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向飞专利>正文

一种动脉内瘘浅表溶栓给药套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0519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脉内瘘浅表溶栓给药套针,包括扩管针和给药针,扩管针由扩管针座和扩管针头连接而成,扩管针头插入并撑开血管,扩管针座位于血管外侧,扩管针头的后端插入扩管针座内并与扩管针座的内孔形成台阶面,扩管针头的前端和所述台阶面上均设有可刺穿的医用聚氨酯膜,给药针相对于扩管针独立设置,给药针包括给药软管、给药针头、给药针头帽,给药针头帽套设于给药针头的外侧,给药针拿掉给药针头帽后穿过扩管针的内孔伸至血管内病灶位置处,给药针上设置有止血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给药针上设置止血夹,在向动脉内插入给药针时可以阻止血液回流,具有较好的临床实施性,可有效减少溶栓操作过程中对血管造成的损伤。

A Superficial Thrombolytic Drug Needle for Intra-arterial Fistul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脉内瘘浅表溶栓给药套针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动脉内瘘浅表溶栓给药套针。
技术介绍
脑梗塞是临床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病种,在脑血栓形成早期及早处理,可以改善血管损害,减少梗塞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目前临床上已经开展了颈动脉直接灌注药物治疗方法,其借助图1所示的溶栓穿刺套管针将药物注射到血栓处进行溶栓,所述的溶栓穿刺套管针包括穿刺套管针和置于其中的注射针,所述穿刺套管针设置圆柱针座和穿刺针头,注射针的针头为加长软管,将软管导入血栓附件在注射药物溶栓,提高治疗效果。但是该溶栓穿刺套管针将软管导入颈动脉时,注射针后端注射针座是敞口结构,未与注射器连接,此时颈动脉内的血液容易发生回流,不利于溶栓穿刺套管针的穿刺与后续溶栓药物的注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动脉内瘘浅表溶栓给药套针,动脉血液不回流,临床实施性好,有效减少溶栓操作过程中对血管造成的损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动脉内瘘浅表溶栓给药套针,包括扩管针和给药针,所述扩管针由扩管针座和扩管针头连接而成,所述扩管针头插入并撑开血管,所述扩管针座位于血管外侧,所述扩管针头的后端插入扩管针座内并与扩管针座的内孔形成台阶面,所述扩管针头的前端和所述台阶面上均设有可刺穿的医用聚氨酯膜,所述给药针相对于扩管针独立设置,所述给药针包括给药软管、给药针头、给药针头帽,所述给药针头帽套设于给药针头的外侧,所述给药针拿掉给药针头帽后穿过所述扩管针的内孔伸至血管内病灶位置处,所述给药针上设置有止血夹。其中,给药前所述给药针的后端连接有密封稳压螺栓,给药时所述给药针的后端裁断后与注射器相连。其中,所述扩管针座的前端外侧一体成型有环形凸台,便于向前推进扩管针时施力。进一步,所述扩管针头的前端为斜面,所述扩管针头前端的医用聚氨酯膜为圆形膜,其边缘与斜面粘结。其中,所述给药针头的直径小于给药软管的直径。优选的,所述医用聚氨酯膜的厚度为0.3~0.5mm,硬度为邵氏A70~90。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上述方案中,在扩管针上设置医用聚氨酯膜,在给药针上设置止血夹,在向动脉内插入扩管针和给药针时可以阻止血液回流,具有较好的临床实施性,可有效减少溶栓操作过程中对血管造成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
技术介绍
中溶栓穿刺套管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给药针初始穿入扩管针、刺穿台阶面上的医用聚氨酯膜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给药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扩管针;10、扩管针座;11、扩管针头;12、环形凸台;13、医用聚氨酯膜;2、给药针;20、给药软管;21、给药针头;22、给药针头帽;3、血管;4、病灶;5、止血夹;6、密封稳压螺栓;7、注射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溶栓穿刺套管针不能阻止血液回流,临床实施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动脉内瘘浅表溶栓给药套针。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动脉内瘘浅表溶栓给药套针,包括扩管针1和给药针2,所述扩管针1由扩管针座10和扩管针头11连接而成,所述扩管针头11的前端为斜面,所述扩管针座10的前端外侧一体成型有环形凸台12。所述扩管针头11的后端插入扩管针座10内并与扩管针座10的内孔形成台阶面,所述扩管针头11的前端和所述台阶面上均设有可刺穿的医用聚氨酯膜13。参考检测注射针穿刺力实验,选择模拟皮肤材料制作医用聚氨酯膜13,优选厚度为0.3~0.5mm,硬度为邵氏A70~90。本技术包装时,所述给药针2相对于扩管针1独立设置,所述给药针2包括给药软管20、给药针头21、给药针头帽22,所述给药针头帽22套设于给药针头21的外侧,所述给药针头21的直径小于给药软管20的直径。给药前所述给药针2的后端连接有密封稳压螺栓6(见图3),给药时所述给药针2的后端裁断后与注射器7相连(见图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扩管针的扩管针头11插入并撑开血管3,扩管针座10位于血管3外侧,扩管针头11前端的医用聚氨酯膜和台阶面上的医用聚氨酯膜双重作用下防止血液回流;然后取下给药针头帽22,将给药针2穿过扩管针1的内孔,依次刺穿台阶面上的医用聚氨酯膜和扩管针头前端的医用聚氨酯膜,伸至血管3内病灶4位置处,同时使用止血夹5和密封稳压螺栓6防止动脉血液回流;给药时将给药针2的给药软管20尾部剪断,然后与注射器7连接,利用注射器7将溶栓药物注射至病灶位置。本技术在扩管针头的前端和台阶面均设置有医用聚氨酯膜(也可以根据需要只设置其中一处医用聚氨酯膜),可以在扩管针撑开血管时防止血液回流。本技术在给药针上设置止血夹,在向动脉内插入给药针时可以阻止血液回流,具有较好的临床实施性,可有效减少溶栓操作过程中对血管造成的损伤。实施例2本技术包装时,实施例一中的给药针相对于扩管针单独设置,也可以将给药针的前端预插入扩管针内,此时不再需要扩管针头帽。为防止扩管针在运输过程中在扩管针内窜动而刺穿医用聚氨酯膜,可以在扩管针座的后端口部设置橡胶塞,橡胶塞的内孔直径略大于给药软管外径,橡胶塞外径略大于扩管针座内孔直径,将橡胶塞套装在给药软管上,然后塞设在扩管针座的后端口部,利用橡胶塞的弹性可变形将给药针固定在扩管针内。使用时,将橡胶塞拨出,由于橡胶塞内孔直径略大于给药软管外径,给药针穿过扩管针的内孔时,橡胶塞不会影响给药针的进针速度。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脉内瘘浅表溶栓给药套针,包括扩管针和给药针,所述扩管针由扩管针座和扩管针头连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管针头插入并撑开血管,所述扩管针座位于血管外侧,所述扩管针头的后端插入扩管针座内并与扩管针座的内孔形成台阶面,所述扩管针头的前端和所述台阶面上均设有可刺穿的医用聚氨酯膜,所述给药针相对于扩管针独立设置,所述给药针包括给药软管、给药针头、给药针头帽,所述给药针头帽套设于给药针头的外侧,所述给药针拿掉给药针头帽后穿过所述扩管针的内孔伸至血管内病灶位置处,所述给药针上设置有止血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脉内瘘浅表溶栓给药套针,包括扩管针和给药针,所述扩管针由扩管针座和扩管针头连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管针头插入并撑开血管,所述扩管针座位于血管外侧,所述扩管针头的后端插入扩管针座内并与扩管针座的内孔形成台阶面,所述扩管针头的前端和所述台阶面上均设有可刺穿的医用聚氨酯膜,所述给药针相对于扩管针独立设置,所述给药针包括给药软管、给药针头、给药针头帽,所述给药针头帽套设于给药针头的外侧,所述给药针拿掉给药针头帽后穿过所述扩管针的内孔伸至血管内病灶位置处,所述给药针上设置有止血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内瘘浅表溶栓给药套针,其特征在于,给药前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向飞
申请(专利权)人:姚向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