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摄像装置和立体内窥镜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9263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6:35
立体摄像装置(30)具有:固定框(41);移动框(35),其被配设成在固定框(41)内进退自如,并列设置并保持多个移动透镜(32、33);以及致动器(38、39、42、43),其配设在与连结多个移动透镜(32、33)的摄影光轴(O1、O2)的线(L)正交的方向上的在固定框(41)与移动框(35)之间形成的空间(A、B)内,并沿着摄影光轴(O1、O2)驱动移动框(35)。

Stereo camera and endosco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立体摄像装置和立体内窥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显示被摄体并进行立体观察的立体摄像装置和立体内窥镜。
技术介绍
近年来,将细长的插入部插入体腔内等而能够观察无法直接目视的被检部位的内窥镜装置被广泛使用。在通常的内窥镜装置中,只能将被检部位看作没有远近感的平面,因此,很难观察例如体腔壁表面的微细的凹凸等,存在无法容易地进行基于内窥镜观察的诊断和各种处理的不良情况。因此,公知有如下的立体内窥镜装置:并列设置有多个观察光学系统,设定这些光学系统的摄影光轴所成的会聚角,以具有视差的方式配置观察光学系统,能够对观察部位进行立体观察。在这样的立体内窥镜中,例如公知有日本特开2014-140594号公报所公开的立体内窥镜。在该现有的立体内窥镜中,具有如下技术:通过反射镜折曲摄影光轴而在内窥镜的中央侧成像,使图像传感器在内窥镜的前后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改变内窥镜的视野方向。但是,现有的立体内窥镜虽然能够变更视野,但是限定为左右摆动,不具有放大缩小视野整体的变焦功能。并且,现有的立体内窥镜不是进行使通常的透镜前后移动的驱动,因此不具有对焦功能,只能在被摄场深度内得到清晰的图像。此外,作为具有变焦功能或对焦功能的摄影装置,例如,虽然不是能够立体观察的摄影装置,但是,例如,公知有日本特开2006-65176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该现有的摄影装置构成为一般的对焦用音圈马达(以下记为“VCM”。)以摄影光轴为中心绕物镜卷绕线圈。在这样的现有的摄影装置中,以摄影光轴为中心卷绕线圈,在与摄影光轴正交的截面方向上配置线圈。因此,当在立体内窥镜中应用现有的摄影装置的技术时,在与摄影光轴正交的方向上会产生2个线圈的厚度,导致粗径化。进而,例如日本特开2015-114651号公报所公开的驱动单元公开了如下结构:在以摄影光轴为中心的周向上配设多个线圈,绕与摄影光轴正交的方向卷绕这多个线圈。即使将这样的现有的驱动单元的技术应用于立体内窥镜,也需要两个驱动单元,会在与摄影光轴正交的方向上导致粗径化。然而,不限于立体内窥镜,一般的内窥镜将物镜光学系统设置在插入部的前端部,当物镜光学系统在与摄影光轴正交的方向上大型化时,相应地,前端部也会粗径化。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防止与摄影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大型化的具有变焦功能或对焦功能的立体摄像装置和立体内窥镜。
技术实现思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立体摄像装置具有:固定框;移动框,其被配设成在所述固定框内进退自如,并列设置并保持多个移动透镜;以及致动器,其配设在与连结所述多个移动透镜的摄影光轴的线正交的方向上的在所述固定框与所述移动框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并沿着所述摄影光轴驱动所述移动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立体内窥镜在插入部的前端部配设有立体摄像装置,该立体摄像装置具有:固定框;移动框,其被配设成在所述固定框内进退自如,并列设置并保持多个移动透镜;以及致动器,其配设在与连结所述多个移动透镜的摄影光轴的线正交的方向上的在所述固定框与所述移动框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并沿着所述摄影光轴驱动所述移动框。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作为立体内窥镜的内窥镜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插入部的前端部分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固定框内的移动透镜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固定框内的移动透镜单元的结构的平面图。图5是示出移动透镜单元的结构的俯视图。图6是示出移动透镜单元中的永久磁铁的配置的第1例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移动透镜单元中的永久磁铁的配置的第2例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移动透镜单元中的永久磁铁的配置的第3例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直进引导移动框的另一例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作为立体内窥镜的内窥镜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插入部的前端部分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固定框内的移动透镜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固定框内的移动透镜单元的结构的平面图,图5是示出移动透镜单元的结构的俯视图,图6是示出移动透镜单元中的永久磁铁的配置的第1例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移动透镜单元中的永久磁铁的配置的第2例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移动透镜单元中的永久磁铁的配置的第3例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直进引导移动框的另一例的平面图。另外,在以下说明所使用的各图中,设各结构要素为附图上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所以,比例尺按照每个结构要素而不同。此外,本专利技术不仅限于这些图中记载的结构要素的数量、结构要素的形状、结构要素的大小的比率以及各结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作为立体内窥镜的内窥镜装置1构成为主要具有细长的插入部2、与该插入部2的基端连续设置的操作部3、与未图示的光源装置连接的光导连接器4以及与未图示的视频系统中心连接的视频连接器5。另外,在内窥镜装置1中,操作部3和光导连接器4经由软性缆线6连接,光导连接器4和视频连接器5经由通信缆线7连接。在插入部2中,从前端侧起依次连续设置有主要由不锈钢、硬质树脂等硬性部件形成的前端部11、弯曲部12以及主要为不锈钢等金属管的硬性管13。该插入部2成为插入体内的部分,在内部组入有通信、驱动用的各种缆线以及传输照明光的未图示的光导等。在操作部3中具有远距离操作弯曲部12的角度杆14、15以及用于操作光源装置和视频系统中心等的各种开关16。角度杆14、15是能够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操作插入部2的弯曲部12的弯曲操作单元。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1是弯曲部12以外的大部分的插入部2为硬质的硬性内窥镜装置。接着,根据图2对在插入部2的前端部11配设的立体摄像装置(以下简称为摄像装置)30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摄像装置30配设在前端部11内,向后方延伸设置有复合缆线31,该复合缆线31捆束有通信、驱动用的各种缆线。该复合缆线31贯穿插入地配置在插入部2内,从操作部3经由软性缆线6和通信缆线7而与视频连接器5电连接。摄像装置30配设有1个或2个未图示的摄像元件,具有与摄像元件电连接的未图示的电路基板。另外,摄像元件是非常小型的电子部件,在面状的受光部中排列有在规定的定时输出与入射的光对应的电信号的多个元件,例如,一般应用被称为CCD(电荷耦合元件)、CMOS(互补型金属氧化膜半导体)传感器等的形式、或者其他各种形式。而且,由1个或2个摄像元件进行光电转换后的摄像信号通过电路基板生成为影像信号并输出。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1个或2个摄像元件拍摄的光学像(内窥镜像)作为影像信号被传输到视频连接器5。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1是能够使被检体的像成为立体图像的所谓3D内窥镜,但是,生成该立体图像的原理等是公知的,因此省略其说明。在摄像装置30中配设有构成用于取得立体图像的双眼透镜的多个物镜光学系统。而且,摄像装置30配设有移动透镜单元32,该移动透镜单元32具有移动框35,该移动框35保持多个物镜光学系统中的、这里为2个移动透镜33、34。另外,保持在移动框上的移动透镜33、34不限于2个。如图3和图4所示,移动透镜单元32在摄像装置30的固定框41内配设成在沿着2个移动透镜33、34的摄影光轴O1、O2的图3中的Z轴方向上进退自如。另外,这里,固定框41是圆管状的部件。在移动透镜单元32中,如上所述,移动框35并列设置并保持作为物镜光学系统的2个移动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摄像装置具有:固定框;移动框,其被配设成在所述固定框内进退自如,并列设置并保持多个移动透镜;以及致动器,其配设在与连结所述多个移动透镜的摄影光轴的线正交的方向上的在所述固定框与所述移动框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并沿着所述摄影光轴驱动所述移动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立体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摄像装置具有:固定框;移动框,其被配设成在所述固定框内进退自如,并列设置并保持多个移动透镜;以及致动器,其配设在与连结所述多个移动透镜的摄影光轴的线正交的方向上的在所述固定框与所述移动框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并沿着所述摄影光轴驱动所述移动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框具有形成所述空间且与连结所述多个移动透镜的摄影光轴的线平行的平面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和宏齐藤猛志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