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双光防蓝光镜片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713097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隐形双光防蓝光镜片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A)、定制镜片远用部分焦度:按使用者远用视力的度数定制镜片远用部分的焦度;B)、定制镜片近用部分焦度:按使用者近用视力的度数定制镜片近用部分的焦度,镜片近用部分焦度通过改变所处区域的前顶焦度来实现度数不同;C)、透镜镜片的焦度实现:透镜镜片的焦度由不同的前后顶焦度综合作用后产生;所述的步骤A)与步骤B)中,镜片远用部分焦度低于镜片近用部分焦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远视力屈光正常的人群”配镜后不容易适应以及无法适应的问题;镜片度数过渡直接,判断过程简单快速,基本佩戴当场就能判断出定配的是否合适,有效降低了适应周期;能防止有害蓝光。

Invisible Double-Light Anti-Blue Lens and Their Working Metho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隐形双光防蓝光镜片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眼镜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隐形双光防蓝光镜片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双光系列镜片包括圆顶双光镜片、平顶双光镜片,圆顶双光镜片如图1、图2所示,镜片凸面的中心为远用光学中心点1,镜片凸面的下部设置有圆型凸起的近用部分突出镜片4,近用部分突出镜片4为老花区域部分,近用部分突出镜片4的中心为近用光学中心点2,远用光学中心点1与近用部分突出镜片4的上边缘之间设置有远用光学中心点与近用区域边缘距离La3,近用部分突出镜片4圆圈区域明显,从正面及侧面能明显看到老花区域部分凸出,圆顶的度数分区线为圆形;平顶双光镜片如图3、图4所示,镜片凸面的中心为远用光学中心点1,镜片凸面的下部左侧设置有优弧面凸起的近用部分突出镜片B7,近用部分突出镜片B7为近用光学区域5,远用光学中心点1与近用部分突出镜片B7的上边缘之间设置有远用光学中心点与近用区域边缘距离Lb6,镜片上有更明显的直线型度数分区线;这两种镜片存在以下技术缺陷:1)、下加光度区域整块突出整体镜片表面的,边缘线条过于突兀,影响美观;2)、因技术定型时间较早,所用材料较落后,不具有防蓝光功能;3)、度数范围都限制在上平光下老花ADD+300以内,不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定制能力;4)、综合防护及定配情况,很难达到现有镜片产品的执行标准。现有技术的渐进多焦防蓝光镜片,如图5所示,镜片中心为镜片几何中心点11,镜片几何中心点11的上部右侧设置有远用光学中心区域8,远用光学中心区域8的中心与镜片几何中心点11之间设置有设计偏心距离Lc10,镜片几何中心点11的下部右侧设置有近用光学中心区域9,近用光学中心区域9的中心位于远用光学中心区域8的中心右侧;如图6所示,镜片外圈为加工打磨装配预留区域19,加工打磨装配预留区域19的内圈逆时针方向依次设置有远用平光度数区12、低度数过渡区13、中度数盲区14、低度数过渡区13、外缘平光盲区15、低度数过渡区13、中度数过渡区16、低度数过渡区13、外缘平光盲区15、低度数过渡区13、中度数盲区14,其中低度数过渡区13连接连接成片,中度数过渡区16由外到内依次设置有高度数过渡区17、近用最高度数区18;渐进度数过渡为渐渐过渡的,从美观角度来看,渐进多焦镜片要好于隐形双光镜片,隐形双光镜片好于其它双光镜片;理论上在不同度数的过渡区域内能形成多个焦点,虽然镜片的度数分区差异从正面用肉眼仔细查看可以区别,但是度数分区差异并不明显;存在以下技术缺陷:1)、在擦去标识线条后,很难从外观上识别度数区域;2)、渐进多焦防蓝光镜片只用了吸收紫外线的吸收型材料,而防蓝光效果则是在镜片基片表面覆盖反射型防蓝光膜层来实现,一但膜层损坏后防蓝光性能就会下降甚至丧失;3)、普遍存在盲区问题,焦点较多,不容易找对度数区域,判断和适应周期较长,只有通过系统验光后定配和训练后,才能有效保证基本使用,特别要指出的是“远视力屈光正常的人群”,也就是老花发生前视力正常人群,这类人群因之前没有长时间佩戴眼镜的习惯,加上老花眼即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不是病理状态也不属于屈光不正,是人们步入中老年后必然出现的视觉问题,中老年人原本在生理上适应力处于下降状态,综合佩戴习惯和适应力等原因后,导致这类人群中完全无法适应渐进多焦镜片的问题较为普遍;4)、为了能满足远、中、近三用的需要,要实现中距离的度数的过渡,镜片不同分段区域的前后顶焦度情况都不同,过渡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多个焦点;镜片本身是圆形,为了在保证镜片中间视觉区域的焦点度数准确,不同顶焦度中心往镜片边缘的延伸部分会在镜片左右中下区域两侧的焦度区域内纠结抱团,产生地形图类的屈光度高低差,最后导致人眼调节无法适应这个区域而不能正常使用,这个不能正常使用的区域就被称为盲区;因为盲区不能正常使用,但又是存在在镜片上。而初次佩戴渐进的人,会很普遍的无法准确找到对应距离的光学中心点,往往会用盲区部分去视物。这个需要教育使用者的找到对应光学中心点,并不去看盲区的过程,就是渐进的适应过程。而不可避免的是不同度数区域以及盲区对使用者本身都会产生干扰。如何提供一种隐形双光防蓝光镜片及其工作方法,如何解决配镜后不容易适应以及无法适应的问题,如何防止有害蓝光,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形双光防蓝光镜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圆顶双光镜片、平顶双光镜片这两种镜片存在的下加光度区域整块突出整体镜片表面的,边缘线条过于突兀,影响美观;因技术定型时间较早,所用材料较落后,不具有防蓝光功能;度数范围都限制在上平光下老花ADD+300以内,不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定制能力;综合防护及定配情况,很难达到现有镜片产品的执行标准;现有技术的渐进多焦防蓝光镜片存在的在擦去标识线条后,很难从外观上识别度数区域;普遍存在盲区问题,焦点较多,不容易找对度数区域,判断和适应周期较长,只有通过系统验光后定配和训练后,才能有效保证基本使用;“远视力屈光正常的人群”配镜后不容易适应以及无法适应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隐形双光防蓝光镜片,包括镜片,所述的镜片凸面的中心为远用光学中心点,镜片凸面的下部设置有圆型凸起的近用部分镜片,近用部分镜片为老花区域部分,近用部分镜片的中心为近用光学中心点,远用光学中心点与近用部分镜片的上边缘之间设置有远用光学中心点与近用区域边缘距离La,近用部分镜片融合于镜片凸面内;远用光学中心点所在的远用光学区域占镜片总面积的80%~8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隐形双光防蓝光镜片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A)、定制镜片远用部分焦度:按使用者远用视力的度数定制镜片远用部分的焦度;B)、定制镜片近用部分焦度:按使用者近用视力的度数定制镜片近用部分的焦度,镜片近用部分焦度通过改变所处区域的前顶焦度来实现度数不同;C)、透镜镜片的焦度实现:透镜镜片的焦度由不同的前后顶焦度综合作用后产生。所述的步骤A)与步骤B)中,镜片远用部分焦度低于镜片近用部分焦度。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隐形双光防蓝光镜片及其工作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解决了“远视力屈光正常的人群”配镜后不容易适应以及无法适应的问题;镜片度数过渡直接,肉眼可直接区分不同度数区域,在定配后容易找到对应度数区域,判断过程简单快速,基本佩戴当场就能判断出定配的是否合适,有效降低了适应周期;不存在中距离区域,所以能更好的满足远距离和近距离视野要求较大,中距离视野无要求者;能防止有害蓝光;下加光度区域融合于整体镜片内,极少部分突出镜片,度数区域边缘直观差异相对较低,比较美观,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圆顶双光镜片主视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圆顶双光镜片右视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平顶双光镜片主视图。图4是现有技术的平顶双光镜片右视图。图5是现有技术的渐进多焦镜片主视图。图6是现有技术的渐进多焦镜片屈光轮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主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右视图。图中:1.远用光学中心点;2.近用光学中心点;3.远用光学中心点与近用区域边缘距离La;4.近用部分突出镜片;5.近用光学区域;6.远用光学中心点与近用区域边缘距离Lb;7.近用部分突出镜片B;8.远用光学中心区域;9.近用光学中心区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隐形双光防蓝光镜片,包括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镜片凸面的中心为远用光学中心点(1),镜片凸面的下部设置有圆型凸起的近用部分镜片(20),近用部分镜片(20)为老花区域部分,近用部分镜片(20)的中心为近用光学中心点(2),远用光学中心点(1)与近用部分镜片(20)的上边缘之间设置有远用光学中心点与近用区域边缘距离La(3),近用部分镜片(20)融合于镜片凸面内;远用光学中心点(1)所在的远用光学区域占镜片总面积的80%~85%。

【技术特征摘要】
1.隐形双光防蓝光镜片,包括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镜片凸面的中心为远用光学中心点(1),镜片凸面的下部设置有圆型凸起的近用部分镜片(20),近用部分镜片(20)为老花区域部分,近用部分镜片(20)的中心为近用光学中心点(2),远用光学中心点(1)与近用部分镜片(20)的上边缘之间设置有远用光学中心点与近用区域边缘距离La(3),近用部分镜片(20)融合于镜片凸面内;远用光学中心点(1)所在的远用光学区域占镜片总面积的80%~85%。2.隐形双光防蓝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东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宜酷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