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运维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1627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电运维船,所述风电运维船包括:船首甲板,所述船首甲板位于所述风电运维船的船首,并与所述风电运维船的船体可转动地连接;姿态调节装置,所述姿态调节装置连接到船首甲板的两侧,所述姿态调节装置包括可插入水中的阻尼部和将所述阻尼部连接到所述船体的连接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风电运维船,具有良好的平衡调节性能,因而可显著提高海上风电运维人员登靠风机基础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Wind power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h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电运维船
本技术涉及风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电运维船。
技术介绍
海上风电场的运维通常需要依靠运维船来帮助运维人员登陆风机基础。但是,由于海上环境气候情况复杂,目前的运维船的登靠操作复杂且安全性较低,难以实现与风机基础之间的稳定的可持续登靠。尤其是在受到风浪载荷作用时,在运维船登靠风机的过程中会存在登靠时间短或靠船桩受撞击变形的问题。另外,目前的运维船在保持运维船的姿态平衡方面也存在问题,导致运维人员的登陆安全得不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平衡性和登靠稳定性并且降低操作难度的风电运维船,从而可显著提高海上风电运维人员登靠风机基础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风电运维船,所述风电运维船包括:船首甲板,所述船首甲板位于所述风电运维船的船首,并与所述风电运维船的船体可转动地连接;姿态调节装置,所述姿态调节装置连接到船首甲板的两侧,所述姿态调节装置包括可插入水中的阻尼部和将所述阻尼部连接到所述船体的连接部。可选地,所述船首甲板的前端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或距离传感器。可选地,所述风电运维船还可包括驱动所述船首甲板转动的补偿装置。可选地,所述补偿装置的两端可分别铰接到所述船首甲板和所述船体。可选地,所述补偿装置可包括与所述船首甲板连接的支撑部和与所述船体连接的底座部,所述底座部可设置在船体的凹入部中。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可以可折叠地铰接到所述船首甲板。可选地,所述阻尼部可铰接到所述连接部,所述阻尼部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部在预定角度范围内旋转。可选地,所述阻尼部可呈板状、盘状或伞状,所述连接部可以为可伸缩的连接杆。可选地,所述阻尼部的有效工作面积可调。根据本技术的风电运维船具有良好的平衡调节性能,因而可保证登靠时间并改善登靠稳定性,从而提高海上风电运维人员登陆风机基础的安全性,并且可降低风电运维船登靠过程中的操作难度,从而提高操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的风电运维船的侧面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的风电运维船的前面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船体,2:船首甲板,21:传感器,3:姿态调节装置,31:阻尼部,32:连接部,4:补偿装置,41:支撑部,42:底座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参照图1和图2,将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风电运维船。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风电运维船包括:船首甲板2,位于风电运维船的船首,并与风电运维船的船体1可转动地连接;姿态调节装置3,连接到船首甲板2的两侧,姿态调节装置3包括可插入水中的阻尼部31和将阻尼部31连接到所述船体1的连接部32。现有的运维船在登靠风机过程中,经常出现推力不足导致停靠时间短的问题,给运维人员的登陆安全带来隐患。另外,当推力过大时,还会出现靠船桩受撞击变形甚至损坏的问题。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甲板可具有分体式结构,船首甲板2可相对于船体1转动,因此,可以方便地维持船首甲板2前端与风机基础的持续顶靠,从而避免推力过小导致的持续登靠时间短或推力过大时可能造成的损坏。作为示例,船首甲板2可通过销轴连接到船体1,并围绕销轴相对于船体1转动,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还可通过其他可实现转动连接的装置来连接船首甲板2和船体1。在船首甲板2的前端可设置有传感器21。作为示例,传感器21可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或距离传感器,从而有利于实现船首甲板2旋转的自动化控制,但实施例不限于此,还可使用能够辅助感测压力和/或距离的任何其他传感器。优选地,传感器21可以以带状布置在船首甲板2的整个前端表面上,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还可设置多个传感器带,并使它们以预定间隔排列在船首甲板2的前端表面。通过从设置在船首甲板2前端的距离传感器反馈的数据(距离),可判断运维船与风机基础接触的相对位置,以便于调节运维船与靠船桩登靠相应接触点接触。另外,通过从设置在船首甲板2前端的压力传感器反馈的数据(推力),可判断运维船的推力是否足以维持与风机基础持续靠泊需要的摩擦力。作为示例,在船首甲板2的前端与靠船桩的相应接触点接触时,可以通过从上述压力传感器反馈的数据(推力)实时控制推力或调整船首甲板2的角度,从而更精确地控制的运维船的登靠。此外,根据设置在不同位置的传感器返馈的数据,通过计算还可测得船首甲板2的前端与靠船桩之间的接触区域(或面积)。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以上所述,由于可以自动调节推力大小或船首甲板2的角度,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船长和船员肉眼观察配合来调节运维船推进状态的登靠方式,不仅提高了控制准确性,而且还可降低控制操作难度,提高登靠过程的操作效率。根据示例性实施例,风电运维船还可包括补偿装置4。补偿装置4可调节船首甲板2相对于船体1的角度,从而减小船首甲板2随船体1上下运动的范围和频率,保持船首甲板2与风机靠船桩的相对位置不发生较大变化。作为示例,补偿装置4可根据传感器数据(例如,通过位于船首甲板2的前端的推力传感器21获取的数据)调节船首甲板2与船体1之间的夹角。补偿装置4可位于船首甲板2下方,以支撑船首甲板2。另外,补偿装置4可设置在所述船体1的凹入部中,以避免占用额外的空间。也就是说,当补偿装置4不操作时,整个补偿装置4可收缩为设置在船体1的凹入部中,而不会影响船首甲板2回复到原始水平位置。补偿装置4的上端与船首甲板2的下表面铰接,补偿装置4的下端与船体1铰接,因此,可最大程度保证补偿装置4的旋转自由度,防止补偿装置4在操作过程中或具有较大风浪时受到外力而损害。图2中示出了包括两个补偿装置4的情况,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还可设置一个或者更多个补偿装置4,只要满足支撑力的要求即可。作为示例,补偿装置4可包括与船首甲板2连接的支撑部41和与船体连接1的底座部42。可选地,补偿装置4可以是液压缸结构、电缸结构、气缸结构和丝杠结构中的至少一种,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还可使用其他具有缓冲支撑作用的装置作为补偿装置4,只要其可连接船首甲板2与船体1并提供支撑力即可。底座部42可设置在船体1的凹入部中,并且可铰接到船体1,以能够相对于船体1旋转。支撑部41的下端与底座部42连接,支撑部41的上端铰接到船首甲板2的下表面,以在支撑船首甲板2的同时可相对于船首甲板2的下表面旋转。当支撑部41的上端没有伸出时,船首甲板2不会发生转动并可设置为与船体1平行。当支撑部41的上端伸出时,船首甲板2可向上转动为相对于船体1具有预定角度。因此,在运维船登靠过程中,通过控制补偿装置4的支撑部41的伸出长度即可控制船首甲板2的转动角度,使得登靠控制简单化。另外,在停靠风机过程中,尤其是受到风浪时,会出现船体1的上下升沉运动。随着船体1的升沉,船首甲板2也会具有上下运动的趋势。为了进一步提高登靠稳定性,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风电运维船还可具有设置在船体1两侧的姿态调节装置3,以提供阻尼力,从而减弱船体升沉运动对船首甲板2的影响。参照图2,姿态调节装置3可连接到船首甲板2的两侧,从而直接向船首甲板2提供阻尼力,将船首甲板2的前端的高度控制在预定的位置或合理范围内。姿态调节装置3可具有折叠结构或伸缩结构,以在运维船的航行或不同的使用状态下调节姿态调节装置3的布置和构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电运维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电运维船包括:船首甲板(2),所述船首甲板(2)位于所述风电运维船的船首,并与所述风电运维船的船体(1)可转动地连接;姿态调节装置(3),所述姿态调节装置(3)连接到船首甲板(2)的两侧,所述姿态调节装置(3)包括可插入水中的阻尼部(31)和将所述阻尼部(31)连接到所述船体(1)的连接部(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运维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电运维船包括:船首甲板(2),所述船首甲板(2)位于所述风电运维船的船首,并与所述风电运维船的船体(1)可转动地连接;姿态调节装置(3),所述姿态调节装置(3)连接到船首甲板(2)的两侧,所述姿态调节装置(3)包括可插入水中的阻尼部(31)和将所述阻尼部(31)连接到所述船体(1)的连接部(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运维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首甲板(2)的前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或距离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运维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电运维船还包括驱动所述船首甲板(2)转动的补偿装置(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电运维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装置(4)的两端分别铰接到所述船首甲板(2)和所述船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峻刘玮姜哲伦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金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