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9447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涉及热换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外壳和与装置外壳内部连通管的热进管、热出管和排污口,装置外壳内设置有把装置外壳内部分割成U型腔的管程隔板,U型腔内设有多根U型换热管,所述U型腔的两个直腔段内上下交错设置有多个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上设有多个孔径小于U型换热管管径的孔,装置外壳内壁一侧设有防震板,管程隔板上远离U型腔底部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装置外壳的一端设有封头腔,封头腔上设置有冷进管和冷出管、所述封头腔内设有壳程隔板,隔板把封头腔分成物料缓冲腔A和物料缓冲腔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换热效果好且具有减震作用的优点。

A Shell-and-Tube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
本技术涉及热换设备
,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热交换器产品的市场规模在360亿人民币左右。化工、石油、冶金、电力、食品、机械、制药等行业对热交换器的需求逐渐增长,我国热交换器产品需求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增长。另外,半导体器件、风力发电机组、航天飞行器、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多晶硅等高新技术产业也都需要大量的专业热交换器,换热器(亦称为热交换器或热交换设备)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换热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分类。按其操作过程可分为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或称回热式)三大类;按其表面的紧凑程度可分为紧凑式和非紧凑式两类。传统弓形折流板是平板式结构,即为圆形的平板截成弓形缺口,并沿着换热管轴线方向安装,由于换热管在壳体中间部分比较集中,相邻两折流板会造成壳体中的流体速度分布不均匀,阻力大,位于中心位置的换热管中的流体流动不足,导致换热效果较差,换热效果不好,同时由于换热器振动强烈导致换热器使用寿命不长,根据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包括装置外壳(1)和与装置外壳(1)内部连通管的热进管(2)、热出管(5)和排污口(6),其特征在于:装置外壳(1)内设置有把装置外壳(1)内部分割成U型腔的管程隔板(12),U型腔内设有多根U型换热管(9),所述U型腔的两个直腔段内上下交错设置有多个折流板(10),所述折流板(10)上设有多个孔径小于U型换热管(9)管径的孔,装置外壳(1)内壁一侧设有防震板(13),所述热进管(2)与U型腔底部连通,热出管(5)与U型腔的任一一个直边段连通,管程隔板(12)上远离U型腔底部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装置外壳(1)的一端设有封头腔(7),封头腔(7)上设置有冷进管(3)和冷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包括装置外壳(1)和与装置外壳(1)内部连通管的热进管(2)、热出管(5)和排污口(6),其特征在于:装置外壳(1)内设置有把装置外壳(1)内部分割成U型腔的管程隔板(12),U型腔内设有多根U型换热管(9),所述U型腔的两个直腔段内上下交错设置有多个折流板(10),所述折流板(10)上设有多个孔径小于U型换热管(9)管径的孔,装置外壳(1)内壁一侧设有防震板(13),所述热进管(2)与U型腔底部连通,热出管(5)与U型腔的任一一个直边段连通,管程隔板(12)上远离U型腔底部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装置外壳(1)的一端设有封头腔(7),封头腔(7)上设置有冷进管(3)和冷出管(4)、所述封头腔(7)内设有壳程隔板(8),隔板(8)把封头腔(7)分成物料缓冲腔A(14)和物料缓冲腔B(15),冷进管(3)和冷出管(4)分别与物料缓冲腔A(14)和物料缓冲腔B(15)连通,U型换热管(9)两端分别与物料缓冲腔A(14)和物料缓冲腔B(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科锐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