盘式风向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驱动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建文凌君安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开元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