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8490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组件,适于组合一显示单元为一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组件包括一架体、一光学元件以及一辅助件。架体适于固定显示单元倾斜于观察方向一第一角度。显示单元适于提供出一图像光束。光学元件配置于架体上倾斜于观察方向一第二角度且与显示单元彼此面对。光学元件具有多层镀膜,且位于图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辅助件连接于架体,其中图像光束传递至光学元件产生反射并传递至一使用者,以使得使用者在观察方向上观看光学元件时获得一虚拟图像与真实世界所呈现的一环境图像的结合景象。

Display Device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组件,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组件。
技术介绍
在近年来,具有混合现实事物特征的头戴式显示器(Head-mounteddisplay,HMD)已成为热门的话题,而人类的知觉成为与虚拟事物产生交流或互动的关键因素。因此发展出了虚拟实境(VirtualReality,VR)的头戴式显示器。但是,在使用者观看虚拟画面一段时间时,所呈现的立体图像将造成使用者晕眩而感到不适,并且将使得使用者不便于感知真实世界的环境图像。因此,发展出了透视型的头戴式显示器以提供应用于扩增实境(AugmentedReality,AR)或混合实境(MixedReality,MR)的技术。然而,在目前的技术中,头戴式显示器常配置了分光镜或正屈光度的透镜以缩小显示图像与人眼的距离。但此种作法将导致发光源的消耗功率过高且容易过热,同时也会因为元件的增加而让头戴式显示器变重。此外,在目前的头戴式显示器中,常以图像连接的方式将两个或以上图像连接而分别反射至人的左眼及右眼。然而这将导致图像的解析度不佳,且与现实图像无法完美配搭,造成使用者在感官上体验也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组件,可形成具有较低的成本花费以及较佳的光学效果的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提出一种显示装置组件,适于组合一显示单元为一显示装置。显示装置适于由一使用者以一观察方向进行观看。显示装置组件包括一架体、一光学元件以及一辅助件。架体适于固定显示单元倾斜于观察方向一第一角度的位置上。显示单元适于提供出一图像光束。光学元件配置于架体倾斜于观察方向一第二角度的位置上且与显示单元彼此面对。光学元件具有多层镀膜,且位于图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辅助件连接于架体,其中图像光束传递至光学元件产生反射并传递至一使用者,以使得使用者在观察方向上观看光学元件时获得虚拟图像与真实世界所呈现的一环境图像的结合景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辅助件为头带,适于由使用者穿戴于头上使用,以使显示装置作为头戴式显示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架体包括一上壳组件、一下壳组件、一上盖以及一承靠件,其中上壳组件用以连接并固定光学元件。下壳组件用以容纳并固定显示单元。上壳组件连接于下壳组件与上盖之间,且承靠件配置于上壳组件、下壳组件或其组合上,适于承靠于使用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下壳组件包括一主体以及一支撑架,其中支撑架配置于主体上,且连接并固定光学元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下壳组件包括一主体、一弹性元件以及一夹持组件,其中弹性元件配置于主体中的一凹槽内。夹持组件连接弹性元件,且夹固显示单元。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元件为两端具有套环结构的弹簧,且其中一端由一固定元件固定于主体,其中另一端连接于夹持组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夹持组件包括一第一夹持部、一第二夹持部以及两保护垫,其中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的外型为勾状结构,且含有勾状结构的部分适于夹取显示单元。两保护垫分别配置于第一夹持部以及第二夹持部的勾状结构内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组件还包括一多媒体元件,电性连接于显示单元,其中多媒体元件为耳机或喇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组件还包括一感测元件,电性连接于显示单元,适于由环境或使用者中感测出一情境状态以调整显示单元的发光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组件还包括一调节装置,电性连接于光学元件,适于调整光学元件的反射率,其中光学元件为液晶显示层等电控材料。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学元件与显示单元的夹角介于30度至80度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学元件与显示单元之间的距离介于50毫米至150毫米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上述显示单元所显示的像高为100毫米时,在光学元件后则呈现高度为400毫米至900毫米的放大虚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学元件的中心点的切线与平行于光学元件的一平面的夹角介于15度至60度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辅助件为安全帽,适于由使用者穿戴于头上使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辅助件为座台,且辅助件具有一声音通道,以使显示单元所发出的声音通过声音通道传递至光学元件,并通过光学元件反射朝邻近显示单元的方向传递。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架体包括一轴承结构,光学元件适于通过轴承结构相对于架体旋转以结合或分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辅助件为连接结构,适于连接一扩充装置。扩充装置适于提供一控制信号至显示单元。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辅助件为收纳件,适于收纳一扩充装置。扩充装置适于提供一控制信号至显示单元。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组件还包括一连接件,枢接于辅助件与架体的一滑轨结构之间。辅助件适于通过连接件在滑轨结构上滑动,其中辅助件为操作装置,电性连接于显示单元,适于提供一控制信号至显示单元。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组件可搭配显示单元使用以成为显示装置,并通过光学元件的反射以使得使用者在光学元件上获得虚拟图像,进而与真实世界所呈现的环境图像结合为具有增广实境或混合实境的图像。因此,具有较低的成本花费以及较佳的光学效果。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使用者使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组件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显示装置组件的部分立体爆炸图。图3为图1的显示装置组件的部分立体爆炸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组件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组件的示意图。图6A及图6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组件的收纳及展开示意图。图7A及图7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组件的收纳及展开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组件的示意图。【符号说明】10:显示装置50:显示单元70:扩充装置100、100A、100B、100C、100D、100E:显示装置组件110:架体120:光学元件130、130A、130B、130C、130D、130E:辅助件150:上壳组件160:下壳组件162:主体164:弹性元件166:夹持组件1661:第一夹持部1662:第二夹持部1663:保护垫168:支撑架169:盖板170:上盖180:承靠件190:连接件B:滑轨结构C、E:凹槽F:轴承结构L:图像光束M:虚拟图像P:使用者P1:眼睛T:固定元件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使用者使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组件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组件100,适于组合一显示单元50为一显示装置10。显示装置组件100包括一架体110、一光学元件120以及一辅助件130。显示单元50配置于架体110,显示单元50例如是手机、平板、一般显示器或其他可提供出一图像光束L的可携式显示装置等,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光学元件120配置于架体110上,且位于图像光束L的传递路径上。光学元件120例如是具有多层镀膜的凹透镜,其材质可以是玻璃或塑胶。辅助件130连接于架体110。在本实施例中,辅助件130例如是头带,用以让使用者P配戴于头上使用,以作为一头戴式显示器,如图1所示出的显示装置10,但本专利技术亦不限于此。因此,具有较低的成本花费以及较佳的光学效果。显示单元50所提供的图像光束L传递至光学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组件,适于组合显示单元为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适于由使用者以观察方向进行观看,所述显示装置组件包括:架体,适于固定所述显示单元倾斜于所述观察方向第一角度的位置上,所述显示单元适于提供出图像光束;光学元件,配置于所述架体上倾斜于所述观察方向第二角度的位置上且与所述显示单元彼此面对,所述光学元件具有多层镀膜,且位于所述图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及辅助件,连接于所述架体,其中所述图像光束传递至所述光学元件产生反射并传递至使用者,以使得所述使用者在所述观察方向上观看所述光学元件时获得虚拟图像与真实世界所呈现的环境图像的结合景象。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09 US 62/615,0191.一种显示装置组件,适于组合显示单元为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适于由使用者以观察方向进行观看,所述显示装置组件包括:架体,适于固定所述显示单元倾斜于所述观察方向第一角度的位置上,所述显示单元适于提供出图像光束;光学元件,配置于所述架体上倾斜于所述观察方向第二角度的位置上且与所述显示单元彼此面对,所述光学元件具有多层镀膜,且位于所述图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及辅助件,连接于所述架体,其中所述图像光束传递至所述光学元件产生反射并传递至使用者,以使得所述使用者在所述观察方向上观看所述光学元件时获得虚拟图像与真实世界所呈现的环境图像的结合景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组件,其中所述辅助件为头带,适于由所述使用者穿戴于头上使用,以使所述显示装置作为头戴式显示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组件,其中所述架体包括上壳组件、下壳组件、上盖以及承靠件,其中所述上壳组件用以连接并固定所述光学元件,所述下壳组件用以容纳并固定所述显示单元,所述上壳组件连接于所述下壳组件与所述上盖之间,且所述承靠件配置于上壳组件、下壳组件或其组合上,适于承靠于所述使用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组件,其中所述下壳组件包括主体以及支撑架,其中所述支撑架配置于所述主体上,且连接并固定所述光学元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组件,其中所述下壳组件包括主体、弹性元件以及夹持组件,其中所述弹性元件配置于所述主体中的凹槽内,所述夹持组件连接所述弹性元件,且夹固所述显示单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组件,其中所述弹性元件为两端具有套环结构的弹簧,且其中一端由固定元件固定于所述主体,其中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夹持组件。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组件,其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以及两保护垫,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外型为勾状结构,且含有勾状结构的部分适于夹取所述显示单元,所述两保护垫分别配置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以及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勾状结构内侧。8.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徨斌王培松
申请(专利权)人:瑞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