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幼苗种植培养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991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幼苗种植培养箱,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箱体,箱体内沿高度方向间隙设置有至少两个栽培单元,每个栽培单元包括栽培管和位于栽培管两端的支撑架,每个支撑架与箱体可拆卸固定连接,每个栽培管沿其长度方向间隙设置有若干种植穴,每个栽培管的一端沿轴向延伸形成开口朝上的进液端,另一端为出液端,且相邻栽培管中,下方的进液端位于上方进液端的外围处,箱体的顶端于进液端对应位置处固定有花洒,箱体的底端开设有输出口,输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水泵,水泵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花洒联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幼苗种植培养箱,能够有效循环利用营养液,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节省栽培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幼苗种植培养箱
本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幼苗种植培养箱。
技术介绍
无土栽培是指不利用天然土壤而用固定基质或仅育苗时用固定基质,在定植以后用营养液进行灌溉的方法。与常规土壤栽培设施农业相比,无土栽培产量高、品质优、劳动强度低、整体效益好,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现有的无土栽培装置缺乏有效的循环机构,营养液在栽培管内流动性低,不利于植物的健康生长,且长期以往,营养液中容易滋生出细菌,变成死水,进而需要对营养液进行全部更换,营养液消耗量大。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幼苗种植培养箱,能够有效循环利用营养液,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节省栽培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幼苗种植培养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沿高度方向间隙设置有至少两个栽培单元,每个栽培单元包括栽培管和位于栽培管两端并用于固定栽培管的支撑架,每个支撑架与箱体可拆卸固定连接,且位于最底端的支撑架与箱体的底壁之间留有供营养液通过的间隙,每个栽培管沿其长度方向间隙设置有若干开口朝上的种植穴,每个栽培管的一端沿轴向延伸形成开口朝上的进液端,另一端为出液端,且相邻栽培管中,下方的进液端位于上方进液端的外围处,所述箱体的顶端于进液端对应位置处固定有花洒,所述箱体的底端于出液端一侧开设有输出口,所述输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相对输出口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花洒联通。进一步设置,所述箱体的内壁于顶端向下开设有若干用于与支撑架滑动配合的导向槽,每个导向槽的末端与箱体的底壁之间留有间隙,每个支撑架的两侧均与导向槽滑动配合,每个支撑架的顶端开设有与栽培管相互配合的U型开口,且位于上方的支撑架与下方的支撑架相互抵接。进一步设置,所述栽培管的一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用于防止栽培管朝进液端一侧移动的第一限位环,另一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用于防止栽培管朝出液端移动的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均与支撑架抵接。进一步设置,所述进液端的截面为半圆形,且所述进液端的端部朝上方弯曲延伸。综上所述,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箱体内自下而上间隙设置有若干栽培管,且栽培管的进液端自下而上依次向内收缩,以保证每个栽培管都能收集到营养液,营养液经过幼苗的根部后从出液端落至箱体底端,并经过水泵回流至进液端上方的花洒;花洒、栽培管和水泵构成一个闭合的循环系统,流动性高,营养液利用率高,幼苗长势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幼苗种植培养箱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支撑架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栽培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11、输出口;12、导向槽;2、栽培管;21、种植穴;22、进液端;23、出液端;24、第一限位环;25、第二限位环;3、支撑架;31、U型开口;4、花洒;5、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幼苗种植培养箱,包括箱体1,箱体1内沿高度方向间隙设置有至少两个栽培单元,本实施例中栽培单元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栽培单元包括栽培管2和位于栽培管2两端的支撑架3,每个栽培管2沿其长度方向间隙设置有若干开口朝上的种植穴21,每个支撑架3与箱体1可拆卸固定连接,具体的,如图2所示,箱体1的内壁于顶端向下开设有导向槽12,每个支撑架3的两侧均与导向槽12滑动配合以实现可拆卸固定,每个支撑架3的顶端开设有与栽培管2相互配合的U型开口31,栽培管2的两端嵌设于U型开口31中;如图1和图3所示,每个栽培管2的一端沿轴向延伸形成开口朝上的进液端22,另一端为出液端23,箱体1的顶端于进液端22对应位置处固定有花洒4,添加有一定比例营养液的水通过花洒4喷至每个进液端22中,经过幼苗的根部后又从出液端23落至箱体1底端,如图1所示,相邻栽培管2中,下方的进液端22位于上方进液端22的外围处,进而保证每个栽培管2都能接收到营养液,作为优选的,花洒4的直径应该覆盖所有的进液端22区域,箱体1的底端于出液端23一侧开设有输出口11,输出口11通过管道连接有水泵5,水泵5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花洒4联通,水泵5将添加有营养液的水从输出口11又泵回至花洒4处,进而形成一个有效的闭合的循环系统,以提高营养液利用率,促进幼苗健康生长。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导向槽12的末端与箱体1的底壁之间留有间隙,进而保证最底端的支撑架3与箱体1底壁之间存在一定间隙,花洒4喷落的营养液一部分落至栽培管2的进液端22内,其余的落至箱体1底端,并从支撑架3与箱体1底壁之间的间隙流至输出口11处,形成回路。如图1和图3所示,栽培管2的一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用于防止栽培管2朝进液端22一侧移动的第一限位环24,另一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用于防止栽培管2朝出液端23移动的第二限位环25,第一限位环24和第二限位环25均与支撑架3抵接,通过第一限位环24和第二限位环25可以防止栽培管2发生侧滑,防止其从U型开口31中掉落,以提高稳定性;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进液端22的截面为半圆形,且进液端22的端部朝上方弯曲延伸,这样设计,可以使进液端22呈倾斜设置,接收到的营养液可以顺着斜面朝向出液端23一侧流动,更利于形成回路。以下描述这种幼苗种植培养箱的具体安装方式:安装时,先将位于下方的支撑架3的两端滑入导向槽12内,再将栽培管2的两端嵌设于U型开口31中进行固定,再将幼苗的根部植于种植穴21中,同理,用同样方式从下往上依次安装上方的栽培单元以完成幼苗的种植。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相邻栽培管2中,下方的进液端22位于上方进液端22的外围处”替换为“所有的U型开口31在竖直方向上均相互错位”,这样设置,可以保证所有的进液端22在竖直方向上不重合,同样可以保证所有的栽培管2都能接收到营养液。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幼苗种植培养箱,包括箱体(1),其特征是:所述箱体(1)内沿高度方向间隙设置有至少两个栽培单元,每个栽培单元包括栽培管(2)和位于栽培管(2)两端并用于固定栽培管(2)的支撑架(3),每个支撑架(3)与箱体(1)可拆卸固定连接,且位于最底端的支撑架(3)与箱体(1)的底壁之间留有供营养液通过的间隙,每个栽培管(2)沿其长度方向间隙设置有若干开口朝上的种植穴(21),每个栽培管(2)的一端沿轴向延伸形成开口朝上的进液端(22),另一端为出液端(23),且相邻栽培管(2)中,下方的进液端(22)位于上方进液端(22)的外围处,所述箱体(1)的顶端于进液端(22)对应位置处固定有花洒(4),所述箱体(1)的底端于出液端(23)一侧开设有输出口(11),所述输出口(11)通过管道连接有水泵(5),所述水泵(5)相对输出口(11)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花洒(4)联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幼苗种植培养箱,包括箱体(1),其特征是:所述箱体(1)内沿高度方向间隙设置有至少两个栽培单元,每个栽培单元包括栽培管(2)和位于栽培管(2)两端并用于固定栽培管(2)的支撑架(3),每个支撑架(3)与箱体(1)可拆卸固定连接,且位于最底端的支撑架(3)与箱体(1)的底壁之间留有供营养液通过的间隙,每个栽培管(2)沿其长度方向间隙设置有若干开口朝上的种植穴(21),每个栽培管(2)的一端沿轴向延伸形成开口朝上的进液端(22),另一端为出液端(23),且相邻栽培管(2)中,下方的进液端(22)位于上方进液端(22)的外围处,所述箱体(1)的顶端于进液端(22)对应位置处固定有花洒(4),所述箱体(1)的底端于出液端(23)一侧开设有输出口(11),所述输出口(11)通过管道连接有水泵(5),所述水泵(5)相对输出口(11)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花洒(4)联通。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向云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坤联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