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滑坡的支挡单元、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滑坡的支挡单元、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其中约75%为滑坡灾害。随着地下水的不断侵蚀,岩石裂隙不断发育,稳定的山体可能产生变形与滑动。同时,我国是一个多山区国家,铁路、公路多位于山体坡脚,并沿水体岸边展布,当山体经历水体蓄水与暴雨工况时,原来稳定的山体可能诱发形成潜在滑坡的概率将大大增加,从而可能对山体附近的线路、车辆以及居民产生威胁,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但是,现有技术对滑坡的治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当遇到大型与特大型滑坡灾害,例如,滑体高度超过100m,体积在数千万方以上时,坡脚处会存在极大的下滑力,而现有的常规工程措施往往无法抵抗如此大的下滑力,不能满足山体的稳定性与变形要求,由此可能会对山体附近的线路稳定和列车安全造成不良影响;②当线路的一侧处于山体坡脚,且线路的另一侧存在河流时,由于地下水出露导致水位较高,无法提供常规结构(例如普通抗滑桩)的施工条件,施工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即使付出巨大代价,对工程进行改移,对滑坡区重新规划,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滑坡的支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挡单元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支挡单元包括顶板、支撑梁和桩体;所述支撑梁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支撑梁上连接有至少两个所述桩体,所述支撑梁和所述桩体均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同一侧;所述桩体的长度至少能穿过滑坡的滑动带,并达到预设深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坡的支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挡单元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支挡单元包括顶板、支撑梁和桩体;所述支撑梁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支撑梁上连接有至少两个所述桩体,所述支撑梁和所述桩体均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同一侧;所述桩体的长度至少能穿过滑坡的滑动带,并达到预设深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与所述顶板连接或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梁平行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支撑梁上均平行间隔设置有三个所述桩体;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梁上的三个所述桩体与另一个所述支撑梁上的三个所述桩体一一对齐。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方形或矩形。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为钻冲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或挖孔灌注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的直径为1.5-2.5m;和/或,在每个所述支撑梁上平行间隔设置的三个所述桩体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桩体之间的桩间距为所述桩体的直径的3-5倍;和/或,两个所述支撑梁上一一对齐的两个所述桩体之间的桩间距为所述桩体的直径的2-3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晋乾,刘府生,孙红林,彭俊伟,王卫国,王亚飞,侯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