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司新敏专利>正文

一种消化内科用食道局部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0519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用食道局部给药装置,包括导药管、导气管Ⅰ、影像显示器、加压气囊、自动注药泵、药液瓶、给药头、膨胀气囊Ⅰ、摄像头、膨胀气囊Ⅱ、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药管的一端设有药液瓶,药液瓶与导药管之间设有自动注液泵,导药管另一端设有给药头,给药头与导药管之间通过轴承连接,给药头通过轴承沿导药管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给药时对给药头的位置进行固定,摄像头能够转动,摄像头的四周与水平位置均设有出药孔,药物能够直接到达病变处,实现对病变部位进行精确给药,降低了寻找病变所花费的时间,提高了给药的工作效率,增强了对病变部位的治疗效果,有利于病人的更好的康复。

A Local Esophageal Drug Delivery Device for Gastroenter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化内科用食道局部给药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消化内科用食道局部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加快,环境恶化,消化系统疾病尤为突出,食道作为消化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病率也居高不下,比如食管疾病有食管炎、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食管良性肿瘤等等,由于食管处于人体内部,服用药物对于长期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们,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吞食液体或粘稠性药物,虽然经过病变,但是无法准确将药物根据食道的损伤程度来控制用药,大量吞服会对胃带来更大的压力,药物治疗见效较慢;现有的食道给药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只是根据经验进行插管的插设给药,对病变面给药过程中,给药头位置不稳定,容易发生上下滑动,造成给药位置不准确,难以对病变部位精确给药,给药位置不合理治疗效果差;现有的食道给药装置设有摄像头,通过摄像头将食道内部情况在外部显示器上显示,便于观察,由于摄像头位置固定,无法实现转动,在食道中寻找病变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而摄像头设置于给药头的一端,由于摄像头与出药孔不在同一水平位置,找到病变后给药时药物不能直接到达病变处,从而降低了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消化内科用食道局部给药装置,给药时对给药头的位置进行固定,摄像头能够转动,摄像头的四周与水平位置均设有出药孔,药物能够直接到达病变处,实现对病变部位进行精确给药,降低了寻找病变所花费的时间,提高了给药的工作效率,增强了对病变部位的治疗效果,有利于病人的更好的康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消化内科用食道局部给药装置,包括导药管、导气管Ⅰ、影像显示器、加压气囊、自动注药泵、药液瓶、给药头、膨胀气囊Ⅰ、摄像头、膨胀气囊Ⅱ、底座;所述导药管的一端设有药液瓶,药液瓶与导药管之间设有自动注液泵,所述自动注药泵是一种现有技术,比如是上海贝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注药泵,自动注药泵用于将药液瓶中的药物送入到导药管中,导药管另一端设有给药头,给药头与导药管之间通过轴承连接,给药头通过轴承沿导药管转动,所述给药头为中空的壳体,壳体上横向与纵向均匀设有若干个出药孔,给药头中部一侧设有摄像头,摄像头为深圳市高美迪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MUC204内窥镜摄像头,摄像头用于将食道内部情况传递到影像显示器中,提高了食道给药操作的可视性,使得医生在外侧通过实时观看影像显示器而能够细致性的了解病变情况及给药情况,很好的解决了传统食道给药过程的盲目操作的弊端,提高了治疗准确性,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满足更高的治疗要求,所述影像显示器位于导药管的一侧,影像显示器通过导线与摄像头连接;所述导药管另一侧设有导气管Ⅰ,导气管Ⅰ固定在导药管上,导气管Ⅰ一端设有加压气囊,导气管Ⅰ另一端设有膨胀气囊Ⅰ,导药管穿过膨胀气囊Ⅰ;所述给药头下方设有底座,底座外侧设有膨胀气囊Ⅱ,膨胀气囊Ⅱ通过导气管Ⅱ与膨胀气囊Ⅰ连接,底座内部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上设有转动轴,转动轴与给药头的底部连接,实现带动给药头转动,给药头上的摄像头随之转动寻找病变,找到病变后停止转动,实现快速寻找病变位置,提高了给药装置的工作效率。优选的,所述药液瓶为透明或半透明状,便于观察药液瓶中的药物的情况,药液瓶呈锥台状,便于药物进入到药液瓶中。优选的,所述药液瓶外侧壁上设有刻度尺,药液瓶底部设有阀门,关闭阀门通过刻度尺测量药物的剂量,避免药物过多造成药物浪费的状况或剂量过少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优选的,所述摄像头的外围设有照明灯组,照明灯组用于将食道内部照亮,便于摄像头寻找病变位置。优选的,所述导药管与导气管Ⅰ的外围设有咬头,导药管与导气管Ⅰ能够穿过咬头进入到食道内部,使用时,咬头位于口腔内通过牙齿刚好咬住咬头,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时的舒适度。优选的,所述给药头内部设有导流块,导流块形状与给药头相同,导流块与给药头内壁之间形成间隙,药物进入到给药头中首先接触到导流块,然后药物顺着导流块向下运动,在给药头圆周力的作用下,通过出药孔洒落在病变位置上,加快了出药的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表现在:1)给药时对给药头的位置进行固定,摄像头能够转动,摄像头的四周与水平位置均设有出药孔,药物能够直接到达病变处,实现对病变部位进行精确给药,降低了寻找病变所花费的时间,提高了给药的工作效率,增强了对病变部位的治疗效果,有利于病人的更好的康复;2)药液瓶为透明或半透明状,便于观察药液瓶中的药物的情况,药液瓶呈锥台状,便于药物进入到药液瓶中;3)药液瓶外侧壁上设有刻度尺,药液瓶底部设有阀门,关闭阀门通过刻度尺测量药物的剂量,避免药物过多造成药物浪费的状况或剂量过少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4)导药管与导气管Ⅰ的外围设有咬头,导药管与导气管Ⅰ能够穿过咬头进入到食道内部,使用时,咬头位于口腔内通过牙齿刚好咬住咬头,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时的舒适度;5)摄像头的外围设有照明灯组,照明灯组用于将食道内部照亮,便于摄像头寻找病变位置;6)给药头内部设有导流块,导流块形状与给药头相同,导流块与给药头内壁之间形成间隙,药物进入到给药头中首先接触到导流块,然后药物顺着导流块向下运动,在给药头圆周力的作用下,通过出药孔洒落在病变位置上,加快了出药的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一种消化内科用食道局部给药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一种消化内科用食道局部给药装置给药工作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药管,2-导气管Ⅰ,3-影像显示器,4-加压气囊,5-自动注药泵,6-药液瓶,61-刻度尺,62-阀门,7-膨胀气囊Ⅰ,8-给药头,81-出药孔,82-导流块,9-摄像头,10-照明灯组,11-膨胀气囊Ⅱ,12-底座,13-导气管Ⅱ,14-咬头,15-驱动电机,16-转动轴,17-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为方便本
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说明。一种消化内科用食道局部给药装置,包括导药管1、导气管Ⅰ2、影像显示器3、加压气囊4、自动注药泵5、药液瓶6、给药头8、膨胀气囊Ⅰ7、摄像头9、膨胀气囊Ⅱ11、底座12;所述导药管1的一端设有药液瓶6,药液瓶6与导药管1之间设有自动注液泵5,所述自动注药泵5是一种现有技术,比如是上海贝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注药泵,自动注药泵5用于将药液瓶6中的药物送入到导药管1中,导药管1另一端设有给药头8,给药头8与导药管1之间通过轴承17连接,给药头8通过轴承17沿导药管1转动,所述给药头8为中空的壳体,壳体上横向与纵向均匀设有若干个出药孔81,给药头8中部一侧设有摄像头9,摄像头9为深圳市高美迪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MUC204内窥镜摄像头,摄像头9用于将食道内部情况传递到影像显示器3中,提高了食道给药操作的可视性,使得医生在外侧通过实时观看影像显示器3而能够细致性的了解病变情况及给药情况,很好的解决了传统食道给药过程的盲目操作的弊端,提高了治疗准确性,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满足更高的治疗要求,所述影像显示器3位于导药管1的一侧,影像显示器3通过导线与摄像头1连接;所述导药管1另一侧设有导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化内科用食道局部给药装置,包括导药管、导气管Ⅰ、影像显示器、加压气囊、自动注药泵、药液瓶、给药头、膨胀气囊Ⅰ、摄像头、膨胀气囊Ⅱ、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药管的一端设有药液瓶,药液瓶与导药管之间设有自动注液泵,导药管另一端设有给药头,给药头与导药管之间通过轴承连接,给药头通过轴承沿导药管转动,所述给药头为中空的壳体,壳体上横向与纵向均匀设有若干个出药孔,给药头中部一侧设有摄像头;所述影像显示器位于导药管的一侧,影像显示器通过导线与摄像头连接;所述导药管另一侧设有导气管Ⅰ,导气管Ⅰ固定在导药管上,导气管Ⅰ一端设有加压气囊,导气管Ⅰ另一端设有膨胀气囊Ⅰ,导药管穿过膨胀气囊Ⅰ;所述给药头下方设有底座,底座外侧设有膨胀气囊Ⅱ,膨胀气囊Ⅱ通过导气管Ⅱ与膨胀气囊Ⅰ连接,底座内部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上设有转动轴,转动轴与给药头的底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化内科用食道局部给药装置,包括导药管、导气管Ⅰ、影像显示器、加压气囊、自动注药泵、药液瓶、给药头、膨胀气囊Ⅰ、摄像头、膨胀气囊Ⅱ、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药管的一端设有药液瓶,药液瓶与导药管之间设有自动注液泵,导药管另一端设有给药头,给药头与导药管之间通过轴承连接,给药头通过轴承沿导药管转动,所述给药头为中空的壳体,壳体上横向与纵向均匀设有若干个出药孔,给药头中部一侧设有摄像头;所述影像显示器位于导药管的一侧,影像显示器通过导线与摄像头连接;所述导药管另一侧设有导气管Ⅰ,导气管Ⅰ固定在导药管上,导气管Ⅰ一端设有加压气囊,导气管Ⅰ另一端设有膨胀气囊Ⅰ,导药管穿过膨胀气囊Ⅰ;所述给药头下方设有底座,底座外侧设有膨胀气囊Ⅱ,膨胀气囊Ⅱ通过导气管Ⅱ与膨胀气囊Ⅰ连接,底座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新敏黄磊巩尧瑶陈艳艳
申请(专利权)人:司新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