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循环散热箱式变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9727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循环散热箱式变电站,包括积水斗和箱体,箱体两侧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呈对称分布的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包括挡水板,且挡水板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喷淋板,挡水板一侧顶部和底部通过螺栓分别固定有出油管和进油管,且出油管远离挡水板的一侧外壁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散热管,散热管另一端与进油管连接,挡水板一侧外壁中线处通过螺栓固定有风扇,箱体底部和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分别固定有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且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的内壁通过螺栓分别固定有正压油泵和负压油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风循环散热箱式变电站,实现系统温度过高时,自动更换油液,且对散热管进行喷淋,油液和喷淋水可以实现回收利用。

A kind of wind circulation radiator type sub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循环散热箱式变电站
本技术涉及变电站
,尤其涉及一种风循环散热箱式变电站。
技术介绍
变电站是指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受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在发电厂内的变电站是升压变电站,其作用是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馈送到高压电网中,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20786800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散热变压器装置,包括包括信号处理模块、蓄冷室、蓄冷剂传动泵、蓄冷管、散热风帽,该种自动散热变压器通过信号处理模块自动控制蓄冷剂传动泵工作。上述专利中的一种自动散热变压器装置存在以下不足:散热方式仅为吹风散热和散热管散热,当热量聚集较多时,没有备用散热系统,无法达到迅速散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风循环散热箱式变电站。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循环散热箱式变电站,包括积水斗和箱体,所述箱体两侧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呈对称分布的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挡水板,且挡水板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喷淋板,所述挡水板一侧顶部和底部通过螺栓分别固定有出油管和进油管,且出油管远离挡水板的一侧外壁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散热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循环散热箱式变电站,包括积水斗(5)和箱体(16),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6)两侧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呈对称分布的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挡水板(2),且挡水板(2)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喷淋板(18),所述挡水板(2)一侧顶部和底部通过螺栓分别固定有出油管(11)和进油管(9),且出油管(11)远离挡水板(2)的一侧外壁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散热管(10),所述散热管(10)另一端与进油管(9)连接,所述挡水板(2)一侧外壁中线处通过螺栓固定有风扇(3),所述箱体(16)底部和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分别固定有第一油箱(8)和第二油箱(14),且第一油箱(8)和第二油箱(14)的内壁通过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循环散热箱式变电站,包括积水斗(5)和箱体(16),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6)两侧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呈对称分布的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挡水板(2),且挡水板(2)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喷淋板(18),所述挡水板(2)一侧顶部和底部通过螺栓分别固定有出油管(11)和进油管(9),且出油管(11)远离挡水板(2)的一侧外壁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散热管(10),所述散热管(10)另一端与进油管(9)连接,所述挡水板(2)一侧外壁中线处通过螺栓固定有风扇(3),所述箱体(16)底部和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分别固定有第一油箱(8)和第二油箱(14),且第一油箱(8)和第二油箱(14)的内壁通过螺栓分别固定有正压油泵(7)和负压油泵(13),所述箱体(16)内部套设有回形管(4),且回形管(4)两端均螺接有四通管,靠近所述箱体(16)顶部的四通管一端与负压油泵(13)连接,且靠近箱体(16)顶部的四通管另两端均螺接有出流管(21),两个所述出流管分别与两个出油管(11)连接,靠近所述箱体(16)底部的四通管一端与正压油泵(7)连接,且靠近所述箱体(16)底部的四通管另两端均螺接有进流管(22),两个所述进流管(22)分别与两个进油管(9)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循环散热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水斗(5)底部内壁中心处通过螺栓与第一油箱(8)连接,且积水斗(5)底部内壁靠近第一油箱处通过螺栓固定有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啟东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屹豪电器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