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海上风电桩式基础的破冰消浪组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0838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海上风电桩式基础的破冰消浪组合装置,安装在竖向的钢管桩上,钢管桩的外壁上沿周向设有上环板和下环板;破冰消浪组合装置包括破冰锥、多个破冰刃以及套筒,破冰锥呈环形,破冰刃上开有多个消浪孔,所有破冰刃竖向、间隔地固定在破冰锥上,破冰锥套设在套筒的外壁上,套筒套设在钢管桩外侧,位于上环板和下环板之间,并与钢管桩之间滑动连接;套筒的顶部沿周向设有多个第一伸缩弹簧,底部沿周向设有多个第二伸缩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结构简单,锥体体积小,且垂直高度小于其所在海域的平均高潮位与平均低潮位之差;可以随潮位自适应变化,有效减少在有冰期间承受的冰荷载,以及无冰期间所承受的波浪荷载。

Ice-breaking and Wave-eliminating Composite Device for Pile Foundation of Offshore Wind P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海上风电桩式基础的破冰消浪组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上风电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海上风电桩式基础的破冰消浪组合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域的风能储备密度大,如秦皇岛、曹妃甸和蓬莱等一系列环渤海地区。然而,在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域的冬季,与巨大风能储备相伴随的是大面积海冰作用的威胁。由于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域的海洋环境复杂多变,海上风电基础会受到多种荷载的作用,冰荷载和波浪荷载同时成为海洋结构物的重要控制荷载。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基础的破冰设计主要借鉴海上石油平台破冰锥的设计理念,在桩身潮差范围内加装锥体结构,冰与锥体相互作用时能够将海冰的破坏模式由挤压破坏改变为弯曲破坏,从而使得海冰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大幅度降低。然而在无冰期,由于冰锥的存在加大了基础的水线面面积,波浪荷载急剧增加,同样威胁着海上风电桩式基础的安全。如何设计破冰结构,在冰荷载减小与波浪荷载增加的矛盾中寻找制衡点,成为有冰海域风电基础设计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海上风电桩式基础的破冰消浪组合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在有冰期间承受的冰荷载,以及无冰期间所承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海上风电桩式基础的破冰消浪组合装置,安装在竖向的钢管桩(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桩(1)的外壁上沿周向设有垂直于所述钢管桩(1)轴向的上环板(12)和下环板(13);所述破冰消浪组合装置包括破冰锥(3)、多个破冰刃(4)以及套筒(2),所述破冰锥(3)呈环形,所述破冰刃(4)上开有多个消浪孔(41),所有所述破冰刃(4)竖向、间隔地固定在所述破冰锥(3)上,所述破冰锥(3)套设在所述套筒(2)的外壁上,所述套筒(2)套设在所述钢管桩(1)外侧,位于所述上环板(12)和下环板(13)之间,并与所述钢管桩(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套筒(2)的顶部沿周向设有多个与所述上环板(12)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海上风电桩式基础的破冰消浪组合装置,安装在竖向的钢管桩(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桩(1)的外壁上沿周向设有垂直于所述钢管桩(1)轴向的上环板(12)和下环板(13);所述破冰消浪组合装置包括破冰锥(3)、多个破冰刃(4)以及套筒(2),所述破冰锥(3)呈环形,所述破冰刃(4)上开有多个消浪孔(41),所有所述破冰刃(4)竖向、间隔地固定在所述破冰锥(3)上,所述破冰锥(3)套设在所述套筒(2)的外壁上,所述套筒(2)套设在所述钢管桩(1)外侧,位于所述上环板(12)和下环板(13)之间,并与所述钢管桩(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套筒(2)的顶部沿周向设有多个与所述上环板(12)固定连接的第一伸缩弹簧(61),底部沿周向设有多个与所述下环板(13)固定连接的第二伸缩弹簧(62),所述第一伸缩弹簧(61)和第二伸缩弹簧(62)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所述套筒(2)的轴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冰消浪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冰锥(3)的垂直高度小于其所在海域的平均高潮位与平均低潮位之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冰消浪组合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会元宋础金飞高彦琛陈能玉高俊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