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0422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57
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解决了现在心血管病患在他人搀扶拄拐长距离行走枯燥又痛苦,且上肢无法得到锻炼的问题,其包括底板,底板右侧上方设有可摆动的脚踏板,脚踏板右侧铰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另一端铰接有竖直滑动的驱动杆,驱动杆外侧设有与驱动杆平行的转盘,脚踏板与转盘连接构成踩踏脚踏板转动从而带动转盘转动的结构;转盘同轴设有圆盘,圆盘边缘处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另一端铰接有水平滑动的支撑杆,支撑杆上固定有两组把手,圆盘与支撑杆连接构成圆盘转动从而带动把手水平滑动的结构。

A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Device for Cardiovascular Internal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位于胸腔的中部,由一间隔分为左右两个腔室,每个腔室又分为位于上部的心房和下部的心室两部分。心房手机入心血液,心室射血出心。心室的进口和出口都有瓣膜,保证血液单向流动。人体在不同的生理状况下,各器官组织的代谢水平不同,对血流量的需要也不同。心血管活动能在机体的神经和体液调节下,改变心排血量和外周阻力,协调各器官组织之间的血流分配,以满足各器官组织对血流量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心血管患者尤其是半身不遂病愈后需要尽快的进行行走和上肢康复锻炼,现在患者都是仅仅依靠他人搀扶拄拐长距离行走,这个过程及枯燥又痛苦,很难做到持之以恒,同时在他人搀扶的过程中还无法进行上肢锻炼。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在心血管病患在他人搀扶拄拐长距离行走枯燥又痛苦,且上肢无法得到锻炼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底板,底板右侧上方设有可摆动的脚踏板,脚踏板右侧铰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另一端铰接有竖直滑动的驱动杆,驱动杆外侧设有与驱动杆平行的转盘,脚踏板与转盘连接构成踩踏脚踏板转动从而带动转盘转动的结构;转盘同轴设有圆盘,圆盘边缘处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另一端铰接有水平滑动的支撑杆,支撑杆上固定有两组把手,圆盘与支撑杆连接构成圆盘转动从而带动把手水平滑动的结构。优选的,所述底板左侧设有可水平滑动的椅子。优选的,所述底板右侧上端固定有对称的两块立板,脚踏板置于两块立板中间,脚踏板内贯穿有铰接轴,铰接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立板上构成脚踏板仪铰接轴为转轴进行摆动的结构。优选的,所述转盘边缘侧安装有驱动销,驱动杆上有长条孔,驱动销插入驱动杆的长条孔内,长条孔在驱动销转动的死点位置为曲线形。优选的,所述立板内设有竖直的槽孔,槽孔内可滑动的设有导杆,导杆的下端贯穿立板与驱动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立板上设有水平的水平槽,支撑杆在水平槽内水平滑动,水平槽的下端设有水平的T型槽,T型槽内可水平滑动的设有T型块,T型块的上端贯穿T型槽与支撑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把手上圆周固定有橡胶层。优选的,所述底板下端设有定向轮和万向轮。优选的,所述定向轮和万向轮分别为两个且均带有刹车。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患者在进行下肢锻炼的时候上肢能够得到锻炼,增加了锻炼的效率,同时避免了长距离行走的枯燥和痛苦。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三维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脚踏板与转盘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驱动杆竖直滑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支撑杆水平滑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由图1和图2给出,本技术包括底板1,底板1为水平的板,底板1右侧上方设有可摆动的脚踏板2,脚踏板2就像平时经常见到的汽车的油门一样,是一个沿着固定在轴进行摆动的结构,脚踏板2右侧铰接有第一连杆3,第一连杆3可以是一个圆杆也可以是一个方杆,在这里第一连杆3的形状没有特殊的要求,第一连杆3另一端铰接有竖直滑动的驱动杆4,驱动杆4为一个竖直的板和一个水平的板构成,驱动杆4为T型的结构,驱动杆4外侧设有与驱动杆4平行的转盘5,脚踏板2与转盘5连接构成踩踏脚踏板2转动从而带动转盘5转动的结构,病患通过踩踏脚踏板2带动转盘5转动,可以进行下肢腿部的练习,避免患者长距离行走感觉枯燥和痛苦。转盘5同轴设有圆盘6,转盘5和圆盘6同轴设置,转盘5转动带动同轴的圆盘6转动,圆盘6位于转盘5的外侧,圆盘6边缘处铰接有第二连杆7,第二连杆7同第一连杆3一样,对形状没有特殊的要求,第二连杆7另一端铰接有水平滑动的支撑杆8,上述所述的转盘5和圆盘6及其相关的部件都可以对称的设有两组,支撑杆8只有一个,两个第二连杆7分别铰接在支撑杆8的前后两端,支撑杆8上固定有两组把手9,患者将手术扶持在把手9上,圆盘6与支撑杆8连接构成圆盘6转动从而带动把手9水平滑动的结构,圆盘6转动使得把手9可以进行水平滑动的运动,此时患者双手扶持在把手9上,患者双手随着把手9水平滑动,使得患者的上肢得到锻炼,患者通过踩踏脚踏板2使得把手9水平往复滑动,即锻炼了患者的下肢,同时也锻炼了患者的上肢,一个动作患者的上肢和下肢都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康复锻炼的效果。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2给出,所述底板1左侧设有可水平滑动的椅子10,通过椅子10的水平滑动调节椅子10在底板1上的水平位置,方便患者上下底板1,患者坐在椅子10上,可以根据患者身高的不同,调节椅子10的位置,找到患者感到最舒适的位置,找的合适位置后将椅子10进行固定。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2给出,所述底板1右侧上端固定有对称的两块立板11,脚踏板2置于两块立板11中间,脚踏板2内贯穿有铰接轴,铰接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立板11上构成脚踏板2仪铰接轴为转轴进行摆动的结构,脚踏板2在两块立板11中间,通过铰接轴将踏板铰接在两块立板11内,踩踏脚踏板2,脚踏板2仪铰接轴为轴线进行摆动。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2给出,所述转盘5边缘侧安装有驱动销12,驱动杆4上有水平的长条孔13,驱动销12插入驱动杆4的长条孔13内,长条孔13在驱动销12转动的死点位置为曲线形,在踩踏脚踏板2驱动转盘5转动的过程时,会存在死点的问题,此时将长条孔13在死点的位置设置成曲线形,可以很好地解决死点的问题,使得本装置不存在死点,踩踏脚踏板2不用担心在死点位置踩踏困难的问题。实施例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由图1-3给出,所述立板11内设有竖直的槽孔14,槽孔14内可滑动的设有导杆15,导杆15的下端贯穿立板11与驱动杆4固定连接,导杆15与槽孔14配合能够很好的对驱动杆4进行限位,使得驱动杆4只能进行竖直的滑动。实施例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由图1、图2和图4给出,所述立板11上设有水平的水平槽16,支撑杆8在水平槽16内水平滑动,支撑杆8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立板11,支撑杆8可以沿着立板11的水平槽16进行滑动,水平槽16的下端设有水平的T型槽,T型槽内可水平滑动的设有T型块17,T型块17的上端贯穿T型槽与支撑杆8固定连接。T型块17与T型槽配合能够很好的对支撑杆8进行限位,使得支撑杆8只能进行水平的滑动,同时立板11还起到了对支撑杆8的支撑作用。实施例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2给出,所述把手9上圆周固定有橡胶层,橡胶层有弹性,患者手握橡胶层能够增加舒适感,同时增大手心与把手9的摩擦力。实施例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2给出,所述底板1下端设有定向轮18和万向轮19,定向轮18和万向轮19的设置可以保证整个设备移动的方便。实施例9,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2给出,所述定向轮18和万向轮19分别为两个且均带有刹车,可以通过刹车快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右侧上方设有可摆动的脚踏板(2),脚踏板(2)右侧铰接有第一连杆(3),第一连杆(3)另一端铰接有竖直滑动的驱动杆(4),驱动杆(4)外侧设有与驱动杆(4)平行的转盘(5),脚踏板(2)与转盘(5)连接构成踩踏脚踏板(2)转动从而带动转盘(5)转动的结构;转盘(5)同轴设有圆盘(6),圆盘(6)边缘处铰接有第二连杆(7),第二连杆(7)另一端铰接有水平滑动的支撑杆(8),支撑杆(8)上固定有两组把手(9),圆盘(6)与支撑杆(8)连接构成圆盘(6)转动从而带动把手(9)水平滑动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右侧上方设有可摆动的脚踏板(2),脚踏板(2)右侧铰接有第一连杆(3),第一连杆(3)另一端铰接有竖直滑动的驱动杆(4),驱动杆(4)外侧设有与驱动杆(4)平行的转盘(5),脚踏板(2)与转盘(5)连接构成踩踏脚踏板(2)转动从而带动转盘(5)转动的结构;转盘(5)同轴设有圆盘(6),圆盘(6)边缘处铰接有第二连杆(7),第二连杆(7)另一端铰接有水平滑动的支撑杆(8),支撑杆(8)上固定有两组把手(9),圆盘(6)与支撑杆(8)连接构成圆盘(6)转动从而带动把手(9)水平滑动的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左侧设有可水平滑动的椅子(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右侧上端固定有对称的两块立板(11),脚踏板(2)置于两块立板(11)中间,脚踏板(2)内贯穿有铰接轴,铰接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立板(11)上构成脚踏板(2)仪铰接轴为转轴进行摆动的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丹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