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研究微、小型水生生物捕食效应的实验培养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9935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研究微、小型水生生物捕食效应的实验培养板,包括平板主体及位于平板主体上的中央孔、多个边缘孔、滤网和多个夹板,多个边缘孔均与中央孔连通,夹板固定于边缘孔与中央孔的连通处,滤网安装于夹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中央孔中放置产生捕食风险的捕食者,边缘孔放置受试猎物种,边缘孔中受试生物互为重复,中央孔与边缘孔的连通处安装滤网,滤网可通过多种捕食信号(化学信息素,嗅觉信号,视觉信号等)并传递给猎物,同时防止滤网两边的生物通过,可进行捕食作用非消费性效应的研究。

An experimental culture plate for studying the predatory effect of micro and small aquatic organis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研究微、小型水生生物捕食效应的实验培养板
本技术涉及种群生态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研究微、小型水生生物捕食效应的实验培养板。
技术介绍
捕食作用的研究中关于非消费性效应的影响现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不同的生物因大小,生境要求以及捕食风险形式的不同,适用的非消费性效应研究装置也不同。以栉毛虫-草履虫为例,栉毛虫,草履虫都属于水生原生动物纤毛虫,以其生活史短暂,繁殖量大,分布广泛以及对环境变化敏感等优良性状被选为水生生境中的典型捕食模型。自然界捕食作用中非消费性效应主要体现为,化学信息素,嗅觉信号,视觉信号等,不同生物由于其生理结构不同,对不同信号敏感性不同,只有综合考虑这些捕食信号的影响,才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目前,实验室针对捕食作用非消费性效应的实验方法主要是通过单一种信号的模拟,例如声音,化学信息素信号,或是破坏捕食者的进食结构,但仅仅模拟一种信号无法准确重现猎物种群感受到的捕食信号。针对非消费性效应中多种不同捕食信号的准确科学的模拟,一直是众多学者面临的难题。综上所述,如何科学准确的重现自然界中生物所面临的捕食压力,更加准确地进行捕食作用非消费性效应的研究,且保证实验过程中各生物感受到捕食信号的几率相同,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研究微、小型水生生物捕食效应的实验培养板,结构简单,便于实施,接入生物简单,底部透明便于观察,可准确模拟生态环境中的捕食风险,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研究微、小型水生生物捕食效应的实验培养板,包括平板主体及位于平板主体上的中央孔、多个边缘孔、滤网和多个夹板,多个边缘孔均与中央孔连通,夹板固定于边缘孔与中央孔的连通处,滤网安装于夹板。滤网可通过多种捕食信号(化学信息素,嗅觉信号,视觉信号等)并传递给猎物,同时防止滤网两边的生物通过,可进行捕食作用非消费性效应的研究。进一步,所述夹板具有通孔,滤网显露于通孔。进一步,所述夹板包括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均具有通孔,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共同夹持滤网,滤网显露于通孔,通过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共同夹持滤网,方便滤网安装与更换。进一步,所述夹板的材质为塑料,方便制作,同时塑料材质较轻,避免夹板在安装过程中与平板主体磕碰造成平板主体损坏。进一步,所述边缘孔为五个,中央孔位于五个边缘孔之间,相邻的两个边缘孔相切。进一步,所述滤网采用200-800目的滤网。进一步,所述滤网的孔径为15-75μm,滤网孔径视受试生物而确定,确保滤网两侧的生物均不能通过滤网。进一步,所述平板主体为玻璃平板主体,底部透明便于观察,便于实验过程中计数及观察。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用于研究微、小型水生生物捕食效应的实验培养板,通过在中央孔中放置产生捕食风险的捕食者,边缘孔放置受试猎物种,边缘孔中受试生物互为重复,中央孔与边缘孔的连通处安装滤网,滤网可通过多种捕食信号(化学信息素,嗅觉信号,视觉信号等)并传递给猎物,同时防止滤网两边的生物通过,可进行捕食作用非消费性效应的研究。本技术的用于研究微、小型水生生物捕食效应的实验培养板,结构简单,便于实施,接入生物简单,底部透明便于观察,可大量制作,此外可准确模拟生态环境中的捕食风险,同时可以将培养板同比例放大,以进行其他如水蚤,节肢动物幼虫,鱼类等水生生物捕食作用非消费性效应的研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验培养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线的剖视图。图3为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三实施例中夹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用于研究微、小型水生生物捕食效应的实验培养板,包括平板主体1及位于平板主体上的中央孔2、五个边缘孔3、滤网4和五个夹板5,中央孔位于五个边缘孔之间,相邻的两个边缘孔相切,五个边缘孔均与中央孔连通,夹板固定于边缘孔与中央孔的连通处,夹板具有通孔6,滤网安装于夹板,滤网显露于通孔。上述用于研究微、小型水生生物捕食效应的实验培养板为标准大小的圆形六孔培养板,培养板的整体直径为11cm,边缘孔的直径为3.8cm,深度为2cm,夹板的材质为塑料,夹板为2×2cm的方形板,通孔为1.8×1.8cm的方形孔,滤网采用2×2cm的500目滤网,滤网的孔径为30μm。往中间孔和边缘孔各加入5ml培养液,中心孔中添加捕食者10只(以栉毛虫为例),产生捕食压力,每实验日添加食物,保持捕食者活力,五个边缘孔中各添加受试猎物种100只(以草履虫为例),五个边缘孔中受试生物互为重复。中心孔与周围五个边缘孔之间的连通处设置夹板,夹持滤网,确保滤网两侧的生物不能通过,捕食者信号可通过连通处传递给猎物,且捕食信号并不局限于单一一种,周围五个边缘孔中的猎物可以感知到捕食者产生的嗅觉,视觉或是化学信息素等信号。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解剖镜观察并记录受试猎物的反应,游动速度,形态变化等,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猎物种群的变化。实验结束后可以收集周围五个边缘孔中的受试生物,测定其生理生化水平变化。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上述用于研究微、小型水生生物捕食效应的实验培养板为大型圆形的六孔培养板,培养板的整体直径为110cm,边缘孔的直径为30cm,深度为20cm,夹板的材质为塑料,夹板为20×20cm的方形板,通孔为18×18cm的方形孔,滤网采用20×20cm的200目滤网,滤网的孔径为75μm。往中间孔和边缘孔各加入5L培养液,中心孔中添加捕食者2只(以蜻蜓幼虫为例),每日添加足量食物,保持捕食者活力并提供稳定的捕食压力;五个边缘孔中各添加受试猎物2只(以蝌蚪为例),五个边缘孔中受试生物互为重复。中心孔与周围五个边缘孔之间的连通处设置夹板,夹持滤网,确保滤网两侧的生物不能通过,捕食者信号可通过连通处传递给猎物,且捕食信号并不局限于单一一种,周围五个边缘孔中的猎物可以感知到捕食者产生的嗅觉,视觉或是化学信息素等信号。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解剖镜观察并记录受试猎物的反应,游动速度,形态变化等,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猎物种群的变化。实验结束后可以收集周围五个边缘孔中的受试生物,测定其生理生化水平变化。实施例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夹板包括第一夹片7和第二夹片8,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均具有通孔,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共同夹持滤网,滤网显露于通孔,通过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共同夹持滤网,方便滤网安装与更换。如上所述,便可较好地实现本技术,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为本技术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研究微、小型水生生物捕食效应的实验培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主体及位于平板主体上的中央孔、多个边缘孔、滤网和多个夹板,多个边缘孔均与中央孔连通,夹板固定于边缘孔与中央孔的连通处,滤网安装于夹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研究微、小型水生生物捕食效应的实验培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主体及位于平板主体上的中央孔、多个边缘孔、滤网和多个夹板,多个边缘孔均与中央孔连通,夹板固定于边缘孔与中央孔的连通处,滤网安装于夹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微、小型水生生物捕食效应的实验培养板,其特征在于,夹板具有通孔,滤网显露于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微、小型水生生物捕食效应的实验培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包括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均具有通孔,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共同夹持滤网,滤网显露于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微、小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秋于子悦陈新林晓凤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