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作物茎秆的夹持间隙自动调节式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9825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作物茎秆的夹持间隙自动调节式输送装置,包括:机架;安装于机架上的两组夹持输送组件,且任意一组夹持输送组件均包括链轮,用于驱动链轮的驱动装置,和绕设于链轮上的夹持链条;其中一组夹持链条具有第一夹持输送段,另一组夹持链条具有第二夹持输送段,第一夹持输送段和第二夹持输送段之间形成用于茎秆通过的夹持输送通道;摆动调节机构,且摆动调节机构包括用于调节夹持输送通道入料口夹持间隙的第一摆动调节机构和用于调节所述夹持输送通道出料口夹持间隙的第二摆动调节机构,第一摆动调节机构和第二摆动调节机构联动设置。该装置能够避免入料口的堵塞,同时实时保障夹持链条处于张紧状态,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保证了设备的良好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作物茎秆的夹持间隙自动调节式输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物收获及移栽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作物茎秆的夹持间隙自动调节式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苎麻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中国苎麻栽培历史最悠久,距今已近5000年。栽培苎麻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到韧皮纤维,剥皮和刮青后得到的韧皮经晾晒后称为原麻,即是苎麻纺织品的原料。然而,市场上现有的苎麻等高杆作物的联合收获机,其夹持输送机构不够完善,尤其对于入料口和出料口的夹持间隙不能进行精确控制,当入料口和出料口的夹持间隙过小时,茎秆进入到夹持输送装置时有可能造成入料口的堵塞,不仅大大降低联合收获机的工作效率,还有可能造成联合收获机的设备损坏。因此,如何能够精确控制夹持输送装置入料口和出料口的夹持间隙,从而提高联合收获机的工作效率,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物茎秆的夹持间隙自动调节式输送装置,能够精确控制夹持输送装置入料口和出料口的夹持间隙,从而提高联合收获机的工作效率,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作物茎秆的夹持间隙自动调节式输送装置,包括:机架;安装于机架上的两组夹持输送组件,且任意一组所述夹持输送组件均包括链轮,用于驱动所述链轮的驱动装置,和绕设于所述链轮上的夹持链条;其中一组所述夹持链条具有第一夹持输送段,另一组所述夹持链条具有第二夹持输送段,所述第一夹持输送段和所述第二夹持输送段之间形成用于茎秆通过的夹持输送通道;摆动调节机构,且所述摆动调节机构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夹持输送通道入料口夹持间隙的第一摆动调节机构和用于调节所述夹持输送通道出料口夹持间隙的第二摆动调节机构,所述第一摆动调节机构和所述第二摆动调节机构联动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摆动调节机构和所述第二摆动调节机构通过连杆机构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摆动调节机构为2个,且分别设置于两组所述夹持输送组件上,以调节所述入料口夹持间隙;所述第二摆动调节机构为2个,且分别设置于两组所述夹持输送组件上,以调节所述出料口夹持间隙。优选的,所述夹持输送通道入料口处设置有茎秆直径检测装置,所述茎秆直径检测装置和控制器电连接。优选的,还包括用于推动所述摆动调节机构转动预设角度的电动推杆,且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摆动调节机构包括:短轴,且所述短轴上套设有套筒;所述短轴的一端连接有摆臂,所述短轴的另一端连接有链轮支撑架,且所述链轮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夹持链条相啮合的滚动链轮。优选的,所述链轮支撑架包括与所述短轴相连的支撑杆,和设置于支撑杆上的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滚动链轮的销轴,所述滚动链轮能够沿所述销轴的周向进行转动。优选的,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夹持输送段和所述第二夹持输送段之间间隙的自适应调节组件,所述自适应调节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夹持链条相啮合的支撑部件;滑杆,且所述滑杆上套设有弹簧;用于安装所述滑杆的的底架支座;所述滑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件固连,所述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架支座活动连接,且所述滑杆能够沿其轴向方向竖直运动。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件包括支撑架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支撑链轮,所述支撑链轮用于与所述夹持链条相啮合。优选的,所述夹持链条上还设置有向外伸出的橡胶夹持件。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作物茎秆的夹持间隙自动调节式输送装置,包括:机架;安装于机架上的两组夹持输送组件,且任意一组夹持输送组件均包括链轮,用于驱动链轮的驱动装置,和绕设于链轮上的夹持链条;其中一组夹持链条具有第一夹持输送段,另一组夹持链条具有第二夹持输送段,第一夹持输送段和第二夹持输送段之间形成用于茎秆通过的夹持输送通道;摆动调节机构,且摆动调节机构包括用于调节夹持输送通道入料口夹持间隙的第一摆动调节机构和用于调节所述夹持输送通道出料口夹持间隙的第二摆动调节机构,第一摆动调节机构和第二摆动调节机构联动设置。当联合收获机工作时,驱动装置驱动链轮转动,链轮带动夹持链条运动,茎秆从夹持输送通道的入料口位置进入到夹持输送通道,此时根据进入夹持输送通道的茎秆直径大小控制第一摆动调节机构转动预设角度,由于第一摆动调节机构和第二摆动调节机构联动设置,因此,第二摆动调节机构也转动相应的角度,使得第一摆动调节机构能够和第一夹持输送段及第二夹持输送段的不同位置啮合,从而实现入料口夹持间隙的调整,同时第二摆动调节机构能够和第一夹持输送段及第二夹持输送段的相应的不同位置啮合,从而实现出料口夹持间隙的调整。因此该作物茎秆的夹持间隙自动调节式输送装置能够避免入料口的堵塞,同时实时保障保证夹持链条处于张紧状态,不仅提高了联合收获机的工作效率,还有效保证了设备的良好运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作物茎秆的夹持间隙自动调节式输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摆动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各部件名称如下:1-机架,2-夹持输送组件,21-链轮,22-夹持链条,221-第一夹持输送段,222-第二夹持输送段,223-橡胶夹持件,3-夹持输送通道,4-摆动调节机构,41-第一摆动调节机构,42-第二摆动调节机构,43-短轴,44-套筒,45-摆臂,46-链轮支撑架,461-支撑杆,462-U型支架,463-销轴,47-滚动链轮,5-电动推杆,6-连杆机构,7-自适应调节组件,71-支撑部件,711-支撑架,712-支撑链轮,72-滑杆,73-底架支座。具体实施方式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作物茎秆的夹持间隙自动调节式输送装置,能够精确控制夹持输送装置入料口和出料口的夹持间隙,从而提高联合收获机的工作效率,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接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作物茎秆的夹持间隙自动调节式输送装置,包括:机架1;安装于机架1上的两组夹持输送组件2,且任意一组夹持输送组件均包括链轮21,用于驱动链轮21的驱动装置,和绕设于链轮21上的夹持链条22;其中一组夹持链条22具有第一夹持输送段221,另一组夹持链条22具有第二夹持输送段222,第一夹持输送段221和第二夹持输送段222之间形成用于茎秆通过的夹持输送通道3;摆动调节机构4,且摆动调节机构4包括用于调节夹持输送通道3入料口夹持间隙的第一摆动调节机构41和用于调节所述夹持输送通道3出料口夹持间隙的第二摆动调节机构42,第一摆动调节机构41和第二摆动调节机构42联动设置。当联合收获机工作时,驱动装置驱动链轮21转动,链轮21带动夹持链条22运动,茎秆从夹持输送通道3的入料口位置进入到夹持输送通道3,此时根据进入夹持输送通道3的茎秆直径大小控制第一摆动调节机构41转动预设角度,由于第一摆动调节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作物茎秆的夹持间隙自动调节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安装于机架(1)上的两组夹持输送组件(2),且任意一组所述夹持输送组件均包括链轮(21),用于驱动所述链轮(21)的驱动装置,和绕设于所述链轮(21)上的夹持链条(22);其中一组所述夹持链条(22)具有第一夹持输送段(221),另一组所述夹持链条(22)具有第二夹持输送段(222),所述第一夹持输送段(221)和所述第二夹持输送段(222)之间形成用于茎秆通过的夹持输送通道(3);摆动调节机构(4),且所述摆动调节机构(4)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夹持输送通道(3)入料口夹持间隙的第一摆动调节机构(41)和用于调节所述夹持输送通道(3)出料口夹持间隙的第二摆动调节机构(42),所述第一摆动调节机构(41)和所述第二摆动调节机构(42)联动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作物茎秆的夹持间隙自动调节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安装于机架(1)上的两组夹持输送组件(2),且任意一组所述夹持输送组件均包括链轮(21),用于驱动所述链轮(21)的驱动装置,和绕设于所述链轮(21)上的夹持链条(22);其中一组所述夹持链条(22)具有第一夹持输送段(221),另一组所述夹持链条(22)具有第二夹持输送段(222),所述第一夹持输送段(221)和所述第二夹持输送段(222)之间形成用于茎秆通过的夹持输送通道(3);摆动调节机构(4),且所述摆动调节机构(4)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夹持输送通道(3)入料口夹持间隙的第一摆动调节机构(41)和用于调节所述夹持输送通道(3)出料口夹持间隙的第二摆动调节机构(42),所述第一摆动调节机构(41)和所述第二摆动调节机构(42)联动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茎秆的夹持间隙自动调节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调节机构(41)和所述第二摆动调节机构(42)通过连杆机构(6)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茎秆的夹持间隙自动调节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调节机构(41)为2个,且分别设置于两组所述夹持输送组件(2)上,以调节所述入料口夹持间隙;所述第二摆动调节机构(42)为2个,且分别设置于两组所述夹持输送组件(2)上,以调节所述出料口夹持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茎秆的夹持间隙自动调节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输送通道(3)入料口处设置有茎秆直径检测装置,所述茎秆直径检测装置和控制器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物茎秆的夹持间隙自动调节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推动所述摆动调节机构(4)转动预设角度的电动推杆(5),且所述电动推杆(5)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江南吴明亮王加跃向伟马兰刘佳杰文庆华龙超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