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管换热结构及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9415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管换热结构,包括至少一组凹形热管,所述凹形热管包括两组U形的弯折部和一组直部,一组所述弯折部设置在配套的冷流道上,另一组所述弯折部设置在配套的热流道上,两组所述弯折部靠外侧的端部通过所述直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热水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组弯折部,以及连接两组弯折部的直部导热管,将热量从蒸发段导通到冷凝段,进行热量的转换,并且保证快速传递,相当于两个U形管,分别进行热量的收集的释放,并且通过直管快速传递。提升了热管的换热效率。

A Heat Pipe Heat Exchange Structure and Water He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管换热结构及热水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管换热结构以及热水器。
技术介绍
热管是一种利用相变传热的高效传热元件,其由蒸发段、绝热段、冷凝段、管内工质、吸液芯组成。管内工质在蒸发段吸热,冷却与其接触介质;在冷凝段放热,加热与其接触的另一介质。热管材质一般使用铜材作为管壁,虽价格较贵,但由于铜作为导热率高的优势,能较大程度发挥热管的高效传热性,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传送相同热量,铜材需要量较其他材质少,这一方面可弥补价格劣势。现有的U形热管换热效率比L型热管的效率高,但是U形热管的热量堆积问题依然严重,导热效率有必要进一步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防止热管冷凝段因冷凝液腐蚀,从而可以使用在气液、气气的换热环境。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热管换热结构,包括至少一组凹形热管,所述凹形热管包括两组U形的弯折部和一组直部,一组所述弯折部设置在配套的冷流道上,另一组所述弯折部设置在配套的热流道上,两组所述弯折部靠外侧的端部通过所述直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两组弯折部的长度比根据预设的换热效率确定。进一步地,所述凹形热管还包括翅片所述翅片与一组所述弯折部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翅片设置在所述热流道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外箱组件和内箱组件,所述内箱组件设置在所述外箱组件的内侧,所述外箱组件包括外箱箱体和设置在外箱箱体上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并且所述进气管、出气管和外箱箱体形成热流道,所述内箱组件包括内箱箱体,所述内箱箱体与所述外箱箱体的外侧管路连接,并且与管路形成冷流道,一组所述弯折部设置在所述热流道上,另一组所述弯折部套设在所述内箱箱体的外侧,并且与所述外箱箱体紧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翅片的两端与所述外箱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翅片的中部设置有套设在凹形热管外侧的圆环,并且与所述凹形热管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外箱组件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外箱箱体的内,并且与所述外箱箱体密封连接,所述内箱组件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一侧,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设置在所述隔板的另一侧。进一步地,所述外箱组件还包括冷凝水嘴,所述冷凝水嘴设置在所述外箱箱体的底部,并且与所述出气管相对应。进一步地,所述内箱组件还包括底盖,所述底盖与所述内箱箱体密封连接,所述底盖上设置有凹位,所述凹位由上至下向内延伸,所述凹位的底部与所述外箱箱体的外侧管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内箱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箱箱体内侧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括缓蚀剂和保护膜,所述缓蚀剂涂覆在所述内箱箱体的内壁,并且所述保护膜敷设在涂有缓蚀剂的外箱箱体的内壁上。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热水器,包括本体、换热箱、排气管以及上述的一种热管换热结构,所述换热箱设置在所述本体内部,所述排气管连接所述换热箱和所述进气管,所述内箱箱体的一端与外接水路管路连接,所述内箱箱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箱管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两组弯折部,以及连接两组弯折部的直部导热管,将热量从蒸发段导通到冷凝段,进行热量的转换,并且保证快速传递,相当于两个U形管,分别进行热量的收集的释放,并且通过直管快速传递。提升了热管的换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热管换热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热管换热结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热管换热结构剖面图。附图标记如下:100——凹形热管、101——弯折部、102——直部、103——翅片、200——外箱组件、201——外箱箱体、202——进气管、203——出气管、204——隔板、205——冷凝水嘴、300——内箱组件、301——内箱箱体、302——底盖、303——凹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至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腐蚀凹形热管(100)换热结构,包括外箱组件(200)、内箱组件(300)、和热管组件,所述外箱组件(200)包括外箱箱体(201)、进气管(202)和出气管(203),所述内箱组件(300)包括内箱箱体(301)和两组连接嘴,所述内箱组件(300)设置在所述外箱箱体(201)内侧的一端,所述两组连接嘴分别设置在外箱组件(200)的顶部和底部,并且贯穿所述外箱组件(200),所述两组连接嘴和内箱箱体(301)形成冷流道;所述进气管(202)和出气管(203)设置在所述外箱箱体(201)的另一端,并且所述出气管(203)、进气管(202)以及外箱箱体(201)形成热流道;所述热管组件包括至少一条凹形热管(100),并且所述凹形热管(10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内箱箱体(301)外侧,所述凹形热管(100)的另一端,设置在热流道上。具体地,热流通过进气口进入所述外箱箱体(201),并且将热量传输至所述凹形热管(100)上,所述凹形热管(100)将热量从一端传输到另一端,并且将热量传输至所述内箱箱体(301)上,流经内箱箱体(301)中的冷流道中对其中流体进行加热,达到热传递的最终效果,在该方案当中,热流道中流动的通常为高温的气体或者烟气,而冷流道中流动的可以是气体或者液体,对于该方案,冷流道中流动的液体不会与凹形热管(100)直接接触,导致凹形热管(100)外表产生冷凝,防止凹形热管(100)受到腐蚀,增强使用寿命。所述凹型热管包括两个弯折(101)部和一个直部(102),两个所述弯折部(101)设置为U形,分别作为蒸发段用于吸收热量和冷凝段用于释放热量,所述直部(102)在两组弯折部(101)之间传递热量进一步地,所述凹形热管(100)为凹形热管(100),并且所述凹形热管(100)的一部分套设在所述内箱箱体(301)的外侧,所述凹形热管(100)的另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热流道上。具体的,凹形热管(100)盘绕在所述冷流道和热流道的外侧,与所述冷流道和热流道充分接触,充分吸收和释放热量,热效率更高。进一步地,所述凹形热管(100)包括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所述蒸发段设置在热流道中,所述冷凝段套设在内箱的外侧,所述保持段连接所述蒸发段和冷凝段。具体地,根据所述蒸发段、冷凝段的长度比,可以调整该凹形热管(100)换热结构的换热效率。便于在各种场景使用。进一步地,所述热管组件还包括若干组翅片(103),所述翅片(103)设置在所述热流道中,并且与所述蒸发段固定连接。具体地,热流段流通的通常为气体和烟气,所述通过翅片(103)可以有效增大热传导的面积,使得凹形热管(100)对热量的吸收更为充分,防止气体和烟气流动过快,从而无法有效传导热量,造成能量的浪费,同时所述翅片(103)也起到了支撑外箱箱体(201),增强结构强度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外箱组件(200)还包括隔板(204),所述凹形热管(100)贯穿隔板(204),所述隔板(204)设置在所述外箱箱体(201)的中部,并且与所述外箱箱体(201)密封连接,将所述外箱箱体(201)的两端隔绝。该方案有利于将外箱箱体(201)分隔不同温度的两端,防止所述凹形热管(100)冷凝端的外表面出现凝结造成腐蚀。进一步地,所述外箱组件(200)还包括冷凝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管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凹形热管(100),所述凹形热管(100)包括两组U形的弯折部(101)和一组直部(102),一组所述弯折部(101)设置在配套的冷流道上,另一组所述弯折部(101)设置在配套的热流道上,两组所述弯折部(101)靠外侧的端部通过所述直部(10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凹形热管(100),所述凹形热管(100)包括两组U形的弯折部(101)和一组直部(102),一组所述弯折部(101)设置在配套的冷流道上,另一组所述弯折部(101)设置在配套的热流道上,两组所述弯折部(101)靠外侧的端部通过所述直部(10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弯折部(101)的长度比根据预设的换热效率确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热管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热管(100)还包括翅片(103)所述翅片(103)与一组所述弯折部(101)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翅片(103)设置在所述热流道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管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箱组件(200)和内箱组件(300),所述内箱组件(300)设置在所述外箱组件(200)的内侧,所述外箱组件(200)包括外箱箱体(201)和设置在外箱箱体(201)上的进气管(202)和出气管(203),并且所述进气管(202)、出气管(203)和外箱箱体(201)形成热流道,所述内箱组件(300)包括内箱箱体(301),所述内箱箱体(301)与所述外箱箱体(201)的外侧管路连接,并且与管路形成冷流道,一组所述弯折部(101)设置在所述热流道上,另一组所述弯折部(101)套设在所述内箱箱体(301)的外侧,并且与所述外箱箱体(201)紧密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管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103)的两端与所述外箱箱体(201)固定连接,所述翅片(103)的中部设置有套设在凹形热管(100)外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立珍邓飞忠仇名贵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